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瓊
江蘇省泗洪縣分金亭醫(yī)院麻醉科,江蘇泗洪 223900
老年人群機體各項機能減退,骨量減少、骨質(zhì)下降,骨質(zhì)疏松的發(fā)生率高, 受外力影響骨折的發(fā)生風險高[1]。下肢骨折是老年人群發(fā)生率較高的一類骨折, 骨折后局部會有發(fā)熱、畸形變化、腫痛,活動會出現(xiàn)障礙,嚴重降低生活質(zhì)量[2-3]。 手術雖是治療下肢骨折的首選方案,但老年人群由于年齡偏高,機體發(fā)育、代謝、內(nèi)分泌功能均減弱,大多合并心腦血管、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明顯增加了手術風險及手術難度[4-5]。 因此對于需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非常重要,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保障手術安全的基礎[6-7]。 該研究以該院2018 年1月—2020 年4 月67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為對象,具體分析硬膜外麻醉、腰硬聯(lián)合阻滯麻醉的不同應用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以67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麻醉方式分為兩組, 觀察組34 例, 男18 例以及女16 例; 年齡60~94 歲,年齡平均(75.49±11.29)歲;手術類型:脛骨內(nèi)固定8 例,股骨內(nèi)固定9 例,股骨頭置換11 例,全髖置換6例。對照組33 例,男17 例以及女16 例;年齡60~92 歲,年齡平均(76.43±12.57)歲;手術類型:脛骨內(nèi)固定8 例,股骨內(nèi)固定8 例,股骨頭置換10 例,全髖置換7 例。兩組年齡、性別、手術類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年齡60 歲及以上;②下肢部位骨折;③符合手術適應證;④ASA 分級Ⅰ~Ⅱ級;⑤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通過所在醫(yī)院的倫理審批。
(2)排除標準:①年齡不及60 歲;②非下肢的其他部位骨折;③合并惡性腫瘤;④存在手術禁忌證、麻醉禁忌證;⑤自身拒絕手術治療。
對照組接受硬膜外麻醉,穿刺點選擇在L3 ~L4 椎間隙,穿刺成功后向頭側(cè)置管,注入3 mL 2%利多卡因(規(guī)格:5 mL:100 mg;國藥準字H31021072),觀察確定患者無不適反應后注入10 mL 左右0.5% 羅哌卡因注射液(藥品規(guī)格:75 mg/10 mL,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40764),手術期間保持面罩吸氧。
觀察組接受腰硬聯(lián)合阻滯麻醉, 穿刺點選擇在L3~L4 椎間隙,穿刺針至硬膜外腔位置后,選擇內(nèi)針穿刺蛛網(wǎng)膜下間隙, 顯示腦脊液順暢回流后將0.75%羅哌卡因8~15 mg(進口注冊號:H20140764)注入,于硬膜外腔置管,對患者體位進行調(diào)整以控制麻醉平面不超過T10 對于麻醉效果不符合預期的患者繼續(xù)選擇0.5%羅哌卡因注射液經(jīng)硬膜外推注,手術期間保持面罩吸氧。
麻醉效果指標:比較兩組麻醉起效時間、麻醉藥物用量、完全阻滯時間、麻醉后恢復時間。
呼吸狀況:分別在麻醉用藥前、手術完成后測定兩組每分通氣量(MV)、血氧飽和度(SpO2)、呼吸頻率(RR)。
鎮(zhèn)靜效果:分別在麻醉用藥前、手術進行10 min、手術進行30 min、手術結(jié)束時評價兩組鎮(zhèn)靜效果,根據(jù)患者對呼名的反應進行評分,輕喚即醒為5 分,大聲可喚醒為4 分,大聲加輕推可醒為3 分,大力推動可醒為2 分,推也不醒、深睡眠狀態(tài)為1 分[8]。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麻醉藥物用量少于對照組,麻醉起效時間、完全阻滯時間、麻醉后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效果各指標結(jié)果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each index of anesthesia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麻醉效果各指標結(jié)果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each index of anesthesia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 麻醉起效時間(min)麻醉藥物用量(mL)完全阻滯時間(min)麻醉后恢復時間(min)觀察組(n=34)對照組(n=33)t 值P 值1.89±0.68 3.76±0.92 9.481<0.001 7.89±1.35 12.41±2.71 8.680<0.001 12.63±2.83 20.79±3.64 10.262<0.001 1.48±0.58 2.71±0.76 7.461<0.001
觀察組與對照組麻醉用藥前MV、SpO2、RR 結(jié)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麻醉用藥前、手術完成后MV、SpO2、RR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手術完成后MV、SpO2低于麻醉用藥前,RR 高于麻醉用藥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觀察組手術完成后MV、SpO2高于對照組,RR 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麻醉用藥前、手術完成后呼吸狀況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reathing stat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anesthesia medication(±s)
表2 兩組麻醉用藥前、手術完成后呼吸狀況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reathing stat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anesthesia medication(±s)
注:與對照組麻醉用藥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MV(L/ min) SpO2(%) RR(次/min)觀察組(n=34)對照組(n=33)麻醉用藥前手術完成后麻醉用藥前手術完成后t 值組間手術后P 值組間手術后8.21±0.36 8.07±0.40 8.19±0.39(6.75±0.42)*13.176<0.001 98.72±1.69 97.82±1.32 98.13±1.82(95.24±1.13)*8.583<0.001 13.93±5.27 13.02±5.71 13.68±5.11(15.71±5.16)*2.021 0.047
觀察組麻醉用藥前、 手術結(jié)束時鎮(zhèn)靜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進行10 min、手術進行30 min鎮(zhèn)靜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鎮(zhèn)靜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eda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s),points]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鎮(zhèn)靜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eda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s),points]
組別 麻醉用藥前 手術進行10 min手術進行30 min 手術結(jié)束時觀察組(n=34)對照組(n=33)t 值P 值4.58±0.31 4.51±0.32 0.909 0.367 2.06±0.46 2.67±0.54 4.983<0.001 1.71±0.29 2.03±0.31 4.365<0.001 4.53±0.33 4.55±0.35 0.241 0.811
老年患者由于身體機能減退,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率高, 接受手術時麻醉藥物作用會明顯影響血流動力學,進一步影響心肺代謝功能[9]。 因此對于老年手術患者,麻醉方式的選擇必須保證效果確切,對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小[10]。該研究對照組應用的硬膜外麻醉誘導所需時間長,無法完全實現(xiàn)神經(jīng)阻滯,術中可能需追加麻醉藥物,可能引起呼吸抑制[11]。相比之下,觀察組應用的腰硬聯(lián)合麻醉更助于麻醉平面的控制,且可減少麻醉藥物的用量[12]。 腰硬聯(lián)合麻醉結(jié)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經(jīng)硬膜外置管能使麻醉效果持續(xù)時間延長,保證整個手術所需[13]。
該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實施腰硬聯(lián)合阻滯麻醉后麻醉藥物用量 (7.89±1.35)mL 少于接受硬膜外麻醉的對照組(12.41±2.71)mL,麻醉起效時間、完全阻滯時間、麻醉后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更短(P<0.05),相關研究也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麻醉藥物用量(8.41±0.92)mL 顯著低于對照組(16.08±2.44)mL(P<0.05)[14],與該研究一致,表明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接受腰硬聯(lián)合阻滯麻醉可更迅速起效,更早起到預期麻醉效果以開展手術,且術后麻醉恢復所需時間更短, 可在減少麻醉藥物用量的情況下獲得更好的麻醉效果。 該研究觀察組麻醉用藥前、 手術完成后MV、SpO2、RR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麻醉用藥前、手術完成后各指標差異明顯,觀察組手術完成后各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腰硬聯(lián)合阻滯麻醉不會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期間的呼吸狀況產(chǎn)生明顯影響,能維持呼吸系統(tǒng)穩(wěn)定性,保障患者安全。 該研究觀察組手術進行10、30 min 鎮(zhèn)靜評分為(2.06±0.46)分、(1.71±0.29)分,均低于對照組(2.67±0.54)分、(2.03±0.31)分(P<0.05),而在麻醉用藥前、 手術結(jié)束時兩組鎮(zhèn)靜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腰硬聯(lián)合阻滯麻醉可更迅速發(fā)揮鎮(zhèn)靜效果,且鎮(zhèn)靜程度較硬膜外麻醉更高,同時手術結(jié)束時仍可迅速恢復,不影響患者術后短期意識狀態(tài)。
綜上所述, 老年下肢骨折手術中選擇腰硬聯(lián)合阻滯麻醉可較硬膜外麻醉獲得更好的鎮(zhèn)靜效果, 患者呼吸狀況受影響更小,鎮(zhèn)靜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