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
廣豐區(qū)婦幼保健院 (江西上饒 334600)
體內微生物平衡失調并通過性接觸或醫(yī)療操作使病原體由體外進入體內引起的生殖器官感染,即為生殖道感染。而孕期女性體內的性激素水平較高,陰道的酸堿度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再加上陰道充血,陰道分泌物增多,為霉菌、滴蟲、細菌等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生長繁殖環(huán)境,易引起孕期生殖道感染,對母嬰結局產生影響[1]。胎膜早破是妊娠中期較常見的并發(fā)癥,可引起早產、羊水過少、胎兒窘迫等現(xiàn)象,不僅增加圍生兒的病死率也可能引起產婦產后大出血、產褥期感染等,對母嬰結局產生不良影響。有研究結果顯示,孕期生殖道感染可能增加胎膜早破風險[2]。目前,臨床對于孕期生殖道感染與胎膜早破的關系存在一定的爭議。本研究旨在探討孕期生殖道感染對母嬰結局及胎膜早破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胎膜早破產婦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發(fā)生孕期生殖道感染分為感染組(30例)和未感染組(40例)。感染組年齡23~37歲,平均(28.63±2.03)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例,高中及中專8例,大專及以上20例。未感染組年齡22~39歲,平均(28.65±2.05)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及中專9例,大專及以上2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均符合《婦產科學》[3]中相關診斷標準:陰道有水樣流液,實驗室檢查顯示陰道液pH值≥6.5,陰道液涂片檢查可見羊水結晶物;均為單胎妊娠,初產婦;孕周≥35周。排除標準:近期具有外傷、跌撞史;高危妊娠;全身感染性疾?。恍难芗膊?;精神疾?。挥形鼰?、飲酒、吸毒史。
產婦入院后進行生殖道檢查,具體方法:陰道窺器放置于陰道內,觀察陰道內分泌物量、色澤、有無臭味等;從陰道側壁上中1/3處取分泌物,采用pH試紙進行pH值檢測;取少量分泌物置于載破片,加一滴10% KOH,若聞到氨味或魚腥味則胺試驗為陽性;制作0.1%美蘭濕片,呈藍色為陽性;同時做滴蟲、念珠菌、淋菌等細胞學檢查;依據上皮細胞、桿菌與球菌比例、白細胞數(shù)量等劃分清潔度;采集宮頸管分泌物后,需進行衣原體、支原體、淋球菌等病原體培養(yǎng)與檢測。
所有產婦進行對癥治療。無感染組:囑產婦安靜臥床休息,保持外陰部的清潔,嚴密監(jiān)測產婦的體溫、胎心等情況,根據醫(yī)囑采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感染組:2 g注射用氨芐西林鈉[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16,規(guī)格1.0 g( 按C16H19N3O4S計算)]靜脈滴注,1次/6 h,需用藥48 h;500 mg阿莫西林膠囊(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3020932,規(guī)格 0.25 g)口服,3次/d,需用藥5 d;感染支原體或衣原體的產婦給予1 g 阿奇霉素片(黑龍江天翼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215,規(guī)格 0.25 g)頓服;若產婦出現(xiàn)宮內感染,需立即終止妊娠。
記錄感染組的治療有效率,并比較兩組胎膜早破周期、分娩周期及母嬰結局。感染組治療7d后,參照《婦產科學》并結合實驗室檢查判斷療效:顯效,陰道及宮頸分泌物檢查病原菌消失,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陰道分泌物異位、外陰瘙癢等);有效,陰道及宮頸分泌物檢查陰性或陽性,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無效,均未達到上述兩指標;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感染組治療后,顯效24例,有效5例,無效1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6.7%(29/30)。
感染組胎膜早破周期、分娩周期均早于未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胎膜早破周期與分娩周期比較(周,
感染組產婦不良分娩結局發(fā)生率高于未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不良分娩結局比較[例(%)]
感染組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略高于未感染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感染組胎兒窘迫及新生兒感染發(fā)生率高于未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不良分娩結局比較[例(%)]
生殖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生物群通過相互作用維持陰道內的微平衡,當厭氧菌、滴蟲、假絲酵母菌等大量繁殖,引起陰道分泌物pH值升高,破壞身體的防御機制,微生物進入生殖道造成感染,可造成多種并發(fā)癥[4]。由于陰道微生態(tài)失衡,孕期女性子宮內環(huán)境及內分泌系統(tǒng)可發(fā)生一系列改變,陰道內細胞的通透性升高,且感染的細菌可產生膠質酶、彈性蛋白酶等降解胎膜的膠原與基質,因而導致胎膜早破的風險較大[5]。
胎膜由內層的羊膜及外層的平滑絨毛膜組成,胎膜完整可使羊膜腔內保持一定量的羊水,對胎兒起到保護作用,并且可防止逆行性感染;當胎膜破裂后,屏障消失,可引起早產、感染等嚴重并發(fā)癥[6]。目前,臨床認為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主要由于生殖道細菌感染后,細菌在胎膜上附著,且穿透力較強,可引起局部炎癥反應,最終導致胎膜破裂;另外,感染后產生炎癥介質可刺激子宮收縮進而引發(fā)早產,需早期進行干預[7]。
本研究結果顯示,感染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提示孕期生殖道感染可進行有效治療;感染組胎膜早破周期、分娩周期均早于未感染組,表明孕期生殖道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早產,進而增加母嬰不良結局的發(fā)生風險。孕期存在產婦陰道內的致病菌及條件致病菌可引發(fā)胎膜的局部感染,產生不典型臨床癥狀;感染后可激活免疫系統(tǒng),誘導炎癥介質的產生,促進前列腺素的釋放,促進子宮收縮和宮頸成熟,引起早產;且泌尿生殖感染可作用于宮頸,產生蛋白水解酶,削弱保護性宮頸黏液栓的產生,導致微生物感染上生殖道,易引起胎膜早破,因此,生殖道感染與胎膜早破密切相關,可影響母嬰結局[8-9]。本研究結果顯示,感染組產婦不良分娩結局發(fā)生率、胎兒窘迫及新生兒感染發(fā)生率均高于未感染組,提示孕期生殖道感染可增加母嬰不良結局的風險,因而需給與積極治療,以此保證母嬰安全。本研究未采用具體的指標分析生殖道感染與胎膜早破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日后可選擇敏感性指標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生殖道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早產,增加母嬰不良結局的發(fā)生風險,需對孕期生殖道感染進行積極的預防與治療,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