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小麗
當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習慣依賴教師而昂首等待,急于求知而無從理解時,便會漸失興趣,淡漠激情,難以自主乃至深入學習。這就需要教師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心靈世界,讓他們充滿激情,與自我對話。筆者在教學《澳大利亞》時摸索了以下一些淺顯的做法。
一、連環(huán)闖關
“文似看山不喜平”,寫文章如此,學習也誠然。特別是初中生正處于愛挑戰(zhàn)、喜探索的年齡。在傳統(tǒng)教學中,關于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學生流于表面地對澳大利亞的生物嬉笑一番,絲毫不涉及地理位置。這次我細化了這個問題,并添設了幾個關卡。第一關:澳大利亞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古老特有生物?澳大利亞國徽上有兩種代表動物,一種是跳遠名將袋鼠,另一種是長跑運動員鴯鹋,主要是陸地生存的生物,這得先從海陸位置說起。結合地圖,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澳大利亞四面臨海。孤立在海洋上多久了?結合大陸漂移說圖示,已經6500萬年。長期孤立在海洋上使生物進化快了還是慢了?學生也易發(fā)現(xiàn):孤立海洋上,生物進化慢,所以生物古老原始。第二關:南極洲也孤立在海洋上,為什么沒有如此古老的生物?結合地圖,學生興奮地呼之欲出:南極洲太冷了。那澳大利亞氣溫怎樣?怎么看出來的?澳大利亞位于南溫帶和熱帶,氣溫溫暖或炎熱。第三關:去澳大利亞看古老特有生物,最好什么季節(jié)去?這個需要謹慎考慮一下半球位置:澳大利亞處在南半球,與南通的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
二、角色體驗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學生在學習時需要了解澳大利亞牧羊帶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等的關系。教師可以把問題換成“如果你是澳大利亞的牧場主,從地形、氣候等角度考慮,你準備把你的牧場建在哪兒才能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問題涉及得過多,學生無所適從??梢苑植竭M行。第一步:出示澳大利亞地形圖,僅僅從地形考慮,最好建在何處呢?學生立刻反應:中部平原。再出示澳大利亞牧羊帶的分布圖印證。除了中部平原,還有什么地形也適宜建牧場?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在西部高原。結合材料,學生又發(fā)現(xiàn)西部高原海拔不太高,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也有學生會提出怎么牧羊帶還有點靠近東南部大分水嶺了?看材料:不同品種的綿羊適應的氣候條件。聯(lián)系前面已學澳大利亞位于南溫帶和熱帶,學生也易發(fā)現(xiàn)氣溫條件適合養(yǎng)羊。最后出示澳大利亞年降水量分布圖,三大牧羊帶中牧草品質最好、經濟效益最高的可能是東南沿海的混合經營帶。仔細看此帶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顏色并判斷地形,綠色代表平原,地形、氣候均佳。以書上文字說明驗證,為自己的推斷點贊。置身學習情境中,設身處地去參與推斷,再結合課本內容印證。吻合的部分增強了自信,促進下一環(huán)節(jié)乃至今后的學習。稍不吻合處,又促使自己再研讀資料,此時建構的知識印象深,真正融進自己的認知體系。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盡管語言賦予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獲得了較為普遍的認同,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習者對這種知識有同樣的理解,因為對知識的理解還需個體基于自己的知識經驗而建構,還需取決于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歷程。
三、記憶呼喚
在理解澳大利亞的另一個稱號“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時,難點是澳大利亞冶金工業(yè)中心分布的條件。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和冶金工業(yè)中心分布圖,完成練習。1.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種類、品質特點是什么?2.澳大利亞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發(fā)展了什么工業(yè)?3.澳大利亞有色冶金工業(yè)靠近哪里?借助1.2兩題的鋪墊,第3題也相應解決了。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的方法,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教師應當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基礎和前提,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激蕩的情感記憶利于儲存,也有助于今后新問題出現(xiàn)時,呼之欲出般調動出鮮活的藍本,從而養(yǎng)成終身自主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逐漸形成自我獨特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