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自萍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重慶40132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發(fā)生較高,臨床特點表現(xiàn)為進展性的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急性發(fā)作患者需于院內(nèi)接受治療,穩(wěn)定期患者則可出院遵醫(yī)囑進行自我管理[1-2]。研究指出[3-4],對穩(wěn)定期患者實施健康指導,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使COPD急性發(fā)作減少,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該院對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討個體化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進行探討?,F(xiàn)報道如下。
納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40例組成參照組,40例組成觀察組。參照組內(nèi),男28例,女12例;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71.21±0.21)歲。觀察組內(nèi),男25例,女15例;年齡61~88歲,平均年齡(72.30±0.1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且同意參與此次研究。
參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予以個體化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①個體化心理健康指導。依據(jù)患者文化水平、家庭背景實施個體化交流,對患者介紹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予以患者心理支持,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予以患者鼓勵,并對患者存在的疑惑予以解釋和說明,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等負面心理,使患者能夠積極面對疾病,提高患者依從性,減少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穩(wěn)定病情。
②個體化呼吸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運動,要求患者機體放松,并經(jīng)口呼氣,再經(jīng)鼻深吸氣,屏氣2~3 s后經(jīng)口緩慢呼出氣體,呼氣的同時嘴唇呈口哨狀,吸氣時間與呼氣時間控制為1:2,3次/d,20 min/次。
③個體化照護者指導。告知照護者對患者輪流照護,照護時間合理進行安排,減輕患者內(nèi)心的擔憂以及內(nèi)疚。照護者需要保持身心健康,確保有充足的精力照護患者,加強與患者的交流,使患者內(nèi)心負擔得到宣泄,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
應用自我照顧認知量表對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照顧能力進行評估,評估內(nèi)容包括危險因素控制、生活照顧、日常用藥、呼吸道照顧等,共20個條目,分值越高則患者自我照顧能力越好。
應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對患者干預前后自我負擔程度進行評估,評估內(nèi)容包括費用負擔、情感負擔、照護者負擔等,共10個條目,分值越高則患者自我負擔感越重。
應用COPD自我效能量表對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效能感程度進行評估,評估內(nèi)容包括呼吸管理、情緒管理、活動管理、外界環(huán)境、安全管理等,共31個條目,分值越高則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好。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自我照顧能力(危險因素控制、生活照顧、日常用藥、呼吸道照顧)分值變化情況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照顧能力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自我照顧能力比較[(±s),分]
注:*表示同干預前比較,P<0.05;#表示同對照組比較,P<0.05
?
觀察組的自我感受負擔(費用負擔、情感負擔、照護者負擔)分值變化情況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能力比較[(±s),分]
注:*表示同干預前比較,P<0.05;#表示同對照組比較,P<0.05
?
觀察組的COPD自我效能管理(呼吸管理、情緒管理、活動管理、外界環(huán)境、安全管理)分值變化情況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管理比較[(±s),分]
注:*表示同干預前比較,P<0.05;#表示同對照組比較,P<0.05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率較高,急性發(fā)作時可導致患者肺功能受到影響,導致患者死亡[5-6]。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予以健康指導,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使急性發(fā)作的次數(shù)下降,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7]。
該院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結(jié)果得出,干預后觀察組的自我照顧能力各項分值依次為(13.87±0.16)分、(14.27±0.55)分、(10.78±0.34)分、(15.67±0.66)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自我感受負擔各項分值依次為(3.30±0.25)分、(4.30±0.35)分、(7.56±0.16)分,均低于參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COPD自我效能管理各項分值依次為(33.11±0.19)分、(19.67±0.45)分、(10.66±0.63)分、(15.50±0.14)分、(5.60±0.15)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馮春愛等[8]對96例老年COPD患者分層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基礎上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干預持續(xù)3個月后,觀察組的自我照顧能力各項分值為(13.96±2.25)分、(14.23±2.12)分、(10.75±1.26)分以及(15.57±2.19)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自我感受負擔各項分值為(3.45±0.41)分、(4.36±0.66)分、(7.87±0.68)分、(17.28±5.46)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COPD自我效能各項分值為(33.16±3.61)分、(19.62±3.57)分、(10.65±2.01)分、(15.58±2.17)分、(5.68±0.99)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數(shù)據(jù)結(jié)果與此次研究結(jié)果相符。分析認為,個體化健康教育是一項干預手段,主要對患者予以針對性健康教育、心理指導,從而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通過健康指導使患者肺功能得到強化,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研究報道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肺功能鍛煉是促進康復的有效措施,患者需要摒棄負面心理,樹立良好的個人信念,減少不良行為,積極面對疾病,從而提高生活質(zhì)量。研究指出,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提高患者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從而糾正不良生活方式,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實現(xiàn)病情的控制,減少急性發(fā)作。此次研究數(shù)據(jù)可見,通過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可發(fā)揮患者主觀能動性,使患者健康信念得到強化,從而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