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常菁
(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同時也是大學輔導員必備的一項技能。與中學教育不同的是,大學的環(huán)境相對自由,其基本屬于一個小社會,學校對于學生的控制程度較低,這就造成了大學約束力不強的現(xiàn)象,進而使得溝通成為大學教育中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大學輔導員必須要對溝通這一手段進行深刻的理解。
1)溝通與有效溝通的定義。溝通,單從這個詞上來說,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過程。而有效溝通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比較成功,都能充分了解對方要表達的思想。
2)大學輔導員的任務。當代大學生是我國未來建設的基石和支柱,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代大學生的水平影響著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水平,而作為大學生培育基地的大學校園,就需要發(fā)揮自己應有的作用,來對大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進行培養(yǎng)。就實際情況而言,在大學校園的日常學習當中,除了任課老師外,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大學的輔導員了,而且在職責上,輔導員的管理范圍更大,其既需要對學習上的問題負責,也需要對生活上的問題負責,可以說,輔導員就是大學生素質(zhì)建設的主要承擔者,所以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大學輔導員需要多與學生進行深刻的溝通。
3)溝通中問題的產(chǎn)生原因。溝通中問題的產(chǎn)生是由于溝通雙方對自我和對方的認知定位出現(xiàn)了偏差。雖然在當前階段中,大部分的大學輔導員都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但由于自身的職責所在,還是有許多輔導員很容易將自我代入學生長輩的角色,從而使用說教式的溝通方式。這對于已經(jīng)年滿十八周歲,擁有自主能力,并且渴望平等對待的大學生來說,無異于是受到了歧視,所以常常會出現(xiàn)溝通偏差的問題。此外,再加上有些大學生心理的不夠成熟,極易出現(xiàn)偏執(zhí)、激動的情緒特征,在遇到不把自己當作大人看待的人的時候,就很容易產(chǎn)生偏見,進而否定其提出的所有觀點與意見,這就使得大學輔導員與學生溝通時很容易產(chǎn)生問題。
1)相互平等的原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所以大學輔導員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要遵循相互平等的原則,尤其是面對新時代的00后大學生。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在當前階段中,還是有許多輔導員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喜歡持強硬的態(tài)度,總是一味地發(fā)號施令,并且要求嚴格遵守,這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進而導致溝通無法順利進行。因此,輔導員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對其人格的保護,切勿隨意以長輩的態(tài)度,或者是凌駕于他人之上的姿態(tài)進行溝通,不然只會起反作用。要知道,只有通過二者之間相互平等的雙向精神交流,才能獲得相互的真正了解,才能將學生的管理工作做好。
2)以誠相待的原則。坦誠相待的溝通方式可以快速破除人們的心理防線,同時也可以快速建立相互的信任。就實際情況而言,現(xiàn)階段的大學生多為剛成年的年齡,其看待問題并不全面,往往都是非好及壞,而且還處于叛逆期,若是與其溝通時不夠坦誠,就會被打上標簽,日后若是再需要與其進行溝通,那么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輔導員在與學生溝通時,一定要遵循以誠相待的原則,用真實的自己來感染學生,以此來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并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除此之外,在與學生溝通時,還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單單從學校下達的任務出發(fā),還要多從學生的利益角度去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相互理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才能達到交流該有的效果。
3)遠近適宜的原則。輔導員和學生作為大學校園中的兩種角色,其雖然不是天然對立的,但不同的角色必然會使他們之間產(chǎn)生一定的距離,而就實際情況而言,若是能夠合理把控這種距離,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師生溝通的效果,也是就說輔導員在與學生溝通時,要做到親密有間。既要保持老師的威嚴,又不能太過強硬,讓學生心生反感。同時,也要保持朋友之間的親近,但又不能完全與學生打成一片,忘卻自身的職責所在。具體如何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把握與學生的距離,這需要相關從業(yè)者自行判斷,但有一點需注意,那就是要遵循遠近適宜的原則。
1)深刻了解所溝通的管理對象。就實際情況而言,當前大學生的來源較為廣泛,他們可能來自不同的地區(qū),也有可能來自不同的種族(少數(shù)民族),同時他們的生活習慣與社會背景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為了保證溝通的有效進行,在正式開展相關工作前,輔導員需要先充分了解受訪者的具體情況,對于了解的方法,即可通過平時的留意進行,也可通過學校的檔案和受訪者的好友進行了解,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因言語的不當,而刺激到溝通的對象,所造成的溝通失效。例如:在與單親家庭的學生進行交流時,應多談論學校的事,或者是與同學之間的事,要盡量避開家庭相關的話題;而在與身患某種疾病的學生進行溝通時,也要盡量避免提到該疾病。
2)尊重溝通的對象。受到基本的尊重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之中的基本需求,不管是何種職業(yè),也不管是多大的年齡,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受到別人的重視。因此,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萬萬不能因為自己是教師,而隨意對學生提出各種要求,并且在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單獨交流時,還要主動給予尊重,不要分心干其他的事,比如寫工作報告,玩手機等。
3)提高溝通的技巧。溝通本身就是語言的藝術,就是思維想法的傳遞,所以在正式進行溝通前,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比如提煉整個談話的中心思想,如此一來就能直指溝通的核心,進而提高談話的效果。首先就是要在溝通中展現(xiàn)自己的真誠實意,實現(xiàn)與學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其次,就是要在溝通中展現(xiàn)談話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的加以重視;最后,就是要提升自己的語言技巧,要知道我們?nèi)A夏的文化博大精深,同一句話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話語卻也可以表達同一種意思,例如:“你要這樣做”和“你可以考慮這種做法”,雖然這兩句話都是表達了對你的要求,但前者語意較為強硬,十分令人不喜,而后者語意較為溫和所以很容易讓人接受。
4)適當使用幽默的語言。大學生一般學習生活的自由度比較高,與之前的中學生涯相比,學生與老師的關系不夠緊密,所以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往往會因為不夠熟悉而進入冷場的局面,而在這個時候,就可以適當使用幽默的語言,來緩解談話的僵局,并展現(xiàn)自己的友善和親和。特別是在一些比較深刻的話題上,通過該方法使用,不僅能夠活躍談話氣氛也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可謂是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中大學生的組成較為復雜,其不僅有來自南方的,也有來自北方的,雖然他們在同一個大學讀書,但他們各自的生活習慣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在客觀上對大學生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需要輔導員多與學生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