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葉煜華,陳炎根,鐘志標(廣州市增城區(qū)增江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超聲科,廣州 增城511300)
糖尿病下肢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該病以中老年人多發(fā)。由于下肢血管狹窄或阻塞,患者會出現(xiàn)麻木、肢體疼痛、感覺異常,甚至間歇性跛行,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發(fā)生下肢缺血壞死,甚至截肢[1]。一旦患者出現(xiàn)下肢缺血的癥狀,則對治療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對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為了探討彩超聯(lián)合ABI定量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價值,本研究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轄區(qū)居住的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均給予彩超檢查及ABI測量,分析聯(lián)合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轄區(qū)居民到我院接受健康體檢并檢出糖尿病的患者186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WHO1999糖尿病診斷標準;(2)在轄區(qū)長期居住(時間>6個月);(3)已建檔立卡;(4)糖尿病病史>5年;(5)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彩超檢查兩組均由mindray DC-55彩色超聲系統(tǒng)檢查,并由同一組醫(yī)生檢查和記錄。將探頭頻率設置為4MHz~7MHz,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和俯臥位,充分暴露雙下肢,從腹股溝管自上而下進行追蹤檢測,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沿以顯示血管切面的圖像從水平、垂直和多個方向等不同角度進行觀察血管壁是否增厚以及血管腔內是否有斑塊、管腔是否有狹窄和閉塞、測量血管的內徑、血管壁的厚度和狹窄的程度[3],并記錄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峰值血流速度等相關指標。彩色多普勒超聲:內膜中層厚度(IMT)增厚1mm以上,內腔粗糙,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腔無血流信號,表明內腔狹窄或閉塞,可診斷為糖尿病下肢動脈疾病。見圖1、2。
1.2.2 ABI測量指導病人取仰臥位靜息15min。用血壓袖帶綁住患者的上臂和下肢腳踝,上臂袖帶氣囊位于下肢內側,與肱動脈對齊,內側踝距袖帶約1~2cm,分別檢查和記錄病人左右上肢肱動脈收縮壓、左右下肢足背動脈和脛后動脈收縮壓,以足背動脈和脛后動脈壓較高的測量值除以左右肱動脈壓較高一側的測量值所得的商就是踝臂指數(shù),即ABI,并做好記錄。結合《下肢動脈疾病診斷和治療指南》[4,5]來確定病情,其中ABI在0.9~1.3之間表示正常,ABI≤0.9表明該患者患有下肢動脈疾病。ABI>1.3表示患者患有動脈鈣化。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1 股總動脈內中膜增厚伴鈣化斑
圖2 股動脈血流束變細
2.1 有無下肢血管病變的患者彩超、ABI比較有下肢血管病變的患者動脈血流量、血流速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下肢血管病變患者ABI≤0.9比例為59.09%,明顯高于無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的2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彩超、ABI篩查結果分析彩超診斷早期下肢血管病變靈敏性、特異性和準確性分別為73.21%、60.00%和60.75%,ABI診斷下肢病變靈敏性、特異性和準確性分別為67.86%、58.33%和58.06%。見表2。
2.3 下肢動脈血流量、血流速度診斷下肢血管病變的ROC曲線分析下肢動脈血流量、血流速度診斷下肢血管病變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97和0.770,P<0.05,截斷值分別為34.50ml/min和36.60cm/s,靈敏性分別為68.80%和66.50%,特異性分別為82.50%和80.80%。見圖3。
表1 有無下肢血管病變的患者彩超、ABI比較(x±s)
表2 彩超、ABI診斷結果分析
2.4 聯(lián)合診斷價值分析彩超與ABI進行聯(lián)合診斷(并聯(lián)方式),其診斷下肢血管病變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4.85%和73.33%,ROC曲線下面積AUC值為0.921。見圖4。
圖3 ROC曲線圖
圖4 ROC曲線圖
糖尿病是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由于脂質和粘多糖代謝紊亂,血糖、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濃度增加,血液粘度增加和血液流動緩慢引起的脂質沉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導致血管腔狹窄[6,7]。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中以下肢血管疾病尤為嚴重。長期高血糖容易引起下肢微循環(huán)障礙甚至神經損傷,下肢損傷嚴重者導致截肢[8]。因此,早期診斷對預防糖尿病患者下肢病變具重要意義。
過去,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在臨床上經常被用作診斷下肢血管疾病的金標準[8]。盡管該測試具有相對準確的檢測效果,但是該檢測對機體有損傷,不適宜在基層醫(yī)院推廣,因此,有必要尋找其他簡單可行的檢查方法。本研究對患有下肢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進行了踝肱指數(shù)(ABI)和下肢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ABI主要是指踝動脈和肱動脈的收縮壓之比,在正常情況下,正常人的踝動脈壓和肱動脈壓基本相等,但下肢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現(xiàn)外周動脈狹窄,從而導致踝動脈與肱動脈收縮壓之比降低[9]。本研究顯示,有下肢血管病變患者ABI≤0.9比例明顯高于無下肢血管病變患者有下肢血管病變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是臨床上常用的成像方法之一,具有無創(chuàng)性,其可以清晰顯示腔內結構的圖像,并可以有效檢測不同周期和階段的血流狀態(tài)[10]。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有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下肢動脈血流量、血流速度明顯低于無下肢血管病變患者有下肢血管病變患者。該分析可能是由于下肢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粗糙、內膜中層增厚和斑塊形成,導致管腔狹窄和遠端灌注壓力降低。本研究下肢動脈血流量、血流速度診斷下肢血管病變特異性分別為82.50%和80.80%,較低于臨床已有研究報道,可能與樣本量較少有關。為了進一步提高下肢血管疾病的檢出率,本研究將彩超檢查聯(lián)合ABI指數(shù)進行定量診斷(并聯(lián)方式),其診斷下肢血管病變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4.850%和73.33%,靈敏度和特異性均較高。
綜上所述,彩超聯(lián)合ABI檢查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早期檢出率,為減少缺血性壞疽,進行預防治療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