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消化科,吉林長春 130021
小腸鏡檢查在臨床胃腸道疾病中應用廣泛, 常用于病因不明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及各類小腸疾病檢查與診斷。 從有關(guān)報道[1]中表明,小腸鏡檢查在臨床廣泛開展起來,但是檢查期間可能產(chǎn)生腸道牽拉等,導致疼痛難忍。為了提高檢查舒適度,臨床逐漸開展無痛小腸鏡檢查,但同時也可能增加麻醉風險,且費用增加[2]。 近年來雙氣囊小腸鏡檢查在臨床中已逐步開展應用, 無痛小腸鏡檢查多在三級醫(yī)院推廣,而一級、二級醫(yī)院、社區(qū)醫(yī)院還未能廣泛開展,該檢查屬于一種侵入性操作,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和痛苦, 醫(yī)師在選擇無痛小腸鏡與普通小腸鏡時依然很困擾。 為了進一步比較無痛小腸鏡與普通小腸鏡檢查的臨床效果,評價兩種檢查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該院2019年2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400 例小腸鏡檢查患者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小腸鏡檢查患者400 例進行調(diào)查研究, 納入對象自愿配合研究, 分為無痛小腸鏡檢查患者(觀察組)與普通小腸鏡檢查患者(對照組),每組200 例。納入標準: 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配合研究; 年齡16~60歲;滿足小腸鏡檢查指征。 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病變;ESD、EMR 及其他內(nèi)鏡治療史; 急性胰腺炎或膽道感染、腹腔廣泛性粘連;妊娠期或哺乳期;精神異常等。 此外,該研究經(jīng)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 男118 例、女82 例;年齡16~59 歲,平均(38.4±7.4)歲。 觀察組:男114例、女86 例;年齡16~60 歲,平均(38.9±7.2)歲。 兩組性別與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用小腸鏡檢查,對照組用普通小腸鏡,患者取左側(cè)臥位,從胃內(nèi)腔將小腸鏡插入,少量注氣于胃腔略長后進鏡,一邊推進一邊觀察,退鏡過程中再細致觀察,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可錄像與活檢,同時或借助X 線透視或腹部平片判斷病變確切部位。 觀察組用無痛小腸鏡檢查,小腸鏡檢查方式與對照組相同, 但檢查前準備好麻醉機與多功能監(jiān)測儀,維持呼吸道暢通,開放靜脈通路,予以2~3 mL 的2%利多卡因+1.5~2.5 mg/kg 異丙酚+1~2 μg/kg 芬太尼靜脈注射麻醉,緩解疼痛,待睫毛反射消失入睡后,完成小腸鏡檢查。 檢查期間,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必要時候予以吸氧,麻醉轉(zhuǎn)淺,追加0.5~1.0 mg/kg 異丙酚。
比較兩組疾病檢出率、檢查舒適度與滿意度、內(nèi)鏡插入回盲部時間、并發(fā)癥,以及檢查前、檢查中、檢查后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情況。
檢查滿意度與舒適度均按照院內(nèi)自制問卷調(diào)查,評分0~100 分,評分越高則表示越滿意、越舒適。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疾病檢出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檢查舒適度評分與滿意度評分明顯更高,內(nèi)鏡插入回盲部時間更短,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疾病檢出率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of diseases[n(%)]
表2 兩組患者檢查舒適度評分、檢查滿意度評分及內(nèi)鏡插入回盲部時間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spection comfort scores, inspection satisfaction scores and insertion time of the endoscope into the ileocecal are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患者檢查舒適度評分、檢查滿意度評分及內(nèi)鏡插入回盲部時間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spection comfort scores, inspection satisfaction scores and insertion time of the endoscope into the ileocecal are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 檢查舒適度評分(分)檢查滿意度評分(分)內(nèi)鏡插入回盲部時間(min)觀察組(n=200)對照組(n=200)t 值P 值97.89±0.94 94.17±2.01 3.298<0.05 98.49±0.43 94.58±2.31 3.338<0.05 6.12±0.85 13.10±1.54 7.697<0.05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4 兩組患者檢查期間心率、SBP、DBP、血氧飽和度對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SBP, DBP,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examination(±s)
表4 兩組患者檢查期間心率、SBP、DBP、血氧飽和度對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SBP, DBP,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examination(±s)
時間檢查前檢查中檢查后組別觀察組(n=200)對照組(n=200)t 值P 值觀察組(n=200)對照組(n=200)t 值P 值觀察組(n=200)對照組(n=200)t 值P 值心率(次/min)90.48±10.24 91.88±10.39 1.357>0.05 88.59±9.32 90.38±10.16 1.836>0.05 88.98±10.02 90.33±10.17 1.337>0.05 SBP(mmHg)124.39±12.64 126.32±14.20 1.436>0.05 118.74±12.27 120.98±14.27 1.683>0.05 125.48±13.24 127.39±13.92 1.406>0.05 DBP(mmHg) 血氧飽和度(%)79.30±10.02 80.39±11.02 1.053>0.05 75.68±10.24 77.10±10.23 1.387>0.05 78.38±10.03 80.10±10.56 1.670>0.05 98.49±12.20 97.72±12.13 0.633>0.05 97.38±11.25 98.10±10.42 0.664>0.05 97.59±11.66 97.48±11.91 0.093>0.05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兩組檢查前、檢查中、檢查后心率、SBP、DBP 及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小腸作為人體重要的消化與吸收器官之一, 位置在胃部與結(jié)腸間,可達到6 m 左右,具有著腸管迂曲與重疊及蠕動快等特點[3]。 通常情況下,小腸疾病因其起病隱匿,病變較深,癥狀無明顯特征等[4],使其臨床檢查難度增加,檢出率不高,延誤最佳治療時機[5]。 小腸疾病檢查方式較多,比如腹部CT、消化道造影等,但這些普通方式敏感性、特異性均較低,使得小腸病變一度成為檢查盲區(qū)[6]。 此外,一些臨床醫(yī)師錯誤認為小腸疾病惡變率低, 從而導致小腸疾病漏診率較高[7]。 近幾年隨著小腸鏡檢查成熟,因其可在鏡下直視下檢查, 使小腸疾病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有所提高,加上小腸鏡下可完成標記、止血、定位、切除等操作[8],受到了醫(yī)患的認可,逐步在三級醫(yī)院廣泛開展。
為了進一步比較普通小腸鏡檢查與無痛小腸鏡檢查的臨床效果,該院就400 例小腸鏡檢查進行比較研究,對照組用普通小腸鏡,觀察組用無痛小腸鏡。 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疾病檢出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但觀察組檢查舒適度評分 [(97.89±0.94) 分vs(94.17±2.01)分],與滿意度評分[(98.49±0.43)分vs (94.58±2.31)分]明顯更高(P<0.05),內(nèi)鏡插入回盲部時間[(6.12±0.85)min vs (13.10±1.54)min] 更短, 并發(fā)癥率 (0.50% vs 7.00%)更低(P<0.05);兩組檢查前、檢查中、檢查后心率、SBP、DBP 及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jié)果與同類研究相似,張文嬌[9]對70 例結(jié)腸鏡檢查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檢查,觀察組采用異丙酚、利多卡因、芬太尼靜注實施無痛結(jié)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觀察組內(nèi)鏡插到回盲部時間(5.98±0.68)min,顯著短于對照組的(13.14±1.79)min (P<0.05); 觀察組舒適率62.8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00%(P<0.05);觀察組滿意率74.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4.29%(P<0.05),可見無痛結(jié)腸鏡檢查效果更好。 普通雙氣囊小腸鏡檢查時所用時間較長,容易刺激與牽拉消化道內(nèi)臟神經(jīng),且大部分患者因檢查時處于清醒狀態(tài),會有明顯惡心、腹痛、腹脹等不良癥狀,給患者帶來了痛苦,不易耐受。 同時,舒適性較差,導致其依從性下降,部分患者檢查前伴有心理緊張、恐懼等,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不良的記憶[10]。此外,部分患者對這類小腸鏡檢查有恐懼感,或逃避檢查,或不愿復檢,尤其是年老體弱者,嚴重刺激下會損害心肺功能[11]。為此,尋求一種無痛的檢查方式十分關(guān)鍵, 靜脈麻醉可解除焦慮與恐懼等負面情緒,提高安全性與舒適性,為此該院將異丙酚與芬太尼聯(lián)合麻醉應用在小腸鏡檢查中, 實現(xiàn)了無痛小腸鏡檢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 國內(nèi)盡管已有無痛小腸鏡檢查的報道, 但其麻醉方式多為異丙酚與丙泊酚,這類麻醉藥物容易產(chǎn)生循環(huán)呼吸抑制,需配合氣管插管與呼吸機輔助呼吸,從而增加醫(yī)療負擔。 該院選擇異丙酚與芬太尼麻醉,減少了二者的用量,明顯減少了循環(huán)呼吸抑制反應,同時也避免了氣管插管與呼吸機應用。 此外,該院對小腸鏡檢查技術(shù)、麻醉方式不斷改良,明顯縮短了檢查時間,使得患者痛苦得到減輕,提高耐受性。
綜上所述, 無痛小腸鏡與普通小腸鏡檢查疾病均有良好的檢出率,而且二者在檢查期間對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影響較小, 但是無痛小腸鏡檢查可明顯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縮短內(nèi)鏡插入回盲部時間,提高檢查舒適度與滿意度,患者更樂于接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