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娥
玉溪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云南云溪 653100
宮頸癌是對女性健康威脅較大的一種惡性腫瘤。 患者發(fā)病早期無明顯癥狀,發(fā)展到晚期,會出現(xiàn)陰道出血等癥狀[1]。 宮頸癌目前無治愈方法,但在發(fā)病前或者發(fā)病早期進行明確的診斷,并采取積極的診療措施,可有效延長患者遠期生存率及生存質(zhì)量[2]。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女性每年進行宮頸病變篩查,以提高宮頸癌前病變檢出率,進行宮頸癌預防[3]。 臨床研究顯示,宮頸癌是由高危型HPV 持續(xù)感染導致,進行高危型HPV 篩查,可有效檢出宮頸癌前病變,進行治療和提前預防。 而目前的檢測技術中,還不能夠對高危型HPVDNA 進行細胞組織培養(yǎng), 并且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血清學中,高危型HPVDNA 未有明顯的顯示,因此, 需要采用直接高危型HPVDNA 檢測方式開展臨床檢測。 高危型HPVDNA 檢測及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都是臨床常用的檢測宮頸病變的有效手段。 該研究將兩種檢測方法應用在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于該院進行宮頸病變篩查的300 例患者中, 目的是對比分析高危型HPVDNA 檢測的應用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300 例病例均為該院宮頸病變篩查患者。 患者年齡20~62 歲,中位35.45 歲。 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學歷120 例,初高中學歷150 例,小學及以下學歷30 例。 納入標準:患者均為已婚女性,性生活規(guī)律。 因常規(guī)體檢、陰道分泌物異常、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等來院檢查。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生殖系統(tǒng)病變者?;颊呒凹覍僦椴⑼鈪⒓釉撗芯?。該研究報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比方法 同時對入組對象進行高危型HPVDNA檢測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及陰道鏡檢查, 將陰道鏡檢查下定點活檢作為金標準, 對高危型HPVDNA 檢測及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結果進行對比研究。
1.2.2 檢測方法①高危型HPVDNA 檢測 患者行結石膀胱位, 使用窺陰器將宮頸完全暴露, 用專用的標本采集器,收集患者宮頸管及黏膜交界處細胞組織,順時針旋轉5 圈后,停留30 s。 將刷頭折斷后,裝在專用的無菌容器(內(nèi)有4 mL 保存液)中,將瓶蓋擰緊后,填寫患者信息,放入2~8℃的冰箱中保存并及時送至檢驗室。 使用第二代雜交捕獲技術(HC2)檢測。 檢測工具為美國Digene 第二代基因雜交捕獲信號放大檢測系統(tǒng)(HC2)。使用配套的試劑盒對國內(nèi)女性人群中常感染的幾種高危型HPV 病毒16、18、31、33、35、39、45、51、52、53、56、 58、59、68 進 行 篩 查。發(fā)現(xiàn)任意一種高危型HPV 病毒或者高危型HPVDNA 值在1.0 ng/L 以上者為檢測陽性。 ②陰道鏡檢查檢測 應用的儀器為深圳金科威公司的SLC2000 電子陰道鏡。 患者行膀胱截石位,使用擴陰器擴陰,并使用醋酸棉球(5%)將宮頸濕敷30 s。 陰道鏡下醋白上皮區(qū)碘染宮頸不著色或者著色淺以及有芥末黃色變色則可判定碘試驗陽性或者可疑。則在異常部位進行多點活檢。將病理活檢標本及時送檢。 病理活檢結果判定為正常、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IN)Ⅰ、Ⅱ、Ⅲ,宮頸癌。③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 檢測采用的儀器為美國利普LPT,包括配套的宮頸細胞學采樣器、細胞保存液?;颊咝邪螂捉厥?,使用專用的擴陰器擴充陰道。輕擦去分泌物。使用專用的細胞刷于患者宮頸口處以及頸管處收集細胞,朝一個方向轉動細胞刷8~10 圈。 取樣完畢后,將刷頭放置保存液中送檢。 采用TBS 描述性報告系統(tǒng)進行細胞學分析診斷。 診斷結果分為正常、 非典型細胞(ASCUS)、低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HSIL)、癌細胞。 后4 種的細胞學檢測結果均為陽性。
統(tǒng)計3 組宮頸病變篩查結果。與陰道鏡檢查結果相比,評估高危型HPVDNA 檢測的準確度、特異度及靈敏度。
高危型HPVDNA 檢測出癌前病變46 例(34+7+5),宮頸癌2 例, 共檢出宮頸病變48 例。 陰道鏡檢查檢測出癌前病變共20 例(17+2+1),宮頸癌1 例。 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診斷癌前病變30 例(16+10+4),宮頸癌0 例。 與陰道鏡檢查相比, 高危型HPVDNA 對宮頸病變檢出率為16.00%, 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對宮頸病變的檢出率為1.00%。 見表1。
表1 宮頸病變篩查結果統(tǒng)計[n(%)]Table 1 Statistics of screening results of cervical lesions[n(%)]
高危型HPVDNA 檢測宮頸病變的準確度為92.00%,特異度為80.00%,靈敏度為96.00%。
HPV 感染是宮頸癌發(fā)病的主要原因。 及早發(fā)現(xiàn)高危型HPV 感染是宮頸癌前病變的重要診斷方法, 可有效對宮頸癌進行預防[4]。 臨床研究證實,宮頸癌是一個慢性變化過程, 高危型HPV 持續(xù)感染是大多宮頸癌發(fā)生的必需條件。 而癌前病變患者,發(fā)展至浸潤癌需要8~12 年左右的時間[5-6]。 由此診斷可明確,對CIN 進行早期的診斷,可對宮頸癌進行有效的預防。
臨床研究顯示,HPV 屬于嗜上皮性病毒群,該病毒分型比較多, 已知的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 感染類型有35種,而我國女性中易感染的高危類型有19 種亞型[7]。 這19 種類型與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均有很大的關系。
高危型HPVDNA 檢查,可通過初步篩查手段,對宮頸病變尤其是具有高風險的癌前病變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這種檢查方式,可以單獨應用于宮頸病變的篩查中,也可與細胞學檢查方式相結合, 提高檢出率。 通過高危型HPVDNA 檢查,還可對篩查者的宮頸病變風險進行預測,并確定下一次的篩查時間[8]。 對于有高度宮頸癌病變風險的患者,還可以進行持續(xù)的檢測,具有較高的隨訪價值。該檢查中,患者陰性預測值也比較高,可以降低假陰性的診斷率,防止耽誤患者治療。 并且該檢查方法具有較高的客觀性, 檢測結果比較準確。 研究結果顯示, 高危型HPVDNA 檢測宮頸病變的準確度為92.00%, 特異度為80.00%,靈敏度為96.00%。這與晏燕等[9]的研究中,高危型HPVDNA 檢測宮頸病變的敏感性93.9%,特異性95.4%的研究結果具有較高一致性。 表明其對宮頸病變的篩查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
高危型HPVDNA 檢查,可明確高危型HPV 病毒感染情況,相比細胞學檢查及陰道鏡病理檢查,有更高的診斷價值。 高危型HPVDNA 檢查的作用原理為通過化學發(fā)光法將捕獲到的抗體信號進行增強。 先將雙鏈DNA 分解,轉換成能夠參加雜交反應的核苷酸單鏈DNA。 并通過將單鏈DNA 與RNA 探針組合成為RNADNA 雜合體。 將采集樣本中的靶DNA 與特異的高危型HPVRNA 探針雜交捕獲, 再將捕獲捕獲固定的雜交與堿性磷酸酶交聯(lián)的抗RNA∶DNA 抗體反應[10]。通過將堿性磷酸酶應用在檢測中,使酶底物發(fā)光。 通過對發(fā)光強弱的判斷,可以對樣本中的堿性磷酸酶含量進行確定。 堿性磷酸酶含量對RNADNA雜合體的含量有明確的指示意義。 通過將堿性磷酸酶裂解底物釋放的光含量進行單位轉換, 可以測得樣本中高危型HPV-DNA 負荷量,從而得出實驗結果。 該種檢驗方法中, 采集的標本中高危型HPV-DNA 負荷量在1.0 pg/mL以上時,則可認定檢測陽性,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通過在癌變早期有效檢出,可進行及早干預,阻斷宮頸癌繼續(xù)發(fā)展的途徑,降低宮頸癌引發(fā)的病死率[11-12]。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 是通過對病變細胞進行細胞學分析而診斷疾病的一種方法。 屬于一種宮頸疾病初步篩查方式,診斷結果分為正常、ASCUS、LSIL、HSIL、癌細胞。細胞學檢測陽性提示有宮頸病變??稍偻ㄟ^陰道鏡檢查做進一步復查。這種檢測方式,受標本采集等主觀影響比較大,結果有一定的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 陰道鏡檢查檢測出癌前病變共20例,宮頸癌1 例。高危型HPVDNA 檢測出癌前病變46 例,宮頸癌2 例。 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診斷癌前病變30 例,宮頸癌0 例。與陰道鏡檢查相比,高危型HPVDNA 對宮頸病變檢出率為16.00%, 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對宮頸病變的檢出率為1.00%。 表明與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相比,高危型HPVDNA 對宮頸癌前病變及早期宮頸癌的檢測結果均比較準確,可為臨床診療提供更科學的依據(jù)。
綜上所述,宮頸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疾病之一,對于該疾病建議盡早預防和干預。 宮頸癌是高危型HPV感染導致的病變,對高危型HPVDNA 進行檢測,可以通過高危型HPV 定量、分型等方法,提高宮頸癌前病變的檢出率。 應用于宮腔病變以及宮頸癌的早期篩查中具有較高的價值,可有效預防宮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