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了“中原風 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研討會。范迪安、劉曦林、尚輝、殷雙喜、王宏劍、李一、王穎生、岳潔瓊、鄭工、吳洪亮、王平、于洋等在京美術界專家,劉杰、丁中一、化建國、李明等河南美術界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研討會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主持。與會專家、代表先后發(fā)言,邵大箴、薛永年兩位先生提交了研討會書面發(fā)言稿。
河南省文聯(lián)王守國書記主持展覽開幕式
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這次展覽是一次在學術準備上充分、組織發(fā)動上廣泛、作品類型非常豐富的大型展覽。中國文聯(lián)主席、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同志出席開幕式,體現(xiàn)了中國文聯(lián)對這次展覽的高度重視。我和徐里書記一起代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對展覽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趙軒 地下空間 180cm×126cm 紙本設色
殷麗 山花 230cm×180cm 紙本設色 2019年
借由這個展覽,我也想到新時代中國美術應該怎樣體現(xiàn)社會文化的意義和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的問題。這次展覽為我們探索在一個階段、一個時期結合地域文化傳統(tǒng)展開當代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的經驗,讓藝術家在選題上做縱深思考,把創(chuàng)作過程作為研究過程,從而形成獨特的視角切入點,探索表現(xiàn)的角度,塑造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這些都是整個中國美術界在抓大事、抓重大主題創(chuàng)作上值得總結的經驗。
我自己對黃河也是有深厚情感的,前些年和油畫家同人們一起組織“天下黃河”的寫生活動,也到了黃河的河南段采風寫生。我感到,現(xiàn)在的寫生不應該僅僅是一般的寫生,而是要帶著主題關切的寫生,帶有歷史感和當代性的寫生。在我的理解中,黃河就包括了自然的黃河、人文的黃河、生活的黃河、生態(tài)的黃河等多重含義,對黃河的視覺表現(xiàn)是用視覺的方式來形成“大合唱”?!包S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古往今來關于黃河的文藝作品,其優(yōu)秀的品質在于描繪的不僅僅是自然的景觀,而是藝術家面對歷史、面對自然,更立足當下、置身其中、從當代出發(fā)去表現(xiàn)的寬闊圖景。
尚輝(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社長兼主編):這次展覽我們的確看到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以及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之后,掀起的有關黃河主題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展覽,在某種意義上是對黃河歷史、文脈尤其是對“黃河”地域當下現(xiàn)實的一種表現(xiàn)。這個展覽也讓我們對河南近幾年美術發(fā)展有了一個全面認識,展覽里有兩個傳統(tǒng)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fā)展。第一是寫實主義的傳統(tǒng)。大家知道靳尚誼先生來自河南,還有王宏劍先生和展覽中的丁昆、石二軍、朱旭紅等,他們的油畫表現(xiàn)當代風土人情和城市建設,尤其是聚焦于城市農民工、底層人民生活的表現(xiàn)特別突出,寫實語言的表現(xiàn)上可能更加強調它的深度感和塑造性。
第二個傳統(tǒng)毫無疑問是寫意傳統(tǒng),我們從陳鈺銘、張江舟、馬國強等畫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寫意人物畫表現(xiàn)的生活現(xiàn)實的深度,和那種場景感和群體人物所形成的社會景觀,讓我們對河南當代人文發(fā)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我們都知道河南有“中原畫風”,中原畫風有來自荊浩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傳統(tǒng),凸顯對人文自然景觀的表現(xiàn)。展覽中可以看到像李明、化建國、桂行創(chuàng)等人的作品,表現(xiàn)以嵩山、太行山脈、黃淮平原為代表的大山大水,在作品中試圖把形式語言和山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追求象征性,是我們審視當下河南美術創(chuàng)作和中原畫風的一個很好的取樣。河南美術近幾年的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圍繞黃河題材的創(chuàng)作如何突出主題性,同時又表現(xiàn)它多樣的風貌,體現(xiàn)地緣文化特色,這些都有待于很好的探討。
曲春林 大壑飛歌 218cm×190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徐立新 和諧生活 210cm×180cm 紙本設色 2019年
連俊洲 家園 200cm×60cm 紙本設色 2020年
向旭東 都市漣漪 230cm×170cm 紙本設色 2019年
劉曦林(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今天看河南的展覽我先看了大結構,這是成系統(tǒng)、有學術準備的。第一部分是現(xiàn)實題材,體現(xiàn)了一個省美術界對現(xiàn)實的關懷,對整個國家和世界命運的關懷。第二部分是人文自然,這部分是要用情來畫畫的,人文景觀和山河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傳承的就是黃河的精神,看到了大家的情懷。第三部分是歷史題材,這部分一方面體現(xiàn)我們對傳統(tǒng)的認識,對黃河文明源流的認識,還有對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關系的把握。河南美術界朋友在學術上是有頭腦的。“中原風 黃河魂”是一種精神,體現(xiàn)了中國寫意藝術的根。
鄭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原畫風的核心是什么?是人,是中原人。我們經常談地方畫派很多都局限于風格、手法、樣式,但我今天在河南美術展中看到的是一種很純樸、深厚的東西。這些東西帶著一種精神性,滲透到各種各樣的畫法、題材和主題中。包括靳尚誼先生放在中間的一幅肖像,你會感覺那就是河南。丁中一、李伯安、馬國強等先生,他們都畫人物,從筆法、風格、品質上來說可能都不一樣,但一種精神性貫穿其中,一種很執(zhí)著的、很深奧、很厚實的東西,還有后面的像王穎生、張江舟、陳鈺銘,人物的精神性在河南畫家筆下有了最充分的表達,很集中而且鄉(xiāng)土氣息很重。對中原畫風的認識,我們要討論其中精神的品格、品性,討論這片土地中孕育出來的人文景象。
房巍 喬云 開門紅 200cm×183cm 紙本設色 2019年
何彥萍 二月二 194cm×183cm 紙本設色 2019年
袁江紅 東京夢華 178cm×150cm 紙本設色 2019年
楊健生 考場外 200cm×192cm 紙本設色 2019年
馬國強 豫西的黃河老人213cm×124cm 紙本設色 2017年
李明 絲綢古道 220cm×145cm 紙本設色 2014年
殷雙喜(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我覺得“中原風 黃河魂”將來要繼續(xù)做下去?!爸性L”很重要,可以作為重大課題深入地研究。我們現(xiàn)在把“風”理解成一種風格,這是一個西方概念,我覺得這個“風”其實是一種藝術類型,源于春秋時的“風雅頌”,主要不是指現(xiàn)在理解的技巧上的風格,而是指它的性質。中原畫風整體上是一種精神和內在質的構成,比如說質樸、渾厚、厚重,這是一種審美精神而不是一般的風格技巧。河南美術發(fā)展有地理的豐厚遺產又有畫史的人文遺產,人文自然結合起來,又有思想和戰(zhàn)略,又有資源,要研究好這些,我主張以一種大黃河的理念向前走,推出“領唱”,推出名家。
常發(fā)生的病害有:病毒病,發(fā)病后葉面出現(xiàn)黃綠相間的斑駁,扭曲畸形。防治方法是選用無病植株留種,增施有機肥,及時防治蚜蟲,發(fā)病初期噴抗毒劑1號300倍液,10天一次,連噴3~4次。
李一(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河南的美術實力雄厚,但宣傳不夠。這個展覽對人們了解中原畫風很有幫助,剛才看到李明院長所著《中原畫風源流考》很有啟發(fā),看來相關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作品靠實力,也要有系統(tǒng)的文字梳理,從組織和管理角度看,通過展覽和研討會的形式能讓人們深入思考新時代背景下區(qū)域美術的特色與發(fā)展,并找出問題。
王平(《中國美術報》社長兼總編輯):這個展覽呈現(xiàn)了河南美術對生活、對地域、對中原獨特文化的一些關注。大量作品表現(xiàn)了主題性的人文思考,同時也有詩意的抒懷,以及對河南人樸厚、樂觀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能看到河南人文生活整體的面貌。
展覽很好,但我還是建議河南的中國畫應該更強調特色,要跟傳統(tǒng)聯(lián)系更深層一些。河南有兩宋傳統(tǒng),有更早的夏商周傳統(tǒng),包括河南民間文化的傳統(tǒng),都應該在中國畫里體現(xiàn),這樣會使得我們的中國畫樣式可以更多元一點。
岳潔瓊(中央美術學院協(xié)同創(chuàng)新辦公室主任):我從策展方面來談一下,這個展覽分了四個板塊,現(xiàn)實題材板塊占比較大,相比之下,人文自然及歷史題材的板塊占比還可以加強。河南有很多的人文景觀,如禹王臺、二城故里、伏羲始祖廟等許多人不了解。靳尚誼先生有一個特別精煉的歸納,說最早期的美術要好用,到了現(xiàn)代主義階段是好看,到了當代美術要好玩。我覺得今天的展覽好用、好看都做到了,是不是可以在展陳方式上有更新的結合?比如說一進來就可以聽到黃河的咆哮,希望有“聲光電”的作品在展廳里出現(xiàn)……這個主題是需要持續(xù)打造的,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藝術形式、樣式呈現(xiàn)。
王根生 愚公移山 145cm×247cm 紙本設色 2020年
丁中一 希冀 180cm×96cm 紙本設色 2010年
郭建明 嵇康廣陵散 178cm×287cm 紙本設色 2020年
劉杰 龍門印象 130cm×200cm 油畫 2020年
楊振熙 大河上下 140cm×286cm 紙本設色 2020年
丁昆 鄉(xiāng)村記之一 150cm×155cm 油畫 2019年
于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原畫風的提出是從大文化的角度著眼,沒有談畫派,是很好的提法,凸顯源流、含意,也有整體的文化身份界定。畫風一要有整合,二有建構,三要有孵化。整合主要是對于豫籍名家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梳理,包括打造高峰的意識,打造代表人物的意識。建構體系,總體特點是什么,我覺得還得說出一二三四,畫風的界定和描述。孵化是對中青年的藝術家的培養(yǎng)、培育和引領。對于“中原畫風”為代表的主題性美術活動研究和推動這方面,還有非常多的具體工作可以做。
王穎生(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壁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原風 黃河魂”是精神上的追求,一群河南人畫河南的故事,自覺不自覺在作品中都有這種展現(xiàn),但想把它能推到一個極致還是要下一點功夫的。王宏劍先生畫的《太行山》《陽關三疊》《函谷關》沒有打上太多的烙印,說我就是河南人,我要表現(xiàn)河南什么……但他真的是懂歷史、懂社會、懂藝術。他眼里可能不一定是畫哪座大山大川,他是以河南人的情感去描繪河南的故事,去表現(xiàn)河南的風土人情、表現(xiàn)萬物。這特別重要,自己刻意的做一種風格、一種樣式、一種讓大家關注的東西可能都是暫時的。黃河是永遠的主題,提“中原風”很積極主動,但是中原畫風真正做得扎實更重要,提出來非常明確的追求當然是好的,我覺得關鍵是要把內在的功夫下到。
袁汝波 紅旗渠 215cm×347cm 紙本設色 2019年
王宏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家和畫家第一是自我,第二是自我所處的時代,第三是地域和民族,第四是藝術,第五是人類史,這五種都吻合,你的作品一定會永垂不朽。河南藝術家要有自信,作為河南人不管怎么落后、怎么進步,跟地球所有的任何一個點都一樣,都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另外我們還要打好基本功,觀察方法、表現(xiàn)方法和對歷史的判斷,還有對宇宙法則的認知等,這都是基本功,需要一生感悟、學習和努力。
吳洪亮(北京畫院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這個展覽氣象很正,有兩個指向,一是具象的,有宏大敘事的作品,也有小處著眼的作品,但我們能注意到小切口的作品依然有比較大的氣象,畫的很精到。整體的展覽從畫的本體來說,很到位,畫的很扎實。展覽中有一部分是抽象的實踐,我們也可以看到特別對氣象的重視。因為河南這樣一個獨特地理位置、一種歷史和風土能量,作品無論具象還是抽象都不應該是純粹講解藝術故事,體現(xiàn)純粹視覺敏感,而是要有更深層的藝術內在邏輯展現(xiàn)出來。
席衛(wèi)權(河南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這個展覽是一個組織、管理特別積極主動的事件性的活動。前期是有一個較為扎實的鋪墊的。包括中原畫風的概念討論已久雖然有爭議,但基本上已經深入人心,做到了團隊意識的加強,人員、思想等方面的鋪陳。目前中原畫界要把未來工作做實、做細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就是學術的引領。我們要透過所謂對歷史文脈的表面理解,去探討這些概念的實在。所有的純樸、厚重、正大、蒼茫等文化理念在藝術中體現(xiàn)出來,都不是表面性東西所能承載的,象外之象、大象無形,我們要完成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追問,尋求價值和擔當。
李明(河南省書畫院院長):中原畫風這個概念事實上帶有自發(fā)性,或許是河南美術界的自覺和責任意識,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后成為了省委宣傳部和文聯(lián)、美協(xié)官方的行為,這一過程最終形成合力。中原畫風今后要從實踐創(chuàng)作和理論建設兩方面走,相對創(chuàng)作而言,河南在理論上更需要加強,我們下一步要注意美術理論研究和整體文藝理論素養(yǎng)的提升,能夠真正兩條腿走路,使建構“中原畫風”的朋友們成為真正有實力、有影響的創(chuàng)作群體、文化群體。
任軍偉(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書畫》雜志副總編):中原畫風的確立和建構,一方面是遵循了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水到渠成,另一方面也有一種自覺的追求意識,有自覺與全國各地藝術同質化趨勢相區(qū)別的決然心態(tài),更有彰顯以黃河母題為依托的畫派建構的努力。這次進京展覽及之前舉辦的中原畫風全國巡展,可能意味著中原畫風這種藝術譜系正在進一步形成與成熟。
邵大箴(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近幾年來,河南大力倡導創(chuàng)建中原文化的觀念,突出中原與黃河的主題。中原和黃河不只是地域與河流的概念,更是一種文化精神與品質,一種美學追求。這種精神和品質既源于中原地域和黃河本體具有的品格,也同時來自四面八方源源不斷輸送的營養(yǎng)。博大精深和寬廣包容精神是包括美術在內河南文化鮮明的特色,也是這次以中原風、黃河魂為主題的河南進京美術展引人注目的內容。眾多優(yōu)秀作品展示的中原文化風情和氣質使我們大開眼界,深感河南美術又邁上新的臺階。向河南美術同行們致敬,祝他們在繼承傳統(tǒng)和大力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薛永年(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原風 黃河魂”美展,不同于一般的進京展,既是“黃河魂”的主題展,又是一個以“中原風”反映中原歷史自然與現(xiàn)實生活的區(qū)域性美展。它不但是延續(xù)文脈貫通古今的美展,更是記錄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美展,體現(xiàn)了培根鑄魂、守正創(chuàng)新的重要意義。河南的中原畫家群體,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通過多年努力,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原畫風共性又不乏個人特色的群體風格,在中國畫領域尤為明顯??梢钥吹剑幽系漠嫾胰后w,通過學習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深了對黃河文化延續(xù)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意義的認識,努力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正在積極地用畫筆講好“黃河故事”。
展覽的作品,主要是油畫和中國畫,內容如上所述,緊扣時代脈搏,貼近現(xiàn)實生活,豐富充實,親切感人,形式風格也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多姿多彩。油畫不僅發(fā)揚了寫實傳統(tǒng),也發(fā)揮了寫意精神。中國畫一方面在繼承傳統(tǒng)中求現(xiàn)代的轉化,另一方面也在跨界吸收多方面的營養(yǎng)。兩者都有新的氣象,新的突破,新的發(fā)展。而且大致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區(qū)域的中原風,這種區(qū)域畫風給人感覺是大氣、厚重,有北方的質樸雄厚,也適當吸收了南方的靈秀優(yōu)美和其他區(qū)域的長處而化為己有,而那種植根生活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當前的美術創(chuàng)作中,有兩個普遍關心的問題,一是重大題材的主題創(chuàng)作在實現(xiàn)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中怎樣更加感人,一個藝術探索中怎樣的跨界是廣大觀眾樂于接受的。而“中原風 黃河魂”美展中的不少優(yōu)秀作品,給了我們寶貴的啟示。
張一心 周祥 邙塬清逸圖 220cm×200cm 紙本設色 2019年
李弘林 絕壁有路 218cm×190cm 紙本設色 2019年
謝冰毅 園博園、太行寫生 170cm×170cm 紙本墨筆 2019年
桂行創(chuàng) 紅二十五軍出發(fā)地·豫南羅山縣何家沖200cm×195cm 紙本設色 2020年
沈克明 丹霞映日·川紅·豫北太行山230cm×192cm 紙本設色 2019年
鄔建 山高水長 190cm×160cm 紙本設色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