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雪
(中共大慶市委黨校,黑龍江 大慶 163313)
容錯原是一個專業(yè)術語,應用于彩票行業(yè)和計算機行業(yè)。在彩票行業(yè)中它是軟件運算中條件過濾保護機制的一種高級模式。例如,用戶選擇了N 個指標,并指定了其中允許出現錯誤的個數范圍,在這種情況下的最終結果依然是正確的。而在計算機行業(yè)中它是指,當系統(tǒng)出現數據、文件損壞或丟失時,使用容錯技術能夠自動將損壞或丟失的數據和文件恢復到事故發(fā)生前的狀態(tài),使系統(tǒng)能夠保持連續(xù)正常地運行。[1]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更多的是將它應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一定限度之內,允許某個不特定的個體或者群體出現錯誤,同時,對所出現的錯誤給予寬容。糾錯一詞具有雙重含義,即“糾纏交錯”或“糾正錯誤”,其中糾纏交錯多適用于古書文獻當中,近現代以來,基本用來表達糾正錯誤之意。
我們所討論的容錯糾錯機制中的“錯”是有較為明顯的范圍界定的,并不是任何錯誤都可容、可糾??扇荨⒖杉m之錯是指,黨政機關及干部在履行公職過程中,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不以權謀私、未觸犯黨紀政紀、不違反國家法律,由于缺乏相關經驗而導致的未造成重大后果及嚴重影響,具有可糾正、挽回余地的失誤,是在不斷摸索的工作中出現的細微偏差,在糾正之后能夠減輕影響、避免再次發(fā)生。至于主觀上具有犯錯故意,利用國家政策謀取私利,甚至觸犯黨紀國法的錯誤則不在可容、可糾之錯范圍內。我們在明確和判斷“錯”的界限時,可以將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 年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提出的“三個區(qū)分開來”作為重要依據,即“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qū)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qū)分開來;把為推動發(fā)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qū)分開來”??梢哉f,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區(qū)分開來”,是我們界定可容可糾之錯范圍的邊界線,一旦超出這三條邊界線,則絕不可放任、姑息。
容錯與糾錯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所強調的時間和側重點不同。容錯強調的是對犯錯主體在工作中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時所出現的“瑕疵”“失誤”這一類的行為給予寬容,在處理這類錯誤時從輕或免于處罰,這里面的主體主要針對的是犯錯的個人或單位。而糾錯強調的則是對犯錯的主體所實施的錯誤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影響或造成的具體損失予以糾正和挽回,同時使其他干部及單位借鑒經驗,避免錯誤再次發(fā)生。從上述兩者所強調的內容可以看出,容錯是糾錯的前提和條件,糾錯是容錯的目的和手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所犯之錯影響惡劣,甚至觸犯法律法規(guī),那么此類錯誤也無“容”的可能和必要。
2017 年4 月20 日,大慶市委辦公室印發(fā)了慶辦字〔2017〕17 號文件,即《大慶市紀委監(jiān)察局關于黨政干部容錯糾錯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但無論是《辦法》的內容還是執(zhí)行的情況等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容錯糾錯機制從內容上包含容錯和糾錯兩部分,在建立和完善容錯糾錯機制時,不能只側重強調一方,而忽略另一方的重要作用,只有把二者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真正發(fā)揮容錯糾錯機制的功能,達到鼓勵干部創(chuàng)新、勇于擔當的作用。詳細分析《辦法》的十二條內容,基本都是在講容錯的相關問題,并沒有明確糾錯要怎樣進行,只是在《辦法》的第十一條中規(guī)定:“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要督促容錯糾錯的組織和個人,采取必要措施糾正工作中的偏差、失誤和錯誤,推動問題整改?!边@樣籠統(tǒng)的規(guī)定缺少可操作性。重視“容錯”輕視“糾錯”的表現很明顯,出現此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對糾錯機制的重視程度不夠。
根據調查,有很多領導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對容錯糾錯機制的認識不到位,對政策理解不透徹,這就容易導致無法很好運用這一機制,使自己錯失在干事創(chuàng)新過程中因缺乏相關經驗或情況緊急等符合容錯糾錯規(guī)定的行為提供最后一道“保障”的機會,也違背了制定容錯糾錯機制的初衷。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制定和發(fā)布機關對機制的宣傳不到位,沒有及時組織領導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學習,讓大家知曉黨和國家對于改革創(chuàng)新、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鼓勵和支持,對于那些具有干事創(chuàng)新意愿、干事創(chuàng)新能力和干事創(chuàng)新膽量的領導干部給予的制度保障。
雖然大慶市已經建立了容錯糾錯機制,但是通過對內容的研究發(fā)現,關于容錯糾錯機制具體實施程序的規(guī)定并不詳細,現有程序大致是紀檢監(jiān)察機關初核(或被核查人及所在單位申請)—啟動程序—核實內容—認定—備案—暫緩—定論等,缺少監(jiān)督內容。《辦法》只在第九條籠統(tǒng)的做出規(guī)定“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接受社會監(jiān)督”,但并未對公開范圍、監(jiān)督主體、監(jiān)督方式或者出現問題后的具體實施程序進行規(guī)定,這會使得在實踐中缺少依據。
筆者查閱了大量資料,也走訪了多個單位,想對自2017 年4 月20 日《辦法》實施以來,大慶市各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對容錯糾錯機制適用案例進行了解,但是得到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只在2019 年8 月29 日的黑龍江日報上找到一篇名為《大慶鍛造推動事業(yè)發(fā)展主力軍繪寫“五線譜”干部“打頭陣”》的新聞報道,報道中指出,大慶市共有20 名領導干部因其自身非主觀故意、受客觀局限或者不以謀取個人私利為目的而導致的工作失誤給予容錯糾錯。但是適用案例干部的姓名、工作單位、適用的具體情況以及結論性意見等都找不到官方權威發(fā)聲。制定容錯糾錯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并在應用過程中使廣大干部及時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和指導借鑒意義。制定容錯糾錯機制后,紀檢監(jiān)察機關和相關單位,應該對啟動和運用容錯糾錯機制的相關責任人的具體情況以及所涉事由及時對利益相關人和公眾發(fā)布,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公開辦理程序,積極推動相關責任人和單位采取必要措施對所造成的消極影響和損失予以糾正和彌補。
大慶的容錯糾錯機制處于起步完善階段,容錯糾錯機制建設任重而道遠,在不斷完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底線原則,既要把法律法規(guī)作為底線,也要把黨內紀律作為底線。干部的任何行為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是不可容忍的,要嚴格區(qū)分合法與非法的界限。準確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個區(qū)分開來”的重要論述,根據大慶的地方實際,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厘清可容可糾之錯與不可容不可糾之錯的界限。
針對當前大慶干部容錯糾錯機制中存在的“容強糾弱”的情況,首先,只要紀檢監(jiān)察機關發(fā)現了問題,在啟動容錯程序的同時就要立刻啟動糾錯程序,而不是等容錯結果出來后再進行糾錯,過晚的啟動糾錯程序有可能會使造成的損失更大,影響更惡劣,切實做到早發(fā)現,早糾正。其次,要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完善有關糾錯的相關內容,為紀檢監(jiān)察機關以及犯錯單位和個人提供相應的制度依據和行為指南,減少因犯錯導致的各種直接和間接的損失。再次,要將犯錯的單位和個人事后是否積極主動的挽錯糾錯,糾正錯誤的程度,減少的損失,降低的不良影響等作為是否容錯以及減責、免責的考量內容,這樣也能夠起到督促作用,促使犯錯單位和個人積極主動彌補自己的過失,最大程度地降低損失。最后,提前建立錯誤預警機制和糾錯經驗總結機制,從源頭上減少錯誤發(fā)生的幾率,對已經發(fā)生的錯誤分析總結,避免相同情況再次發(fā)生。
首先,通過大慶市政府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媒體平臺將《辦法》進行不定期公布,起到宣傳作用。其次,將文件下發(fā)到各個單位以后,要求各單位開展集中學習,通過集中學習,讓各級領導干部能夠掌握容錯糾錯的具體適用范圍、容錯糾錯程序、容錯糾錯的處理結果等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各級領導干部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一旦出現符合容錯糾錯制度規(guī)定的內容時,及時向紀檢監(jiān)察機關提出申請,保護自己。最后,在全市營造出“鼓勵創(chuàng)新?lián)?、允許試錯出錯”的良好干事氛圍,讓那些在工作中有想法,遇到突發(fā)情況敢作為,面對發(fā)展困局勇于創(chuàng)新的干部能夠放手去干,增強大家的信心和決心,真正為大慶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fā)展貢獻力量。
大慶市現有的容錯糾錯機制完善與實施過程中應當加入群眾參與監(jiān)督的部分,因為領導干部作出的很多決定都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讓利益相關人參與到容錯糾錯過程中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還應增加復議程序,即當紀檢監(jiān)察機關在核查結束做出結論性意見后,如果犯錯單位或個人找到了新的證據能夠證明自己的行為屬于可容可糾之錯,那么紀檢監(jiān)察機關應該啟動復議程序,重新對犯錯單位或個人的錯誤行為進行認定,對確屬可容可糾之錯的要及時給予重新定性;對已經處罰和追責的要及時給予撤銷或減責,并且進行公告,恢復名譽;對已經進行行政或刑事處罰的還應給予適當的補償。
在容錯糾錯機制適用過程中,將已經適用的具體案例不僅要公開,還應選取典型案例進行宣傳。公開既可以達到讓社會公眾監(jiān)督的目的,還可以樹立正向的激勵機制,對其他干部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鑒和指導,讓大家不斷汲取經驗和教訓。對典型案例進行公開還能夠及時為當事單位和個人消除負面影響,對那些有惡意誹謗、誣告他人想法的不法分子以警告。同時,還能起到鼓勵其他想為而不敢為,處于“觀望”狀態(tài)的領導干部大膽作為的作用,給他們猶豫不決的內心一顆“定心丸”。及時公開典型案例,給予正面引導,積極宣傳容錯糾錯機制,包容和糾正干部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和差錯,引導全市關注改革創(chuàng)新工作,培育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鼓勵改革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