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第三實驗小學 仝秀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fā)力量?!?017年以來,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第三實驗小學少先隊著力開展“紅色接班人工程”,積極建設活動陣地,建立相關評價機制,讓紅色基因在校園中扎實傳承。
學校少工委將“紅領巾爭章”與“紅色接班人工程”有機結合,與學?,F(xiàn)有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感恩孝親教育等融合,共同構成學校思想道德教育課程體系,根據(jù)不同年級少先隊員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由淺入深、分層設置少先隊活動內(nèi)容和達標要求,讓各年級組、各中隊都成為活動組織開展的主體。
學校少工委制定了《無棣縣第三實驗小學“紅色接班人工程”隊員綜合評價辦法》,對隊員們的成長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堅持評價目標的多維性、評價方法的靈活性、評價形式的多樣性;把隊員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表現(xiàn)納入綜合評價;以中隊為實施主體,組織隊員們自評、互評,還組織家長和任課教師等對每位隊員進行形式多樣的評價。
在實踐過程中,學校少工委探索出了“三紅”評價機制:日常評價分A、B、C、D四個等級,期中和期末則以“紅星”“紅心”“紅旗”為標準進行評價,具體操作規(guī)則為:根據(jù)隊員們的道德行為表現(xiàn),以“紅星”作為合格標志,每滿3顆“紅星”,可獲得1顆“紅心”,每滿3顆“紅心”,可獲得1面“紅旗”。如有隊員在二至六年級每學期獲得1面“紅旗”,到小學畢業(yè)時則可獲得10面“紅旗”,屆時學校少工委會為其頒發(fā)“紅色鑒定書”。
為確保評價的有效性,學校少工委對評價結果實行按比例管理 :每學期獲得“紅旗”的隊員人數(shù)不超過各中隊總人數(shù)的90%,畢業(yè)年級獲得“紅色鑒定書”的隊員人數(shù)不超過各年級總人數(shù)的85%。根據(jù)隊員們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每名隊員每學期的期中和期末最多可分別獲得3顆“紅星”;根據(jù)隊員們在紅色活動(如“紅歌比賽”“紅色故事匯”等)中的表現(xiàn),每名隊員每學期最多可獲得3顆“紅星”。每名隊員每學期獲得的“紅星”數(shù)量不超過9顆、“紅心”數(shù)量不超過3顆、“紅旗”最多1面。學校少工委還集中評選了一批“紅色先鋒少年”,并舉行了隆重的表彰儀式。這些評價舉措對隊員們的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學校少工委在教學樓所有樓層的樓道門廳空間內(nèi)設置了“紅色閱讀區(qū)”,提供了3300余冊紅色書刊,并設置了開放式書架和閱讀桌椅;對“紅色閱讀區(qū)”的墻面進行了紅色主題裝飾,形成了風格統(tǒng)一、主題鮮明的“紅色文化墻”,使隊員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紅色教育氛圍,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隊員們在“紅色閱讀區(qū)”閱讀紅色書刊
學校少工委組織各年級的隊員們開展“紅色接班人工程”系列活動:進行一次隊史教育、學唱一首紅色歌曲、觀看一部紅色電影的“三個一”活動;利用國旗下講話,對隊員們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尋找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為主題的演講活動等,并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開辟了紅色教育專欄,定期推送對紅色教育活動的報道,形成與社會、家長的良性互動。學校還成立了“紅蜻蜓”校園紅領巾廣播站,將紅歌、紅色故事、紅色歷史作為其重要播放內(nèi)容,讓紅色的聲音響徹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今后,學校少工委將繼續(xù)以“紅色接班人工程”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少先隊的育人功能和價值,持續(xù)傳遞紅色信仰,讓紅色基因融入隊員們的血脈,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