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王明亞
常州市新北區(qū)奔牛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江蘇常州 213131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發(fā)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病因,已被世衛(wèi)組織定義為胃癌的I類致癌原之一[1],因此,對Hp 感染進行及時準確的檢測與診斷, 在消化道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前,診斷Hp 感染的主要方式有侵入性檢測與非侵入性檢測[2],其中侵入性檢測主要為內(nèi)鏡活檢,雖可準確診斷Hp感染, 但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在患者中的接受度并不理想,且耗時耗力,不利于基層的大量推廣[3]。 而非侵入性檢測方式則可有效彌補以上檢測的不足,具有便捷、無創(chuàng)、檢驗時間短等應用優(yōu)勢, 其中以幽門螺桿菌糞便抗原檢測(HpSA)及13C-尿素呼氣試驗(13C-UBT)較為常見,在此, 該文選擇了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在該院進行Hp 檢測的215 例患者, 就以上兩種檢測方式對Hp 的檢測效果進行了探討與分析,以供臨床參考。 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進行Hp 檢測的患者, 對215 例患者采用Hp 糞便抗原檢測(HpSA),其中男性患者132 例,女性患者83 例;年齡20~60 歲,平均(32.6±5.4)歲。該次研究已經(jīng)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病例資料完整;②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①4 周內(nèi)服用過質(zhì)子泵抑制劑、H2 受體阻滯劑、鉍劑以及抗生素等藥物的患者;②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③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④配合度較低的患者。
1.2.1 幽門螺桿菌糞便抗原檢測 收集患者晨起的新鮮糞便,采用HpSA 免疫快檢卡對其進行檢測。取直徑為5~6 mm的糞便標本加入200 μL 稀釋液中,充分震蕩后,取50 μL加入免疫檢驗卡的反應孔,5 min 后讀取結(jié)果, 若同時出現(xiàn)藍色質(zhì)控線及粉紅色檢測線則表示結(jié)果為陽性, 若只出現(xiàn)藍色質(zhì)控線則表示結(jié)果為陰性, 若僅出現(xiàn)粉紅色檢測線或無指標線的情況則表示測定無效, 需另取試劑進行重新測定。
1.2.2 幽門螺桿菌尿素呼氣試驗 對HpSA 檢測結(jié)果為陽性的患者進行13C-UBT 檢測,患者于空腹狀態(tài)下進行13C-尿素呼氣試驗,采用氣袋收集0 min 呼氣后,服用尿素13C顆粒, 靜坐30 min 后再次采用氣袋進行收集, 隨后采用13C 呼氣檢測儀對兩組呼氣氣體進行檢測, 若檢測值≥6.0,其結(jié)果可判定為陽性,若檢測值≤2.0,可判定為陰性,當檢測值在2~6 區(qū)間時可剔除。
①對比兩種檢測方式在Hp 感染患者中的陽性檢出率。②對比兩種檢測方式的檢驗效能。
該次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與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χ2檢驗,同時采用Kappa 系數(shù)檢測數(shù)據(jù)的一致性, 若Kappa 系數(shù)在0.8~1 之間,則表示此組數(shù)據(jù)高度一致。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HpSA 的陽性檢出率為86.0%(185/215), 而13C-UBT的陽性檢出率為80.5%(149/185),此外,HpSA 與13C-UBT檢測結(jié)果中出現(xiàn)的假陰性例數(shù)分別為8 例、9 例。 見表1。
表1 兩種檢測方式下的陽性檢出率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under 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
13C-UBT 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為93.8%與100.0%,HpSA 檢測方式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為92.4%與96.6%,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 系數(shù)均在0.8~1 之間)。 見表2。
表2 兩種檢測方式的檢測效能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two detection methods
Hp 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的重要致病性病原體, 與多種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均存在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4],因此,對Hp 感染作出及時準確地診斷與治療, 可有效緩解其消化道癥狀,同時降低病情的惡化風險,對臨床治療及預后效果的改善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臨床對于Hp 感染的檢測方式主要包括侵入性與非侵入性, 考慮到侵入性檢測帶來的創(chuàng)傷性, 現(xiàn)臨床多以非侵入性檢測作為主要的檢測手段[5]。
13C-尿素呼氣試驗是臨床常用的非侵入性檢測方式,Hp 在體內(nèi)可產(chǎn)生大量的尿素酶[6],當Hp 感染患者服用同位素標記碳的尿素溶液后, 其體內(nèi)尿素被分解后可產(chǎn)生同位素標記的二氧化碳隨呼氣呼出,因此,通過同位素標記二氧化碳的檢測可有效反映出患者的Hp 感染狀況,且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以成為臨床診斷Hp 感染的金標準[7]。 但該方式對受檢者的配合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在高齡及嬰幼兒群體中往往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且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8],13C-UBT 在上消化道出血、胃大部切除術(shù)后以及萎縮性胃炎等患者的檢測中具有較高的假陰性, 需配合其他檢測方式進行確定。
HpSA 檢測是目前廣泛應用的Hp 感染檢測方式,可以多克隆抗體或單克隆抗體為基礎(chǔ),具有無創(chuàng)、快捷、準確、廉價等應用優(yōu)勢,且適用性廣[9],已成為Hp 感染在初診及根除治療后的有效檢測手段。 據(jù)研究顯示,HpSA 檢測的主要原理為:機體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更新速度為1~3 d/次,而定植在上皮細胞表面的Hp 也會在更新中脫落,隨后可隨著代謝產(chǎn)物經(jīng)幽門至小腸與大腸, 最后隨糞便排出,因此,充分利用患者的糞便進行檢測,可有效反映出胃部的Hp 感染情況。HpSA 檢測不易受到萎縮性胃炎、潰瘍或腸化生等組織病變的影響,在13C-UBT 不可用的情況下,HpSA 檢測可作為Hp 檢測的理想替代方案。
在該次的研究結(jié)果中,13C-UBT 與HpSA 兩種檢測方式的陽性檢出率均高于80%,其中在HpSA 檢測結(jié)果中出現(xiàn)了8 例假陰性的情況,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幾方面有關(guān):①患者可能在檢測前使用了抗生素、 鉍劑以及抑酸藥等藥物;②患者伴有胃黏膜萎縮及腸化生等情況,導致胃黏膜中的Hp 定植密度出現(xiàn)降低,從而大大減少了糞便中的Hp 抗原數(shù)量;③所采集的樣本不成型或呈稀水樣,從而導致糞便樣本中的Hp 抗原濃度低于HpSA 可檢測到的最低濃度;④患者可能存在慢性肝硬化及腸道出血等情況,從而造成假陰性的出現(xiàn)。 此外,以13C-UBT 的檢測結(jié)果為金標準,HpSA 檢測方式的敏感性及特異性達到了92.4%與96.6%,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 系數(shù)均在0.8~1之間)。 以上結(jié)果均充分表明,13C-UBT 與HpSA 兩種檢測方式在Hp 感染的診斷中均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但此兩種方式在Hp 的檢出效果中并無顯著的差異。而在林美梅[10]的研究結(jié)果中,以13C-UBT 的檢測結(jié)果為金標準,HpSA檢測卡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為93.81%于96.61%,在進一步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HpSA 與13C-UBT 的檢測結(jié)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 系數(shù)=0.94),此結(jié)果與該文討論結(jié)果較為一致。
綜上所述,13C-UBT 與HpSA 兩種檢測方式均可獲得理想的檢測效果,但HpSA 檢測的使用范圍更廣,可有效彌補13C-UBT 在老年人、嬰幼兒等配合度較低患者中的應用缺陷,且不易受到組織病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