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李鑫,田原卿
漳州市第三醫(yī)院 (福建漳州 363000)
嚴重外傷、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等均可使機體出現(xiàn)代償性血容量不足,即失血性休克,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皮膚蒼白、脈搏細速、濕冷、血清乳酸水平升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膚花斑。針對失血性休克患者,臨床主要通過及時止血、擴充血容量、采取保溫措施等方法來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充氣式升溫儀可在患者身體表面形成隔熱層,比循環(huán)水變溫毯更有利于維持患者機體體溫恒定。目前,充氣式升溫儀被廣泛地應用于外科圍手術期保溫護理中[1]。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充氣式升溫儀的保溫護理對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乳酸水平及皮膚花斑程度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5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7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診的42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就診的45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40~57歲,平均(46.39±5.18)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7例,墜落傷10例,銳器傷8例,其他原因所致?lián)p傷7例。觀察組男21例,女24例;年齡40~55歲,平均(45.75±5.34)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5例,墜落傷12例,銳器傷9例,其他原因所致?lián)p傷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后執(zhí)行。納入標準:(1)經(jīng)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為失血性休克,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2)無認知障礙或其他精神疾病,可配合完成相關調查;(3)采用延遲獲取的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病情嚴重,處于瀕危期;(2)伴有基礎凝血功能障礙或其他心血管疾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兩組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包括清潔傷口和污染衣物、靜脈輸液補充血容量、監(jiān)測生命體征等。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保溫護理:去除濕冷衣物,使用棉被包裹非治療或護理部位,調節(jié)室溫在25 ℃左右。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充氣式升溫儀保溫護理:采用WU-505型充氣升溫裝置(江門大誠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根據(jù)患者的基礎體溫調節(jié)升溫儀溫度和風速,以每小時上升1 ℃為宜,連接吹風毯管口,待患者體溫升高至正常體溫并保持穩(wěn)定后,酌情停止升溫。
(1)比較兩組不同時間點的體溫及血清學指標:記錄兩組護理前(T1)、護理2 h后(T2)及護理6 h后(T3)的核心體溫;分別于T1、T2及T3采集患者肘部靜脈血4 ml于普通試管中,以5 000r/min離心5 min后收集血清,采用美國貝克曼公司全自動生化分析儀LX20型和英國朗道公司生產(chǎn)的試劑及試劑盒以化學分析法檢測血清乳酸水平;分別于T1、T2及T3采集患者肘部靜脈血2 ml于抗凝管中,混勻后以3 000r/min離心30 min,讀取血細胞層柱高,計算比容。(2)比較兩組T1、T2及T3的皮膚花斑程度:分別于T1、T2及T3采用皮膚花斑評分法(skin mottling score,SMS)[3]評估兩組的皮膚花斑發(fā)展程度,無花斑為0分,膝關節(jié)中心有小范圍(硬幣大小)的花斑為1分,花斑范圍未超過膝關節(jié)的邊緣為2分,花斑范圍未超過大腿的中間為3分,花斑范圍未超過腹股溝襞為4分,花斑范圍超過腹股溝襞為5分。(3)比較兩組健康狀態(tài):分別于T1、T2及T3采用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價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4]評估兩組的健康狀態(tài),該量表主要從體溫、平均動脈壓、心率、呼吸率、氧合作用和動脈血pH等方面進行評估,每項0~4分,評分與健康狀態(tài)成負相關。
兩組T1時的體溫、血清乳酸水平、血細胞比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T3時,觀察組體溫、血細胞比容均高于對照組,血清乳酸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體溫及血清學指標比較
T1、T2時,兩組SMS評分、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3時,觀察組SMS評分、APACHEⅡ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SMS評分、APACHEⅡ評分比較(分,
續(xù)表
體溫維持相對穩(wěn)定是機體進行新陳代謝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失血性休克患者更需注重保暖,以維持機體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和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給予失血性休克患者良好的保溫措施,可幫助其機體維持動脈壓穩(wěn)定,促進內(nèi)臟血管擴張,減少血管痙攣,增加組織灌注,改善微循環(huán),并減少代謝產(chǎn)物堆積對組織器官的損傷,有利于保護重要臟器,改善患者的預后[5]。SMS評分、血清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評分等指標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預后效果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變化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體溫、血細胞比容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乳酸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T3時,觀察組SMS評分、APACHEⅡ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基于充氣式升溫儀的保溫護理較常規(guī)保溫護理更有利于維持患者的正常體溫,改善血液循環(huán),減少乳酸等無氧代謝物質的產(chǎn)生。許渡嬌等[6]的研究指出,對手術后低體溫患者采用充氣式升溫儀可迅速改善低體溫狀態(tài),并降低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因大量失血導致有效循環(huán)血量顯著降低,四肢等遠心端組織或器官循環(huán)血量不足會增加體溫下降、血管痙攣的發(fā)生風險,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中主要通過補充液體可使循環(huán)血容量恢復,但保溫措施未落實到位,且輸注血液制品未完全復溫,未能使血管痙攣狀況得到有效緩解,導致救治效果不理想,而充氣式升溫儀突破傳統(tǒng)保溫護理中被動加溫的限制,通過流動暖風加熱系統(tǒng)使患者在圍手術期一直處于溫暖環(huán)境中,保溫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與常規(guī)保溫護理比較,基于充氣式升溫儀的保溫護理可更快速地使失血性休克患者復溫,降低血清乳酸水平,降低皮膚花斑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