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我省地名,平山縣西部地區(qū)從1940 年起稱“建屏縣”,1958 年全國行政區(qū)劃變更時,建屏縣與平山縣合并,稱“平山縣”。原建屏縣之名源于革命英烈周建屏。
周建屏(1890-1938)原籍江西省金溪縣左原村,出生于云南省宣威縣倘塘村。云南講武堂畢業(yè)后在滇軍中任旅參謀長。他看到滇軍的腐敗墮落,于1924 年毅然辭職,后考入黃埔軍校。1926 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 年參加南昌起義,撤出南昌挺進廣東時在潮山被敵人打散。后經(jīng)黨介紹到贛東北和方志敏一起組建農(nóng)民起義團,該團與敵人多次血戰(zhàn)后改編成獨立師。后又編成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10 軍,他先任團長、師長,后被中央軍委任命為軍長。他參加長征時率領一個師牽制敵人,掩護紅軍大部隊撤出。到延安后,他任陜甘寧邊區(qū)武裝部部長,115師343 旅副旅長。東渡黃河后參加了平型關大捷,后任晉察冀四分區(qū)司令員。1938 年病逝。為紀念他的功績,1940 年把平山縣部分地區(qū)建縣,取名建屏縣。
(周建屏履歷摘自《可愛的河北》)
河北省正定縣歷史悠久,秦置東垣縣,漢高帝時改真定縣,魏、晉為常山郡治,唐初移今正定縣治,為恒州治。宋、金為真定府治,元為真定路治,明為真定府治。清為正定府治。1913 年改府為正定縣。
正定自古人杰地靈,元代曾出現(xiàn)多位戲曲作家,光耀劇壇。元曲是元雜劇和元散曲的合稱,為元代興起的一種韻文文學,兩者都使用當時的北曲,后形成一種戲曲形式,稱“元雜劇”。元代,真定出現(xiàn)的幾位戲曲作家在中國戲曲戲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有些劇目至今傳演不衰。如李文蔚,所作雜劇12 種,現(xiàn)存《燕青博魚》《圯橋進履》2 種,現(xiàn)在元雜劇《破苻堅蔣神靈應》即他所作的《謝玄破苻堅》。尚仲賢,所作雜劇11 種,現(xiàn)存《柳毅傳書》《氣英布》《三奪槊》《張生煮?!返?,另《王魁負桂英》《歸去來兮》《越娘背燈》各層殘篇。戴善甫,所作雜劇有《風光好》《紫云庭》《紅衣怪》《伯俞泣杖》等。史九敬先,作有雜劇有《莊周夢》及《東墻記》等。
(摘自王德彰著《談戲說史》)
《禮記·檀弓》曰:“幼名,冠字?!比艘簧聛砭偷糜筛改钙饌€名,這個名稱為“小名”或“乳名”。等長到20 歲,可以挽起頭發(fā)戴上帽子成人了,還得由父母鄭重其事地為其舉行“冠禮”,再給他起個名,也叫“表字”——表示他“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人不可復稱其名,故冠而加字”。因而,古代平輩之間甚至一般關系的尊長對晚輩都應該以“字”來稱呼對方,以示尊重,自稱則必須用“名”。
“字”雖然是自己的,但卻是為外人稱呼自己的時候準備的,自己從來不去使用。例如,劉備、關羽、張飛都可以稱諸葛亮為“孔明”,但諸葛亮本人卻只能自稱為“亮”。
此外,名與字有不同功能:“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嬰兒出生伊始,父母和長輩顯然無法斷定其將來的德行如何,因此,為孩子取“名”一般都選用意思比較寬泛的字。待孩子長大,至弱冠之年,其個性、稟賦包括缺點已為外界所了解,此時,長輩再為其加冠表“字”就有了表揚、勸誘、敦 促之意。
(摘自《百科知識》 李莉/文)
清康熙年間,火災頻發(fā)。康熙皇帝是個好琢磨的人。他仔細研究了很多案例,發(fā)現(xiàn)火災與人吸煙時用火不當有很大關系。再者說,吸煙對健康不利—當時包括清初三大醫(yī)家之一的張璐在內(nèi)的眾多名醫(yī),已發(fā)現(xiàn)吸煙的危害,康熙對此頗為認同。
于是,康熙開始倡導臣民不吸煙。清室貴族大多有吸煙劣習,康熙也不例外,但他主動把煙戒掉了,而且態(tài)度十分堅決。康熙還說出了他主動戒煙的原因:“朕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為身先之,而人從之?!?/p>
孔子說,為政要“先之勞之”。先之,為民之表率;勞之,真正付出努力,而不是只裝樣子做些表面文章。能說到做到,“為身先之”,康熙皇帝不失為一個明白事理的皇帝。
(摘自《今晚報》晨曦/文)
近讀某報,見有這樣的表述:“她做的菜不好吃,味道很淡泊?!边@句話中的“淡泊”應是“淡薄”。
“淡泊”和“淡薄”這兩個詞,雖都含有“不濃”之義,但用法有別。“淡泊”作形容詞時,多形容抽象事物,指恬淡,如“淡泊明志”“淡泊寡欲”。作動詞時指不追求,不熱衷,如說:“他一生淡泊名利?!倍暗 倍嘈稳菥唧w事物,如說“太陽一出來,濃霧漸漸地淡薄了”。也指感情不濃厚,如說“這個人的人情淡薄”;“還指印象不深而模糊,如說“時間已過去30 多年,我對他的印象非常淡薄了”。上例中說的是做的菜味道不濃,實指事物,應該用“淡薄”。
(史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