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晗,張曉靜
菏澤醫(yī)學專科學校臨床技能實驗室,山東菏澤 274000
近些年來,我國傳染病患者的數(shù)量正在不斷增長,這不僅對患者治療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而且還對醫(yī)務人員的工作產(chǎn)生嚴重影響。 普外科急診手術一般均會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1],尤其是對于一些出血嚴重的疾病,輸血治療便顯得格外重要,但在輸血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傳播各類血源性疾病, 導致患者的治療受到嚴重不良影響。 當前醫(yī)院對安全輸血格外重視,為了保證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并降低醫(y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發(fā)生的職業(yè)暴露風險,并使醫(yī)患之間的糾紛減少[2],必須在術前以及輸血前對患者實施感染性指標檢測, 因此,該次研究選擇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該院收治的200 例普外科急診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并對普外科急診手術患者術前感染性指標診斷的價值加以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200 例普外科急診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女患者之比為104:96;年齡8~67 歲,平均年齡(37.94±3.28)歲。對所有患者進行靜脈血采集,采集量為5 mL,然后將血清分離,并于6 h 之內(nèi)檢測完成。該次血清均于患者術前或是輸血前采集,該次研究患者已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該次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同意。
1.2.1 試劑和儀器 HBsAg 的檢測是通過專用的試劑盒來完成的, 試劑盒是由南京森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貨號SBJ-B0024);抗-HCV 檢測所使用的試劑盒是由上海恪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 (貨號KB1455); 抗-HIV1/2 試劑盒是由廣州市益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抗-TP 試劑盒是由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ǎn)(貨號GB-2)。 使用SM600 多功能酶標儀進行檢測。
1.2.2 試驗方法 通過酶聯(lián)免疫法對HBsAg 以及抗-TP 進行檢測; 通過雙抗原夾心酶聯(lián)免疫法對抗-HCV 進行檢測;通過膠體金法對抗-HIV1/2 進行檢測,在上述感染性指標檢測中,抗-HIV1/2 的檢測若呈現(xiàn)為陽性結果,則應該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其予以確認。 在進行正式檢測之前,應該在常溫條件下對試劑平衡30 min 進行備用,在檢測柜中設置陰性對照3 孔,陽性對照2 孔,外部質(zhì)控品1 孔,空白對照1 孔。 為了確保檢測更為準確,應該對陽性檢測結果的標本進行兩次檢驗, 通過膠體金試紙檢測得出的HIV 陽性標本, 應該將其送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予以確認,以上所有檢測工作均通過專業(yè)檢測人員進行,且嚴格依照標準和規(guī)范[3]來進行和完成,所得檢測結果由專業(yè)的統(tǒng)計人員進行統(tǒng)計整理
該次研究所選觀察指標主要是結合患者的一般資料以及檢測結果來確定的, 主要的觀察指標為各項感染性指標檢測的陽性率、不同性別的各感染性指標陽性率、不同年齡段的各感染性指標陽性率。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0 例研究對象中檢測出HBsAg、 抗-HIVI/2、 抗-HCV、抗-TP 呈現(xiàn)出陽性結果的例數(shù)分別為30 例、3 例、4例以及6 例,陽性率分別為15.00%、1.50%、2.00%、3.00%。見表1。
表1 該組患者各項感染性指標檢測結果Table 1 Test results of various infectious indexe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在各檢測項目中,HBsAg 以及抗-HCV 兩項指標男性陽性率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抗-TP 和抗-HIVI/2 兩項指標陽性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的各感染性指標陽性率結果[n(%)]Table 2 Results of positive rates of infectivity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genders [n(%)]
在患者年齡段方面,HBsAg、抗-HIVI/2、抗-TP 陽性率在20~40 年齡段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抗-HCV 陽性率在各年齡段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段的各感染性指標陽性率結果[n(%)]Table 3 Results of the positive rate of each infectious index in different age groups[n(%)]
普外科急診手術患者在治療時需要輸血治療, 且針對個別患者存在的出血癥狀也需要采取輸血治療, 但因很多患者在病毒檢測時處于窗口期, 導致病毒檢測缺乏及時性[4],從而容易發(fā)生感染性疾病,產(chǎn)生嚴重后果[5]。 近些年來, 伴隨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安全意識和素質(zhì)的提升,人們對傳染性疾病的關注度越來越高[6],所以在普外科急診手術患者術前進行傳染性指標檢測是非常必要的,能夠使一些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得以避免[7]。
我國是一個乙肝感染率較高的國家, 據(jù)調(diào)查資料顯示[8-10],我國出現(xiàn)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已逾9 000 萬,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就有3 000 多萬。 在該次研究中, 對該院200 例普外科急診手術患者做出傳染性指標的檢測,檢測結果表明,200 例研究對象中檢測出HBsAg、 抗-HIVI/2、抗-HCV、 抗-TP 呈現(xiàn)出陽性結果的例數(shù)分別為30 例、3例、4 例以及6 例, 陽性率分別為15.00%、1.50%、2.00%、3.00%。覃學記[11]曾選擇700 例患者進行調(diào)查研究,其研究結果顯示:HBsAg 陽性率為7.42%, 抗-HCV 陽性率為0.55%,抗-TP 陽性率為0.69%,抗-HIV1/2 陽性率為0.14%,其研究結果大致與該次研究結果相一致, 數(shù)據(jù)上存在的差異可能與所選研究對象的樣本容量多少相關, 此項研究結果說明在200 例患者中, 個別患者在實施急診手術治療前便已經(jīng)感染了乙肝病毒和其他病毒。 在該次調(diào)查中,乙肝病毒指標在所有感染性指標中占比最高,可見乙肝已經(jīng)成為主要感染源。 同時, 在各檢測項目中,HBsAg以及抗-HCV 兩項指標男性陽性率均高于女性(P<0.05)。此結果說明上述兩項感染性指標, 男性較為高發(fā), 其中HCV 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通過血液或是其制品傳播的,也能夠經(jīng)母嬰傳播、性傳播等方式進行傳播[12],在該次研究中抗-HCV 的感染例數(shù)較少,可能與近年來加強血液制品質(zhì)控有關,但仍需加強對HCV 的感染進行防控。 此外,該次研究還對不同年齡段的患者感染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HBsAg、抗-HIVI/2、抗-TP 陽性率在20~40 年齡段較高(P<0.05)。 說明20~40 年齡段患者是各類病毒感染的敏感年齡段, 在對此年齡段急診手術患者治療時應引起注意,需要加強術前感染性指標的檢測工作。
綜上所述, 在對普外科急診手術患者進行術前感染性指標檢測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可于術前對患者體質(zhì)進行有效探查,并使患者適應癥得以明確,從而使職業(yè)暴露風險得以有效減少,并降低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