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建立后,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大擺宴席,酒酣耳熱之際,他問群臣:“我為什么能夠得到天下,項羽為什么會失掉天下呢?你們直說無妨,不要有顧忌。”大臣高起、王陵分別就此問題發(fā)表了言論,說劉邦能夠與天下人同利,而項羽嫉賢妒能,自私自利。高祖聽后,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進而解釋道:“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币馑际亲约阂蛏朴谟萌硕巧狭嘶实鄣膶氉?。在劉邦的這段話中,提到了三個人,分別是子房、蕭何、韓信,他們被后世譽為“漢初三杰”,“三杰”中首先提到的子房,指的是張良,劉邦說他能“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評價是相當高的。
東漢末年,荀彧離開袁紹而投奔曹操。曹操見而愛之,高興地說:“吾之子房也?!碑敿慈蚊錇樗抉R。
明太祖朱元璋對大臣劉伯溫頗為器重,曾對群臣說:“伯溫,吾之子房也?!?/p>
可見,在古代統(tǒng)治者眼中,張良已成為股肱之臣的化身。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張良究竟有哪些事跡,能讓他有如此聲譽呢?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出身于韓國的貴族。他祖父名開地,先后在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哀王時期任宰相;父親名平,在韓釐王、韓悼惠王時做過宰相。按照父祖的身份地位,張良起碼可以在韓國任個高官。然而,在他父親死后二十年,即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年輕的張良沒能在韓國做官以施展自己強韓抗秦的政治抱負,身遭國破家亡厄運的他,內心埋下了反秦復韓的種子。
韓國雖然被滅,張良雖然失去了做官的機會,但他的家境還是殷實的,僅奴仆就有三百多人。為了復仇,他散盡家財,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制了一只重達120斤的大鐵錘,又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的行蹤。按照當時的制度,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要由六匹馬來拉,其他大臣的車則由四匹馬來拉,張良刺殺的目標就是六匹馬拉的車中之人。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秦始皇東巡,車隊即將到達陽武縣(在今河南原陽縣東)。張良得知后,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jīng)之地—— 博浪沙(今稱古博浪沙)。然而,秦始皇為了避免遇刺,將所有的車都改由四匹馬來拉。張良這下難以判斷了,他見車隊中間的那輛最豪華,斷定這應該是始皇所乘,于是指揮大力士拿起大鐵錘向這輛車擊去,一下將乘車者擊斃。張良趁亂鉆入蘆葦叢中,逃離了現(xiàn)場。誰知,被大力士擊中的只是副車,死者并非始皇帝。這次襲擊事件令秦始皇十分惱怒,他下令在全國緝捕刺客。但因無從查起,張良才得以“逍遙法外”。
張良自博浪沙逃跑后,不敢在家居住,他逃到下邳(在今江蘇)躲了起來,直到此事不了了之。
下邳城北有一條沂水,沂水上有一座橋,張良經(jīng)常到橋上散步。有一天,一個穿著粗布衣服的老人來到橋上,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鞋扔到橋下,毫不客氣地對張良說:“小伙子,快去把鞋給我撿上來!”張良十分生氣,可見他是位老人,便強忍怒火走到橋下,把鞋撿了上來。老人又把腳一伸,說:“給我穿上!”張良想,既然給他撿上來了,那就給他穿上吧。于是跪在地上給老人穿好鞋。老人放聲大笑,抬腿就走了。張良十分詫異,望著老人的背影站在那里發(fā)呆。老人走出不遠,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可以教誨的。五天以后天亮時你再到這兒來和我見面?!睆埩加X得這位老人不同尋常,便恭恭敬敬地答應了。
五天以后,天剛剛亮,張良便來到橋頭。誰知老人已經(jīng)在那里等候了。他一見張良便生氣地說:“你和老年人相約,為什么反而遲到呢?”張良只好按照老人的要求,等五天后再來這里會面。
又過了五天,雞剛剛打鳴,張良就趕到橋頭,誰知老人又先到了。老人更加氣憤,說:“你怎么又晚了!還是五天以后再來見我吧?!?/p>
又過了五天,張良唯恐再晚,半夜時分就來到橋上,這下總算比老人先到。不一會兒,老人慢慢地走來。他見到張良,十分高興,說道:“這樣才對!”于是拿出自己珍藏的一部書送給張良,并說:“你讀完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之師了。十年以后,你就可以干出一番事業(yè)來。十三年以后,你到了濟北的谷城山下,見到一塊黃色的石頭,那就是我?!闭f完,老人就走了。此后,張良再也沒有見過這位老人。
回到家中,張良打開書,吃了一驚。原來,這是一部十分名貴的《太公兵法》。張良愛不釋手,把它作為經(jīng)典,每天閱讀和研究,從中學到了許多文韜武略,為他日后輔佐劉邦奪取天下,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這就是著名的張良圯橋接受黃石公贈書的故事。
唐代詩人李白在《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一詩中這樣寫道:“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p>
在下邳期間,張良還廣泛交友。楚國貴族、項羽的叔父項伯因為殺了人逃到下邳,投奔了張良。鴻門宴上,項伯之所以保護劉邦,與張良也有很大關系。
張良在下邳一住就是十年。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首舉反秦的大旗,各地紛紛響應。他們殺秦官,占郡縣,聲勢浩大。第二年,陳勝被殺,他的部將秦嘉立景駒為楚王,駐在留縣(今江蘇沛縣西南)。此時,張良率領一百多人前往留地,準備投靠景駒,路上遇到了劉邦。當時,劉邦有幾千人馬,還攻占了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見劉邦很有發(fā)展前景,就歸附了他。劉邦任命張良為廄將,就是負責掌管軍馬的官。史籍這樣記載:“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即劉邦),沛公善之,常用其策?!睆拇?,張良成為輔佐劉邦的重要謀士。
后來,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中破釜沉舟,一舉擊敗了秦將章邯,消滅了秦軍的主力;接著又攻到殷墟(今河南安陽),收降二十萬秦軍,并封降將章邯為雍王。與此同時,宦官趙高殺了秦二世,立子嬰為王。秦朝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斗爭,為劉邦順利攻入關中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久,子嬰殺掉趙高,并立即派兵增援峣關(在今陜西藍田東南),想阻擋反秦的軍隊。
峣關是河南南陽一帶通往關中的必經(jīng)要道,也是守衛(wèi)秦都咸陽的最后一道關隘,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劉邦計劃發(fā)兵兩萬立即強攻峣關。張良卻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秦軍尚有力量,不可輕敵;與其強攻,不如智取。于是建議劉邦一方面派出一部分部隊先行,并準備五萬人的糧食;另一方面,他已經(jīng)打聽清楚,駐守峣關的秦將多為屠戶子弟,這些人最大的弱點就是貪圖錢財,見利忘義,如果派人拿著財寶前去收買,他們必降無疑。
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張良的識見和分析能力。劉邦見自己馬上就要攻入咸陽,心情自然急切,正因為急切,才可能出現(xiàn)考慮問題不周全的現(xiàn)象。張良滅秦之切不亞于劉邦,但他面對即將到來的勝利,卻能先靜下心來對敵我雙方的實力詳加判斷,更可貴的是他還掌握了守關敵人的重要信息?!秾O子兵法》所謂“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張良既知彼,又知己,于是給劉邦提出了可行的建議。
劉邦欣然接受了張良的建議,并布置諸將依計而行。果然,守關秦將紛紛背叛秦朝,要求與劉邦講和。劉邦打算應允,張良又勸阻說:“投降的僅僅是秦朝將領,士兵們恐怕不會服從。如果這樣,對我們十分不利?,F(xiàn)在不如趁秦軍懈怠之時進行奇襲,打他個措手不及。這樣就會萬無一失。”劉邦又按照張良的建議,親自帶兵繞過峣關,急行軍數(shù)十里,在藍田之南大敗秦軍,一舉攻占藍田,并于公元前206年十月到達霸上(今陜西西安東)。剛剛做了幾十天皇帝的子嬰手捧傳國玉璽,向劉邦投降。
順利進入咸陽的劉邦志得意滿。他曾經(jīng)見到秦始皇出巡的陣勢,感嘆地說:“大丈夫應當如此?。 比缃?,他自己就在秦朝皇帝的宮中,但見宮室陳設豪華,美女眾多,奇珍異寶不計其數(shù),于是樂不可支,想留在宮中享樂。身邊的樊噲勸道:“您是想得到天下呢,還是想當富翁呢?這些奢華之物,正是秦朝滅亡的原因啊,您要它何用!還是趕快回到霸上,不要留在這里享樂?!比欢鴦罡韭牪贿M去。
張良得知此事,認為事關重大,就對劉邦說:“正因為秦朝無道,您才能來到這里。要為天下掃除殘賊,就應該力求節(jié)儉。現(xiàn)在您剛剛攻入關中,就貪圖享受,樂而忘返,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助紂為虐啊。況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您應該聽樊噲的意見才是?!?/p>
劉邦一向信任和倚重張良,聽了這番話后,他幡然悔悟,并立即下令封鎖咸陽的宮室、府庫,急忙率軍回到霸上。同時,他還申明軍紀,就是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又宣布廢除秦朝的嚴刑苛法。結果大獲人心,老百姓紛紛殺牛宰羊犒勞將士。
項羽得知劉邦率先進入關中的消息后,既怒又急,因為此前他和劉邦曾約定:誰先攻破咸陽,誰就被封為關中王。于是項羽下令連夜攻破函谷關。這時,劉邦手下有個將領叫曹無傷,他為了討好項羽,暗中派人向項羽報告說:“劉邦想做關中王,甚至要把天下珍寶都據(jù)為己有?!表椨鹇牶螅豢啥?,他犒勞士卒,準備一舉消滅劉邦。當時項羽有四十萬軍隊,號稱百萬,駐在鴻門(今陜西臨潼東),一場鴻門宴即將上演。
項羽的謀士范增對他說:“以前劉邦是個貪財好色之徒。這次入關以后,他卻不貪財寶,可見志向不小。我們應該盡快消滅他,千萬不可錯失良機啊?!表椨瘘c頭稱是。
這個時候,一個關鍵的人物出場了,他就是項羽的叔父項伯。前面講到,項伯曾因殺人而逃到下邳投靠了張良,此時,他知道張良在輔佐劉邦,為了避免項羽攻殺劉邦時牽涉到張良,同時為報答張良的救命之恩,他決定給張良通風報信。
當天夜里,項伯騎上一匹快馬,悄悄地離開了鴻門,奔向劉邦的駐地。他找到了張良,告訴他項羽和范增的計劃,勸張良趕快逃離,不要引火上身。
張良頭腦冷靜,足智多謀。他聽了項伯的話,平靜地說:“我奉命送沛公入關,現(xiàn)在沛公有急,我卻偷偷溜掉,這樣做太不義了,還是跟他說一聲為好。”
張良把項伯的話告訴了劉邦,劉邦聽后大吃一驚。張良又問劉邦:“您覺得自己的兵力能夠阻擋項羽嗎?”劉邦回答:“不能。但又有什么辦法呢?”張良說:“既然如此,您就親自告訴項伯,說您不敢背叛項羽?!眲畲饝?。張良轉頭去請項伯,讓他無論如何去和劉邦談一談。項伯奈不過情面,只好去見劉邦。
劉邦見項伯到來,設宴招待,還約為婚姻。其間,劉邦對項伯說:“我入關以后,清查人口,封鎖府庫,一絲一毫也不敢自取,只等項將軍的到來。我日日夜夜都在盼望項將軍入關,怎么可能有自立為王之心呢!還請您把這些情況如實告訴項將軍。”項伯滿口答應,并對劉邦說:“明天您一定要去見項羽,親自說明情況,并表示歉意?!眲钔饬?。
項伯回到楚營,把劉邦的話如實地報告給項羽,并說:“如果不是劉邦先攻入關中,您哪敢輕易入關呢?人家有功,您不但不賞,反而要攻打,這么做太不義啦,您應該好好招待他才是?!表椨鸨硎就?。
第二天一早,劉邦帶領張良、樊噲和百余騎兵來到鴻門,向項羽賠罪。項羽見劉邦十分誠懇,脫口說:“這都是曹無傷說的,要不然,我哪能如此呢?”
接著,項羽便請劉邦赴宴。席間,范增頻頻向項羽使眼色,要他下決心殺掉劉邦。可項羽毫無反應,依舊飲酒。而這一切,張良都看在眼里,他暗思對策。
范增見項羽無意殺掉劉邦,又不愿失去良機,就叫來大將項莊,讓他以舞劍助興,趁機殺死劉邦。這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典故??墒沁@個用意又被項伯看穿,他也拔劍起舞,并用身體時時掩護劉邦,使項莊無法下手。
后來,劉邦借口去廁所,離開宴席;繼而騎上一匹快馬,由樊噲等人保護著抄小路奔回霸上,留下張良來對付項羽。臨行時,劉邦對張良說:“我從這兒回去不過二十里,你估計我到了霸上,再進去見項羽?!?/p>
張良盤算劉邦已回到霸上,這才從容地回到宴席上,他對項羽說:“沛公喝多了,不能親自來辭行。他讓我把白璧一雙獻給將軍,玉斗一雙贈給亞父(即范增)。”項羽問:“沛公去哪了?”張良平靜地回答:“他聽說您受人挑唆要殺掉他,所以一個人走了?,F(xiàn)在應該回到霸上軍中了?!表椨鹇牶鬀]再說什么,接過白璧賞玩起來。范增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計劃失敗,一怒之下拔出寶劍,將玉斗擊得粉碎,氣憤地說:“豎子不足與謀!將來和你爭奪天下的必定是劉邦。我們就等著做他們的俘虜吧!”
幾天以后,項羽帶領人馬向西進發(fā),屠了咸陽城,殺了子嬰,放火燒毀了秦朝宮室,并把秦宮的寶物劫掠一空。漢中百姓目睹項羽的所作所為,更加仇視項羽而擁護劉邦。
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接著便大封各路諸侯。為了限制劉邦的發(fā)展,項羽借口巴、蜀也是漢中之地,封劉邦為漢王,統(tǒng)領遙遠的巴蜀地區(qū)。為了牽制劉邦,堵塞他東進的道路,又三分關中:把秦朝降將章邯封為雍王,統(tǒng)領咸陽以西;封司馬欣為塞王,統(tǒng)領咸陽以東、黃河以西;封董翳為翟王,統(tǒng)領上郡(今陜西北部地區(qū))。
如果劉邦真的只在巴蜀之地為王,可能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了。他想得到漢中之地。這是因為自關中通往巴蜀,險峻的秦嶺和逶迤的巴山是必經(jīng)之地。至遲在春秋戰(zhàn)國時,兩地之間的谷道、棧道就陸續(xù)開辟、修筑。在漢代之前,貫穿秦嶺的褒斜道,跨越巴山的金牛道、米倉道已經(jīng)形成,而這幾條道路,都必須經(jīng)過漢中郡的南鄭等縣,因此漢中的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劉邦王漢中之后,人們對此地的認識更加充分,論述也更深刻,比如漢末“建安七子”之一陳琳的《為曹洪與魏太子書》說:“漢中地形,實有險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笨梢赃@么說,漢中財富土沃,北窺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荊襄,西控羌隴,歷來為兵家所重。欲王巴蜀,必據(jù)漢中;欲進兵關中、中原,必先得漢中。巴蜀只有與漢中連為一體,劉邦才能形成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向項羽請求漢中之地呢?劉邦想到一個人,那就是項伯,而與項伯聯(lián)系,最合適者莫過于張良。于是劉邦給了張良許多財寶,讓他轉送項伯,好讓項伯在項羽面前為自己說好話。最終,項羽同意了劉邦的請求,將漢中劃給了劉邦。
為了打消項羽的疑慮,張良寫信給項羽說:“漢王如今已經(jīng)如愿得到漢中,他絕不敢再向東發(fā)展?!睆埩歼€把田榮與陳余聯(lián)合起來企圖反叛的事告訴了項羽,以便轉移項羽的注意力,使他放松對劉邦的戒備,集中兵力去攻打田榮。
應該說,被封為漢王的劉邦之所以能有發(fā)展,與張良成功請得漢中之地有極大關系?!妒酚洝じ咦婀Τ己钫吣瓯怼分芯驼f“為漢王請漢中地”是張良的“侯功”之一。
得到漢中之地的劉邦,逐漸向東發(fā)展。在與項羽戰(zhàn)于彭城時,由于孤軍深入,被項羽打敗,漢王軍隊死傷二十余萬人,劉邦只率領數(shù)十騎兵逃到下邑(今江蘇碭山)。
這一仗不僅使劉邦的主力損失慘重,而且連先前投靠劉邦的諸侯也紛紛倒戈,又投向了項羽。劉邦無計可施,便說:“關東地區(qū)我不要了。誰能為我立功破楚,我就送給他?!睆埩悸牶笳f道:“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他和項羽隔閡很深;彭越也跟齊國聯(lián)合,在梁地跟楚軍作戰(zhàn)。這兩個人都可以利用。在您的將領中,只有韓信可以委以重任,獨當一面。如果把關東地區(qū)賞給這三個人,就一定能打敗楚軍?!眲盥犃耍D憂為喜,一面派人去游說黥布,一面又去聯(lián)合彭越。以后,劉邦正是借助這三個人的力量打敗了項羽??梢姀埩嫉倪h見卓識。
逐漸地,戰(zhàn)爭形勢向劉邦偏斜。韓信活捉了魏王豹,接著又向燕、代進軍,從側翼聲援劉邦,孤立項羽。不久,九江王黥布歸漢,劉邦讓他駐守成皋。
這時,項羽也加緊進攻劉邦,把滎陽團團圍住,并斷了漢軍的糧道。劉邦憂慮不安,便把謀士酈食其找來商議對策。酈食其認為,當初商湯伐桀,武王伐紂,都曾把亡國之君的后代分封為王。秦始皇對六國諸侯斬盡殺絕,使他們的后代無立錐之地,所以才導致二世而亡。他建議劉邦重新分封六國的后代,認為這樣做可以獲得百姓、諸侯的擁戴,最終稱霸天下。劉邦聽了,連連稱善,下令立即趕制印信。
這時,恰逢張良來見劉邦,劉邦便談起此事,并征求他的意見。張良聽后,說道:“這是誰給您出的主意?如果這樣做,您的事業(yè)就完了!”劉邦連忙追問原因。張良說:“商湯封夏桀的子孫為王,武王封殷紂的子孫為王,那是因為有置昏君于死地的把握,現(xiàn)在您能置項羽于死地嗎?周武王伐紂以后,曾經(jīng)表彰賢良,為圣人修建墳墓,發(fā)放糧食和錢財以救濟窮苦百姓,現(xiàn)在漢軍連糧草都無法保證,哪有條件這樣做呢?再說周武王滅商以后,為了表示不再打仗,讓百姓安居樂業(yè),馬放南山,收起兵器。如今您卻面臨著項羽的包圍,勝敗未卜,況且您的部下離鄉(xiāng)背井,征戰(zhàn)天下,無非是想得到封地,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給六國的后代,這些人沒有了指望,就會離開您。這樣,誰還跟您去打天下呢?再說現(xiàn)在最強大的還是楚國,即使分封了六國,他們因勢單力薄,也會紛紛投靠項羽,誰還會順從您呢?”
一連串的發(fā)問讓劉邦恍然大悟,他放下碗筷,吐出嘴里的東西,罵道:“這小子(指酈食其)幾乎壞了我的大事!”說罷,連忙下令把印信銷毀。
客觀來看,張良的眼光確實獨到而準確。他聯(lián)系歷史,又根據(jù)實情,不泥古,又不冒進,所謂運籌帷幄,正體現(xiàn)在這里。
而下面這個事實,更體現(xiàn)了張良的變通和才略。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韓信率軍平定了齊國。這時劉邦正駐軍廣武。韓信派人送信給劉邦,信中說:“齊國偽詐多變,反復無常,又緊靠楚國,請封我為假(代理)齊王,以便鎮(zhèn)服齊國?!眲钜宦?,十分生氣,罵道:“我被困在這里,日夜盼望你能來輔佐我,你倒要自以為王!”此時,張良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深知韓信的重要性:如果他歸順劉邦,劉邦就會勝利;如果他投靠項羽,項羽就會成功。要戰(zhàn)勝項羽,就必須利用韓信。于是他對劉邦說:“現(xiàn)在的形勢對我們非常不利,哪能阻止韓信自立為王呢?不如就勢封他為齊王,讓他安心駐守齊國。否則就會發(fā)生變故?!眲盥牶螅硎举澩?,又改口罵道:“大丈夫能平定諸侯,就應該立為真王,何必做假王呢?”于是他命張良拿著印信到韓信軍中,封韓信為齊王。
前面是不封,這里又要封,看似矛盾,卻是張良根據(jù)形勢而提出的合理舉措。后來,項羽派武涉去挑撥韓信與劉邦的關系,勸韓信三分天下,獨霸一方。韓信沒有答應。接著,謀士蒯徹也勸韓信鼎足而立,韓信又婉言拒絕。這說明,張良的封王之策確實高人一籌,在當時的形勢下,如果不能穩(wěn)住韓信,楚漢之爭的結果就很難預測了。
公元前202年十月,楚漢之爭的形勢越來越有利于劉邦。此時,劉邦追擊項羽,來到固陵(今河南太康南)。本來他已經(jīng)和韓信、彭越約定,要在固陵會師,共同圍攻項羽??墒琼n信、彭越?jīng)]有如期到達。楚軍趁劉邦孤軍深入,把漢軍殺得大敗。劉邦只得堅壁自守,同張良商量對策。張良說道:“現(xiàn)在楚兵即將被消滅,韓信、彭越卻沒有劃定封地,他們自然不會前來助戰(zhàn);如果您能跟他們共分天下,他們就會立刻趕到。韓信雖說被封為齊王,但并非您的本意,所以他將信將疑;彭越本來平定了梁地,應該受封,但由于魏王豹當時還在,所以您只封他為相?,F(xiàn)在魏王豹已經(jīng)死了,彭越也想封王,可是您又不下令。我建議您把陳(今河南淮陽)以東直至東海封給韓信;把睢陽(今河南商丘南)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南)封給彭越。韓信的老家在楚地,他早就想得到家鄉(xiāng)的土地了。如果您能把這些地方封給他們,讓他們如愿以償,他們必然會全力助戰(zhàn)的?!眲罱邮芰藦埩嫉慕ㄗh,韓信、彭越果然很快前來會師。
最終,垓下一戰(zhàn),項羽于烏江自刎。隨后,劉邦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封彭越為梁王,自己則即皇帝位。
功成身退,善始善終
漢朝建立后,擺在皇帝和大臣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都城定在哪里。當時大部分人主張建都洛陽,只有婁敬主張定都關中。劉邦也是猶豫不決。這時,張良提出應該定都關中,他認為:洛陽四周雖然有山河之險可以憑借,但是洛陽地域狹小,方圓不過數(shù)百里,而且容易四面受敵,不是用武之地。而關中東有崤山、函谷關,西有隴山、岷山,中間地域寬闊,沃野千里。再加上南有巴蜀之饒,北有畜牧之利,西、北、南三面有險可守,東面又便于控制諸侯。在天下安定時,可以從黃河和渭水運輸全國物資,供應京城;如果諸侯反叛,則可以順流而下,進行征討。最終劉邦接受了張良的意見,決定建都長安。
定都后,就要開始論功行賞了。因為張良是謀臣,沒有戰(zhàn)功,劉邦讓他從齊國選三萬戶作為封邑。張良辭謝道:“當初我在下邳起事時,跟陛下在留地相遇,這是天意成全我,把我交給陛下。以后深得您的信任,我的計策還算有用,所以把留地封給我,我就心滿意足了,哪里還敢要三萬戶呢!”劉邦接受了他的請求,于是封張良為留侯。
張良不爭功,但有些將領卻另有算計。有一次,劉邦看見一些將領坐在地上交頭接耳,就問張良他們在說什么。張良回答:“陛下難道還不知道嗎,他們在謀反呢!”劉邦大吃一驚,問:“現(xiàn)在天下剛剛安定,他們?yōu)槭裁从忠磁涯??”張良回答:“陛下是普通百姓出身,這些人跟隨您奪取天下,就是為了封官加爵。今天陛下貴為天子,被封賞的人都是您的老朋友,被問罪的又都是您的仇人?,F(xiàn)在即使拿出整個天下也不夠他們每人分一份。他們既擔心得不到封賞,又害怕因為有什么過失而被殺掉,所以他們就聚在一起準備反叛。”劉邦急忙問道:“那我該如何做才好呢?”張良從容答道:“您平生最恨且為大家所知的人是誰呢?”劉邦回答:“雍齒和我有舊怨,曾經(jīng)背叛過我,使我很難堪。我本想殺他,念他功勞不小,所以才不忍心這樣做?!睆埩颊f:“那您就趕快封雍齒,人們見雍齒這樣的人都被封了,就都安心了?!庇谑莿顢[上酒宴,召集群臣,當場封雍齒為什方侯。之后,群臣議論:“連雍齒都被封侯了,我們就更不用擔心了!”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評論這件事,認為張良這樣做,使劉邦避免了“阿私之失”,使群臣消除了“猜懼之謀”,“國家無虞,利及后世。若(張)良者,可謂善諫矣”。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則寫詩說:“漢業(yè)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從容。固陵始議韓彭地,復道方圖雍齒封?!边@是肯定了張良在打敗項羽、鞏固漢朝統(tǒng)治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從史實來看,張良在漢朝建立后,采取了功成身退的策略。他經(jīng)常對人說:“我家世代相韓,韓國被滅后,我不惜花費萬金家財,為韓國報仇,刺殺秦始皇一事使天下震動?,F(xiàn)在我以三寸不爛之舌輔佐皇帝,被封為萬戶侯,對一個普通百姓來說,這已經(jīng)是登峰造極了,我張良心滿意足。我情愿摒棄人間事,跟著仙人赤松子去游歷天下。”
《道德經(jīng)》有言:“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比嗽诠诤统煽兠媲?,一般有兩種態(tài)度:一是洋洋得意,居功自傲,目空一切;一是謙虛謹慎,內斂低調,反省不足。而后者往往能使人善終。張良正是如此,他在榮譽、地位、財富面前不貪婪,表現(xiàn)出知足的思想,這一點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從當時的歷史發(fā)展趨勢看,張良的這個選擇無疑是明智之舉,使其避免了像韓信那樣悲慘的結局。
張良是一位奇才,他雖然沒有戰(zhàn)功,卻是秦亡漢興的“幕后操縱者”,劉邦能夠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漢初的政局能夠逐漸趨于穩(wěn)定,張良功不可沒。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這樣評價道:“運籌策劃于帷幄之中,無形之中克敵制勝,子房謀劃克敵制勝之事,沒有智巧之名,沒有勇武之功,從易處著手解決難題,從小處著手成就大事。”(原文是:運籌帷幄之中,制勝于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于易,為大于細)的確是公允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