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彪
(金湖縣河湖管理所,江蘇 金湖 211600)
淮河入江水道上起洪澤湖畔的三河閘, 經淮安、揚州二市十縣(市、區(qū)),下至長江邊的三江營,河道全長157.2 km,堤防總長440 km,設計流量12000 m3/s,在淮安市境內流經洪澤、盱眙、金湖三縣至施尖入高郵湖。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洪水排泄入江的主要通道, 是洪澤湖以下的淮河干流, 承擔排泄淮河上游70%洪水的任務,兼有除澇、灌溉、航運等綜合運用功能。 入江水道沿途分為3 段4 個梯級控制:上段自三河閘至高郵湖施尖,長55 km 包括三河閘和金湖2 個梯級控制;中段自施尖經高郵湖、新民灘到邵伯湖六閘,長55 km 為湖區(qū)行洪的高郵湖控制段;下段自六閘至三江營,長47.2 km 為歸江控制段。 歸江控制主要指廖家溝上的萬福閘、太平河上的太平閘、金灣河上的金灣閘。 新中國成立后,入江水道得到了全面而富有成效的建設。 20 世紀50 年代初,興建了控制洪澤湖出口的三河閘(入江水道進口), 加固了運河堤防,疏浚了部分河道。 1954 年大水后,對入江水道整修復堤,興建大型水閘萬福閘,初步建成歸江控制線。1969 年開始, 根據淮河流域規(guī)劃行洪12 000 m3/s 的要求全面治理入江水道,新筑了欄河大壩將入江水道和寶應湖分開,新筑大汕了隔堤將寶應湖和高郵湖分開,開辟入江水道金湖縣境內的金溝改道段,實現洪澇分治, 使淮河上游洪水經改道段直接進入高郵湖,建成了金湖控制線。 1976 年開始,重點對大堤裂縫進行翻筑加固險要工段修建塊石護坡。 1991 年發(fā)生特大洪水后國務院作出了進一步治理淮河的決定,要求2000 年初步完成在建重點骨干工程,于2005 年基本完成確定的19 項治淮工程, 確?;春又邢掠畏篮闃藴蔬_到100 年一遇。 2011 年10 月,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開工建設,主要任務是恢復、鞏固入江水道的行洪能力, 使其滿足設計泄洪流量12 000 m3/s 的要求,確保行洪安全。在金湖縣境內整治工程包括:大墩嶺及二墩嶺切灘,改道段東西偏泓抽槽,三河南堤、改道段西堤,淮南圩堤護坡新建維修,防汛道路工程,沿線堤防中小涵閘除險加固等工程,包含穿堤建筑物共計21 座,其中拆建工程17 座、加固工程4 座,工程總投資7.08 億元,2018 年通過竣工驗收。
2003 年,淮河流域發(fā)生了較大洪水,6 月20 日至7 月21 日,淮河流域降雨異常偏多,平均降雨為常年同期的2.2 倍。 淮河流域水系30 天降雨量都超過400 mm, 洪澤湖周邊及里下河大部分地區(qū)降雨600 mm 以上。 降雨分析表明,最大30 天降雨總量898 億m3,大于1991 年最大30 天降雨總量(739 億m3),小于1954 年最大31 天降雨總量(982 億m3)。2003 年,淮河入江水道行洪251 天,其中3 000Q 以上行洪102 天;500Q~3 000Q,行洪32 天;500Q 以下,行洪117 天,入江水道金湖段洪水最高流量達到8930 m3/s,入江水道金湖站最高水位達到11.97 m, 超警戒水位1.47 m,超過歷史最高水位0.28 m;高郵湖最高水位達到9.49 m;寶應湖最高水位達到7.75 m;白馬湖最高水位達到8.11 m;黎農河最高水位達到10.04 m。
2020 年,由于淮河上游地區(qū)的強降雨,比常年同期高出近2.5 倍,累積降水量已達到400~723 mm,淮河干流王家壩段水位不斷上漲,7 月17 日23 時30分淮河王家壩水文站水位達到27.53 m, 超出警戒水位0.03 m。 洪澤湖水位達到13.51 m, 出庫流量達9122 m3/s。入江水道金湖段洪水最高流量達到7930 m3/s,持續(xù)行洪90 多天, 金湖站最高水位達到10.77 m,超警戒水位0.17 m;高郵湖最高水位達到8.25 m;寶應湖最高水位達到7.34 m;白馬湖最高水位達到7.46 m。
2020 年是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竣工后發(fā)生的較大洪水, 根據歷史行洪流量數據統(tǒng)計分析,與2003 年水情相似度較高,故而取2003 年與2020 年三河閘行洪流量和對應的金湖水位進行統(tǒng)計分析(見表1)。
表1 2003 年和2020 年三河閘泄洪流量與金湖站水位對比表
從表1 中可以看出三河閘同一流量下, 金湖站水位2020 年比2003 年下降幅度較大,8 000 流量時下降1.12 m、 最低的降幅也有10.4 m,7 個不同流量下2003 年金湖站水位比2020 年金湖水位高的均值為0.67 m。
由此可見,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的實施,對金湖汛期水位有著較大的影響,通過對淮河入江水道的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拓寬行洪通道等工程,有效降低了金湖汛期河道行洪水位,提高了淮河入江水道的排洪能力,減輕了汛期河道泄洪的壓力。
2003 年6~7 月,由于淮河流域連降暴雨,淮河入江水道承擔起洪澤湖主要泄洪通道的重任,最大泄洪流量達8 770 m3/s,超過了1991 年的8 450 m3/s,入江水道金湖水位7 月13 日達11.97 m,超過歷史最高水位0.28 m, 金湖縣針對當前淮河入江水道長時間、高水位、大流量行洪的嚴峻形勢,發(fā)揚偉大的抗洪精神,組織10 萬軍民日夜巡守在境內入江水道兩岸115 km長的防洪大堤和五百多千米長的內湖圩堤上,確保不發(fā)生一處決口,無一人傷亡,力爭在大災之年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境內入江水道左、 右堤防總長就達115 km,穿堤涵閘33 座。為確保入江水道行洪期的大堤安全,把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金湖縣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澇和長期抗洪,舉全縣之力,凝干群之氣,嚴密巡查,嚴防死守。 針對日益嚴峻的防汛形勢,縣緊急啟動防洪調度預案,以鄉(xiāng)鎮(zhèn)為單位,成立了300 支防汛突擊隊、巡邏隊、清險隊,對115 km 長的入江水道按每公里500 人布防, 構成了一道堅固的“水上長城”。 淮安軍分區(qū)、駐淮某部高炮旅也迅速組織數百名部隊指戰(zhàn)員,支援該縣的抗洪搶險。金湖縣的金南、 閔橋等入江水道沿線重點鄉(xiāng)鎮(zhèn)按照省、市防指的要求,對境內的24 座穿堤病險涵閘進行了打壩封閉, 并在現場預備了80 000m3、90 000根木樁及50 0000 條塑料編織袋、1 020 t 防汛塊石等防汛物資,2003 年,入江水道泄洪期間,金湖縣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主汛期2020 年投入情況。 2020 年淮河發(fā)生第1號洪水,淮河水利委員會啟動淮河水旱災害防御Ⅳ級應急響應,金湖縣按防汛預案積極應對,組織民力加強堤防、涵閘巡查、值守,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實施后,金湖縣防守職能以巡查為主,人財物的投入及防汛壓力明顯降低,2020 年入江水道(金湖段)行洪6 000 Q以上時僅投入值守民力476 人,物資耗費極少。
(1)入江水道金湖站水位流量分析說明整治工程實施后,水位同比下降明顯,使入江水道行洪流量得到了恢復,工程效益極為顯著。
(2)防汛的人、財、物投入大幅度下降,減輕了入江水道沿線農民的負擔, 減輕了防汛物資的投入,減輕了地方政府的工作精力。
(3)針對本次整治工程的明顯效益,建議開展淮河入江水道最大行洪流量的分析研究,進一步提升入江水道行洪能力。
(4)入江水道改道段采用的是束堤漫灘行洪,金湖縣境內西安高地1 萬余畝(1 畝≈666.67)灘地地面高程較高,參與行洪的頻率較低,建議開展高灘地開發(fā)利用研究,增加農業(yè)用地來源。
(5)入江水道改道段泓道擴寬疏浚后,建議開展水運金郵航線的升級改造研究,提升航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