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國紅 鄭 航 薛向磊
(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裝備研究所,杭州 310021)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產(chǎn)國,據(jù)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甘薯產(chǎn)量占世界總產(chǎn)量的67%,甘薯種植單產(chǎn)是世界甘薯平均單產(chǎn)的1.7倍[1-2]。去皮是甘薯深加工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國內外甘薯去皮一般采取傳統(tǒng)的人工去皮方式,其勞動強度大、去皮效率低、成本高,甘薯去皮成為產(chǎn)業(yè)鏈條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因此,研發(fā)一種高效的甘薯去皮機械顯得尤為重要。
國內外學者針對果蔬類去皮進行了一系列研究[3-6],主要包括化學去皮、蒸汽去皮、機械去皮、超聲波與酶制劑去皮[7-10]等方式,其中根塊類果蔬以機械去皮為主。文獻[11-12]設計了一種馬鈴薯、紅薯清洗脫皮機,該機在清洗槽中安裝一根帶有攪拌桿的長軸,利用軸上攪拌桿的螺紋進行清洗脫皮。文獻[13-15]針對地下莖塊類農作物設計了一種滾筒式莖塊類農作物清洗脫皮機,該機通過內筒螺旋葉片與螺旋葉片軸轉向相反、形成剪切力,在內筒壁的砂輪以及水的作用下,對農作物進行清洗脫皮處理。高增法[16]研發(fā)的芋頭去皮機采用六角形滾筒,利用臥式離心摩擦技術對芋頭去皮。上述均采用摩擦去皮方式,在去皮過程產(chǎn)生了大量的廢液,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因此并未得到廣泛應用。文獻[17-18]為甘蔗榨汁設計了一種甘蔗去皮機,通過PLC控制進給機構結合特殊刀具可實現(xiàn)甘蔗皮的自適應切削。吳有明等[19]設計了一種自動芒果削皮機,該機采用傳送帶送料、柔性滾動裝置進行夾緊以及帶彈性桿的切削刀具進行去皮切削。田元[20]通過分析胡蘿卜切削工藝,設計了一款胡蘿卜全自動削皮機,并對切削工藝參數(shù)和切削裝置結構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提高了切削效率,并降低了削皮損耗。上述切削去皮方式果蔬損失率低,切削工藝對環(huán)境無污染,但對于不規(guī)則物料,削皮仿形要求較高。
基于以上研究現(xiàn)狀,本文基于甘薯的物理特性,設計一種柔性自適應仿形削刀機構,對甘薯削皮過程進行理論分析,并確定關鍵部件結構參數(shù)及取值范圍,通過試驗確定最佳參數(shù)組合,優(yōu)化甘薯削皮效果,以滿足設計要求。
甘薯機削皮是利用削皮刀作用甘薯表皮,均勻地削除甘薯外表皮,根據(jù)甘薯后期加工要求及甘薯表皮平整度情況,設定削皮厚度為2~3 mm,要求甘薯削皮完整度達到90%以上。
甘薯削皮機采用電機驅動,通過齒輪嚙合、絲桿滑塊及氣缸傳動控制甘薯削皮過程。主要由機架、回轉工作臺、轉座裝置、削皮機構、抬升機構以及上、下切刀裝置等組成,如圖1所示。
甘薯削皮機工作時,由人工將待削甘薯豎直插入轉座裝置的卡爪上,安裝在機架的步進電機作為動力輸出,通過齒輪嚙合帶動回轉工作臺轉動,轉座裝置下方的齒輪與安裝在機架槽鋼側面電動機帶動的小齒輪嚙合,配合上切刀的卡爪固定住甘薯的上端,使轉座裝置帶動甘薯產(chǎn)生旋轉運動;削皮機構的削皮氣缸推動仿形刀具緊貼甘薯表皮,并配合絲桿滑塊帶動削皮機構上下運動開始削皮動作,根據(jù)甘薯的表皮形狀調節(jié)氣缸的進給壓力,從而實現(xiàn)自動仿形;完成削皮后的甘薯以及削落甘薯皮掉落在回轉工作臺板上,通過安裝在臺板上的擋料塊進行收集和集中處理;完成甘薯端部切除后,步進電機轉動,通過齒輪嚙合,將整個回轉工作臺運行180°后,依次進行夾持、削皮以及去頭等相應的工序操作。具體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甘薯品種繁多,為了確定甘薯削皮機各部件的結構尺寸,本文選用2019年產(chǎn)自浙江省的同一批次的不同品種甘薯(“浙薯13”、“浙薯75”),每一品種隨機選取50個甘薯樣本,由于該批次甘薯品種外形大都呈紡錘形或圓筒形,對甘薯樣本進行了長軸徑L、短軸徑D以及質量m等物理參數(shù)測量(圖3),測量結果為:甘薯長軸徑主要分布在100.5~189.3 mm,平均值為157.5 mm;短軸徑主要分布在59.8~86.9 mm,平均值為72.5 mm;甘薯表皮厚度主要分布在1.8~3.2 mm,平均值為2.5 mm;甘薯質量主要分布在303.1~580.1 g,平均值為420.3 g。
甘薯表皮粗糙不平,柔性自適應削皮仿形機構是甘薯削皮機的關鍵,其性能直接影響削皮的效果。
如圖4所示,削皮氣缸推動仿形刀具緊貼甘薯表皮,并配合絲桿滑塊帶動削皮機構上下運動開始削皮動作,根據(jù)甘薯的表皮形狀調節(jié)仿形氣缸的進給壓力,從而實現(xiàn)自動仿形。本文削刀設計為U型刀,根據(jù)甘薯的外形尺寸參數(shù),刀刃圓弧半徑Rt設為16 mm;為了控制削刀削皮的厚度,設計了一種限厚塊,根據(jù)所測量的甘薯表皮厚度,設置限厚間隙為2 mm;甘薯在削皮過程中做高速旋轉運動,其表皮凸起部分會對削刀產(chǎn)生頻繁的碰撞力,使削刀的角度發(fā)生較大的偏移導致削皮不連續(xù),效果差,因此本文在削皮機構中設計了一個仿形限位球,來提高削刀在削皮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和削皮連續(xù)性,改善削皮效果。
2.3.1仿形限位球尺寸設計
根據(jù)甘薯削皮機工作原理,分析甘薯削皮初始工作位置,如圖5所示,為便于理論分析,假設甘薯圓周截面為圓形。甘薯固定軸心為O,刀具仿形限位球中心為A,削皮過程中削皮刀總成在氣缸作用下,使仿形限位球及U型削刀與甘薯表皮保持接觸,接觸點為C,甘薯半徑為R,仿形限位球半徑為r,削皮厚度為t,入切角為θ,AB垂直于BC,設lAB=a,lBC=b,lAC=c,角度關系如圖5所示,削皮刀總成在削皮過程中可繞氣缸連接處轉動,入切角隨之變化。
由幾何關系知
θ=π-α-β
(1)
(2)
在三角形AOC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3)
根據(jù)上文甘薯參數(shù)統(tǒng)計結果:25 mm 如圖6所示,以甘薯支座中心O1為坐標原點,建立坐標系XO1Y,削皮后甘薯半徑為ΔR,仿形限位球中心在坐標系XO1Y中的位置參數(shù)為(Xo,Yo)。當U型削刀入切角分別為35°和20°時,仿形限位球位置參數(shù)為(X1,Y1)和(X2,Y2),削皮后的甘薯圓周半徑為ΔR1和ΔR2,則有 (4) 代入上述邊界條件得 (5) 解得 (R2+r)2-(R1+r)2+(ΔR1sinθ1-a)2-X1= (6) 整理得 X1=k1r+k2a+k3 (7) 其中 又因為R2-R1≈ΔR2cosθ2-ΔR1cosθ1 (8) 故式(7)可簡化為 X1=r+k2a+k3 (9) 將式(9)代入式(5)整理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