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田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草案》包括總則、家庭教育實施、家庭教育促進、家庭教育干預、法律責任、附則,共6 章52 條。
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家庭內部事務,也事關公共福祉。對于家庭教育,既要充分尊重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自主性,也要有效發(fā)揮政府、學校和社會的促進作用,必要時進行國家干預,從而加強家庭教育的價值引領和教育功能,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草案》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拒絕或者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實施家庭教育不當,導致未成年人行為出現偏差或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意味著家庭教育實施出現了嚴重問題,應當予以必要的干預。草案賦予學校、村(居)民委員會、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所在單位批評教育和督促的權力。
《草案》明確: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有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人父母分居或者離異的,任何一方不得拒絕或者怠于履行實施家庭教育的責任,但被人民法院裁判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或者被中止探望的除外。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特別是在孕期和未成年人進入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幼兒園、中小學校等重要節(jié)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草案》提出:國務院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修訂并及時頒布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省級人民政府應當結合當地實際,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不同年齡段的家庭教育指導讀本,制定相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規(guī)范和評估規(guī)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結合當地實際,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設立或者推動設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家長學校,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學生的特點,定期組織家庭教育指導和家庭教育實踐活動。
對于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早期教育服務機構、婚姻登記機構、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等,草案也提出了在不同情況下提供相關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要求。
《草案》規(guī)定: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在實施家庭教育過程中,不得對未成年人有性別、身體狀況等歧視,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脅迫、引誘、教唆、縱容、利用未成年人從事違反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公德的活動。
家庭教育法草案給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者敲響警鐘,對“打是親罵是愛”的錯誤觀念進行糾正。家庭暴力作為一種懲戒手段,簡單、粗暴,對孩子身心造成的傷害不可估量。面對犯了錯誤的孩子,應用言傳身教、循循善誘等科學方式教育,不能抬手就打。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暴力”也應包括“冷暴力”,對孩子采取恐嚇、呵斥、諷刺、冷漠等方式,也會傷害孩子的幼小心靈。
在家庭教育的促進方面,《草案》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判決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離婚時,應當對夫妻雙方提供家庭教育指導。《草案》規(guī)定了家庭教育干預制度,明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干預家庭教育的情形和主要措施,并對強制家庭教育指導的實施作出規(guī)定。
未成年人出現法律規(guī)定的相關情形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根據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實施家庭教育的情況,可以對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予以訓誡,必要時作出改進家庭教育督促令;拒不改正的,作出責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的決定。
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包括:未成年人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處罰,或者因未到達法定年齡不予行政處罰的;未成年人因犯罪情節(jié)輕微被人民檢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被人民檢察院依法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的;未成年人被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
若在辦理案件中發(fā)現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實施家庭教育過程中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根據情節(jié)可以予以訓誡,必要時作出改進家庭教育督促令;拒不改正的,作出責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的決定。符合法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和單位的申請,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或者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
關于法律責任,《草案》明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違反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作出的責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導決定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責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根據情節(jié)輕重處以1 000 元以下罰款、5 日以下拘留。同時,還規(guī)定了負有家庭教育工作職責的政府部門或機構、學校、家庭教育服務機構違反本法規(guī)定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