尹繼輝,胡洪波,李遠遠,鄭 東
(1. 西南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2.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 液體火箭發(fā)動機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100)
雙組元自燃推進劑具有常溫常壓下正常貯存、無需任何點火源即可自燃著火燃燒的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運載火箭發(fā)動機及空間姿軌控發(fā)動機。鑒于甲基肼(MMH)和四氧化二氮(NTO)由于具有優(yōu)良的燃燒化學特性,被廣泛用作雙組元液體火箭發(fā)動機推進劑。對于MMH/NTO燃燒化學反應動力學模型研究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化學反應機理不僅有助于深入理解其燃燒過程、揭示燃燒機理和規(guī)律,對理解火箭發(fā)動機內(nèi)部工作過程,特別是燃燒室內(nèi)的燃燒過程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實現(xiàn)定量、準確的發(fā)動機燃燒數(shù)值模擬提供必要的燃燒模型。二是MMH/NTO毒性大、腐蝕性強、高致癌性,且具有很高的反應活性,即使在低溫、高稀釋條件下仍能發(fā)生反應,很難通過實驗研究MMH/NTO的基礎燃燒特性,也尚未見文獻報道。采用化學反應機理預測其基礎燃燒特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MMH/NTO化學反應動力學模型,目前僅有少量的公開發(fā)表文獻進行報道。其中,Catoire等通過分析MMH/NTO體系的反應過程,整合其前期研究與相關(guān)文獻的反應路徑,并基于量化計算補充相關(guān)組分的熱力學參數(shù),提出了82組分、403個基元反應的詳細反應動力學模型,但卻未公開其模型的更多細節(jié)。巴延濤等依據(jù)MMH/NTO體系的冷反應、熱分解反應、自燃著火反應、以及高溫反應四個階段,甄選每個階段的主要反應,從而發(fā)展了23組分、20個反應的骨架反應機理。但由于部分反應路徑缺失,導致燃燒無法達到理論平衡狀態(tài)。王大銳等采用主成分聯(lián)合多代通量對某機理(未公開)進行簡化,從而獲得33組分、111個基元反應的簡化機理,但其文中也缺少對簡化機理的描述。
此外,與MMH/NTO反應機理相關(guān)的研究也有一些文獻報道。Sun等在激波管中研究了MMH熱分解過程,并發(fā)展了其熱解反應機理。Liu等采用實驗與量化計算方法,研究了MMH/NO、NO初期反應過程,并提出了著火前的氣相反應與發(fā)煙反應機理。Kanno等基于過渡態(tài)與RRKM理論,研究了MMH通過NO的脫氫反應及其逆反應,并獲得其反應動力學參數(shù)。這些相關(guān)研究為發(fā)展MMH/NTO化學機理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目前針對MMH/NTO詳細反應機理研究極少,反應機理的細節(jié)并未公開,且詳細機理過于復雜,并不適用于火箭發(fā)動機的多維燃燒CFD數(shù)值模擬。而總包反應機理忽略了中間反應,數(shù)值計算結(jié)果與實驗測量結(jié)果出入較大,通常需要修正反應參數(shù)才能獲得合理的計算結(jié)果,這就極大限制了總包反應機理的適用范圍。因此,對于適度規(guī)模的簡化反應動力學模型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應用價值。本文將以前期研究發(fā)展的MMH/NTO詳細反應機理為基礎,采用反應流分析結(jié)合靈敏度分析簡化方法,獲得規(guī)模適中的MMH/NTO簡化反應動力學模型。并通過與詳細機理的對比,驗證簡化反應機理的準確性。
CP
表達式為:(1)
式中:v
和q
分別為第i
基元反應的反應速率、化學計量系數(shù);I
為所有涉及到k
組分的基元反應數(shù)目的總和。反應流分析可以清晰展現(xiàn)從反應物到產(chǎn)物的整個主要反應過程,能有效地進行機理簡化。但該方法可能會忽略某些產(chǎn)率系數(shù)較小,但卻具有較高的組分或溫度靈敏度系數(shù)的反應,這些反應雖然不體現(xiàn)在主要反應路徑中,但卻能對組分或系統(tǒng)溫度有很大影響。因此,進行組分靈敏度分析和溫度靈敏度分析,補充靈敏度系數(shù)較大的基元反應(靈敏度系數(shù)大于臨界閾值),以提高機理簡化的精度。組分所涉及基元反應的敏感性系數(shù)。
(2)
反應對系統(tǒng)溫度的敏感性系數(shù)。
(3)
式中:C
為k
組分濃度;v
為i
基元反應的反應速率;T
為反應系統(tǒng)溫度。機理簡化主程序的核心結(jié)構(gòu)分為反應流分析程序流程、組分靈敏度分析程序流程和溫度靈敏度分析程序流程。如圖1所示為反應流分析程序流程,首先,以燃料組分為循環(huán)起始組分,進入反應循環(huán)計算每一個基元反應對該組分的產(chǎn)率,當產(chǎn)率大于閾值時,該基元反應邏輯變量設為真(即該反應重要,需要保留),該基元反應中的組分邏輯變量設為真(即該組分重要,需要保留)。
圖1 反應路徑分析簡化程序結(jié)構(gòu)Fig.1 Structure of reaction paths analysis simplified program
閾值越低,簡化精度越高,但簡化后機理規(guī)模較大;閾值越高,機理簡化程度越大,但簡化精度降低,因此本文中產(chǎn)率、組分靈敏度和溫度靈敏度閾值均設置為0.1。完成初始組分的反應循環(huán)后,得到初始反應物的主要反應路徑和生成的組分(即節(jié)點組分)。其次,對于每個節(jié)點組分,再進行與上述初始組分相同的反應循環(huán),以此類推就可以獲得整個反應路徑的重要組分和重要基元反應。最后,取其所有節(jié)點組分和重要基元反應,即構(gòu)成簡化機理。
圖2為組分靈敏度分析程序流程,與反應路徑分析程序流程類似,但有不同。組分循環(huán)從第一個開始,判斷該組分是否為節(jié)點組分,若不是則進行下一個組分,若是則該組分進進入反應循環(huán)計算,計算每一個基元反應對該組分的靈敏度,獲得靈敏度系數(shù)大于閾值的基元反應,以及基元反應中的組分,這些反應和組分對反應路徑分析所獲得簡化機理,進行有效的補充,提高簡化機理的精度。
圖2 組分靈敏度分析簡化程序結(jié)構(gòu)Fig. 2 Structure ofspecies sensitivity analysis simplified program
溫度靈敏度分析是確保對反應系統(tǒng)溫度有一定影響的基元反應合理保留,以提高簡化機理在預測著火、燃燒特性方面的準確性。圖3為溫度靈敏度分析程序流程,溫度靈敏度分析程序流程是從第一個反應開始的反應循環(huán),判斷該反應的溫度靈敏度系數(shù)是否大于閾值,再對每個反應都進行判斷,獲得溫度靈敏度系數(shù)大于閾值的基元反應,以及基元反應中的組分,這些反應和組分對簡化機理進行有效的補充,進一步提高簡化機理的精度。
圖3 溫度靈敏度分析簡化程序結(jié)構(gòu)Fig. 3 Structure of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analysis simplified program
前期研究中通過整合MMH熱解反應機理、NTO熱解反應機理、MMH/NTO及其中間組分反應機理、以及小碳氫組分反應機理,提出了包含72個組分、406個基元反應的MMH/NTO燃燒化學反應動力學模型。并通過著火延遲時間、溫升曲線、火焰溫度的理論值和現(xiàn)有反應機理的預測結(jié)果,驗證詳細反應機理的準確性。本文采用上述開發(fā)的機理簡化程序,對該詳細反應機理進行簡化,獲得包含25個組分、43個基元反應簡化反應動力學模型,該簡化模型的準確性將在下一節(jié)中進行充分的驗證。
鑒于目前尚未有公開發(fā)表的MMH/NTO體系基礎著火燃燒特性參數(shù)實驗數(shù)據(jù)。因此,本文用CHEMKIN[21]在零維、均質(zhì)、絕熱、定容/定壓模型中計算MMH/NTO著火延遲時間與燃燒火焰溫度(即平衡溫度)。通過對比理論結(jié)果、詳細機理預測結(jié)果、以及本文簡化機理預測結(jié)果,從著火延遲時間和燃燒火焰溫度兩方面,驗證簡化機理的合理性。
采用定容燃燒模型計算了初始溫度298 K和286 K、混合氣組成MMH+2.5NTO(1.0275N2O4+1.4725NO2)、MMH/NTO著火延遲時間隨壓力的變化,并與Seamans等依據(jù)熱爆炸理論得到的著火延遲時間進行了對比(圖4所示)。簡化機理預測的著火延遲時間與詳細機理預測值基本重合,很好地反映了MMH/NTO的著火延遲時間的壓力依賴特性,說明了簡化的合理性。初溫298K時簡化機理在整個壓力范圍所預測的著火延遲時間與Seamans等得出的結(jié)果高度吻合,而初溫286 K時簡化機理預測值雖然略低于理論數(shù)據(jù)(這是由于詳細機理預測值略低于理論值,這是由于低溫下動力學參數(shù)不準確),但其偏差仍在可接受的范圍以內(nèi)。
圖4 著火延遲時間對比Fig.4 Comparison of ignition delay time
進一步在更寬的初始溫度270~900 K、燃燒室壓力0.1~10 MPa、氧燃比(氧化劑與燃料質(zhì)量比)0.4~3范圍內(nèi),通過對比簡化機理和詳細機理計算的MMH/NTO著火延遲時間,更全面充分驗證簡化機理的合理性。液體火箭發(fā)動機燃燒是定壓燃燒過程,因此CHEMKIN計算采用采用定壓求解。由圖5可見,在更寬的溫度、室壓、氧燃比范圍內(nèi)簡化機理預測值與詳細機理預測值幾乎完全重合,充分說簡化機理在預測著火延遲時間的準確性。此外,初溫/壓力對MMH/NTO體系著火延遲時間均有較大影響,隨初溫/壓力增大著火延遲時間迅速減小。氧燃比對MMH/NTO體系著火延遲時間有一定影響,隨氧燃比增大(即由富燃向貧燃轉(zhuǎn)變)其著火延遲時間逐漸增大,這是因為化學反應速率與速率常數(shù)和反應物濃度成正比,根據(jù)阿倫尼烏斯方程k
=Ae
-Ea
/RT
,溫度T
增大,速率常數(shù)k
增大,反應加快;初始壓力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增大,反應加快。此外溫度、壓力、氧燃比對反應路徑也有一定影響,從而影響其反應速率。這一規(guī)律與傳統(tǒng)碳氫燃料著火特性相似。圖5 簡化與詳細機理預測的著火延遲時間對比Fig.5 Comparison of ignition delay time predicted by simplified mechanism and detailed mechanism
在上述相同的更寬初始溫度、燃燒室壓力、氧燃比范圍內(nèi),驗證簡化機理在計算的MMH/NTO燃燒火焰溫度方面的準確性。圖6給出了簡化機理和詳細機理預測的MMH/NTO體系定壓燃燒火焰溫度隨初始溫度、燃燒室壓力以及氧燃比的變化曲線。
圖6 簡化與詳細機理預測的燃燒火焰溫度對比Fig.6 Comparison of flame temperature predicted by simplified mechanism and detailed mechanism
由圖6可以看出簡化機理預測的燃燒火焰溫度與詳細機理保持一致,其平均偏差不超過1%,說明簡化機理在預測寬參數(shù)范圍的燃燒火焰溫度也是準確的。此外,在氧燃比為1.4、燃燒室壓力為2.0 MPa,氧燃比為1.65、燃燒室壓力為2.0 MPa與氧燃比為1.65、燃燒室壓力為5.0 MPa三種情況下,可見MMH/NTO體系燃燒火焰溫度隨初溫增大呈現(xiàn)小幅增加,說明初始溫度對其火焰溫度的影響較小。初溫為298K時,在氧燃比為1.4和1.65兩種情況下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燃燒室壓力對MMH/NTO體系火焰溫度有一定影響,總體上都呈現(xiàn)先快后慢的增加趨勢。對比初溫為298K,燃燒室壓力分別為1、2、5 MPa三種情況可以得知,氧燃比對MMH/NTO體系火焰溫度影響都很大,呈現(xiàn)隨氧燃比增大先快速增大、后緩慢減小的趨勢。當氧燃比為2.0附近燃燒火焰溫度達到峰值。
本文以前期研究發(fā)展的MMH/NTO詳細燃燒化學反應機理為基礎,采用反應流分析結(jié)合組分、溫度靈敏度分析簡化方法,提出了包含25個組分和43個基元反應的MMH/NTO簡化反應動力學模型,為后續(xù)CFD數(shù)值模擬提供了規(guī)模適中的燃燒反應機理。
從著火延遲時間和燃燒火焰溫度兩方面,通過對比理論結(jié)果、詳細機理預測結(jié)果、以及本文簡化機理預測結(jié)果,對簡化機理進行寬范圍參數(shù)(初溫270~900 K、燃燒室壓力0.1~10 MPa、氧燃比0.4~3)的驗證。驗證結(jié)果表明簡化機理和詳細機理預測的MMH/NTO體系的著火延遲時間和燃燒火焰溫度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充分說明了簡化反應機理的合理性。
分析了初始溫度、燃燒室壓力、以及氧燃比對MMH/NTO體系的著火延遲時間和燃燒火焰溫度的影響規(guī)律,MMH/NTO體系的著火特性對初溫和燃燒室壓力較為敏感,燃燒火焰溫度則對氧燃比和燃燒室壓力較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