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因健康原因,巴金的晚年大部分時間是在病房里度過。一次,余秋雨去華東醫(yī)院看望巴金,正好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余秋雨還未走進病房,卻從窗玻璃看到了這樣一幕:巴金的女兒李小林把坐在輪椅上的父親推到吃飯用的一張小桌子前時,一個護士就將飯菜放了上去,因為年齡大,吃飯時會將飯菜撒在衣服上,李小林就為父親在胸前掛了一個圍兜。余秋雨本想等巴金用完餐再進去,但一想,既然趕上了這個點,此時進去也無妨,于是輕輕喊了一聲“巴老”,便走進了病房。
巴金已開始用餐,他循聲抬頭一看是余秋雨,又下意識看了一下胸前的圍兜,頓時漲紅了臉,顯得十分靦腆,竟一時不知該怎樣稱呼這個比他年齡小很多的晚輩,便匆匆用完了餐,讓女兒推他離開餐桌。
當李小林去推輪椅時,巴金卻示意她先將胸前的圍兜解下,這一過程雖然很容易,巴金還是催促她再快一點兒。其間,巴金輕輕說了一句四川話,余秋雨沒有聽清楚,李小林卻笑了。
余秋雨怕打擾了巴金休息,兩人簡單交談后就告別出來,巴金讓李小林代他送客。到了門外后,余秋雨問李小林:“剛才你爸爸對你說了一句什么話,逗得你發(fā)笑呢?”李小林說:“爸爸說,我這個樣子吃飯,在余秋雨面前失禮了!”
余秋雨先是一愣,接著說:“巴老年齡大了,行動不便,那樣吃飯能算什么失禮呢?不管什么時候,他總是以謙恭的姿態(tài)示人,這一點,足夠我們學一輩子的?!?/p>
1916年12月,時年49歲的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聘請學有所成、富有聲譽的專家學者來北京大學任教。
對于聘任來的著名教授,蔡元培都給予了不菲的薪酬,而每月到了發(fā)薪的日子時,他從不讓教授們?nèi)タ倓?wù)處領(lǐng)取,而是由他一一登門親自“請安”。每次去,他都穿著一身一塵不染的西裝,再帶兩個助手,與他一起坐著馬車前往。到了某位教授的宅府前,先由助手上前輕拍門環(huán),蔡元培則站立一邊靜候,稍等片刻教授開門迎接后,他已在門口躬身作揖。又一起和教授進了廳堂,坐下后,蔡元培兩手手指交叉放在膝上,微笑地褒揚教授新近發(fā)表的某篇論文,又不經(jīng)意間轉(zhuǎn)換了話題,親切詢問教授的飲食起居和家人的情況。不到10分鐘的雅敘后,蔡元培起身再躬身作揖,然后離去。而就在雙方短暫的敘談中,薪酬已由助手悄悄交給了教授的家人,蔡元培直到離去,口中也絕不提及薪酬一事。
曾被蔡元培聘為北大印度哲學教授的梁漱溟感慨道:“蔡校長對教授出乎意料地謙恭有禮,將中華民族禮貌文雅的美德嘉行,應(yīng)用到了極限。他給教授‘請安送薪酬的謙恭禮儀,在他任北大校長期間,一個月都沒有落下,不僅使教授們感受到了蔡校長對自己的尊重,更使他們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踏實感?!?/p>
國學大師黃侃,人稱“黃瘋”,卻對自己的老師章太炎始終執(zhí)禮甚恭。每當章太炎過壽,黃侃必前去拜壽。1929年1月12日,章太炎60大壽,當天大雨傾盆,大家以為,遠在南京中央大學做教授的黃侃難以前來拜壽。就在大家準備入席時,黃侃卻冒雨趕到上海恩師的住處,穿著濕透的衣服徑直跑到章太炎面前跪倒就拜,連連抱歉道:“弟子來遲,還望恩師恕罪?!庇腥藢λf:“今天情況特殊,你不來祝壽,老師也不會怪你的?!彼麆t動容地說:“一飲一啄,莫非師恩!”而每年大年初一,無論路途多么遙遠,黃侃也要先給恩師磕頭拜年,然后再回去接受自己學生的拜年。當時,國學大師孫世揚既是黃侃的弟子,又是章太炎的家庭教師。拜年時,主客坐定,仆人端上茶來。第一杯茶自然要敬客人,便端給了黃侃;恩師在座,黃侃怎敢享用,接過后即刻轉(zhuǎn)敬給了章太炎;章太炎也不能喝,便轉(zhuǎn)敬給了孫世揚;孫世揚也不敢喝,因為業(yè)師還在座,于是他再把茶轉(zhuǎn)敬給黃侃;黃侃接過后,再轉(zhuǎn)敬給恩師章太炎。師徒之間演繹的這一動人情景,時至今日仍被傳為美談。
成熟的谷穗低著頭,熟透的蘋果紅了臉。越是有學問的人,則表現(xiàn)得越謙恭。而“泰山不嫌細土,故成其大;大海不擇小流,故成其深”的古訓,則很好地詮釋了謙恭與成功之間的真諦。
(摘自《啟迪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