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蔓
我弟弟小凡中考時,以美術特長生的身份考入高中,高一下學期學校分文理,他進入“物化生”理科班。本來基礎就不好的他,選了邏輯性強、學習內(nèi)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純理科,自然深感吃力。
慢慢地,聽不懂課的他開始“破罐子破摔”,不寫作業(yè)是常態(tài),成績直線下滑。任課老師找他談話,但收效甚微。他總能給自己的行為找到理由,矢口否認自己的錯誤,依舊我行我素。我看在眼里,焦慮萬分。
上個月,輪到他課前演講,他告訴我想講余華的《活著》,除了分享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還想和同學討論下小說中“活著”的含義。我提示他可以將小說立意延展到生活中,請同學們說說為何而活、活著的目的與意義。
我問他:“比如,你有沒有想過活著的目的與意義?!睂τ谖业耐蝗话l(fā)問,他有些猝不及防,漲紅了臉,想了一會兒,他說:“雖然暫時沒想好具體的答案,但能確定的是,我不想渾渾噩噩地活,想活得充實有意義?!闭f罷,他偷偷瞟了我一眼。
我回復他:“姐相信你?!?/p>
他深感意外,羞赧又疑惑地問我:“姐,你真的相信我嗎?我現(xiàn)在成績不好,經(jīng)常違反校規(guī)校紀,連爸媽都對我很失望……”說著說著,他低下了頭。我拍了拍他肩膀:“別讓別人定義你,唯一可以定義你的是你自己。你只是暫時落后,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投入全部的精力,沒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我相信,你內(nèi)心是渴望優(yōu)秀的,不是嗎?”
那一周的周記,他寫得很短,只有六個字:“摘掉差生標簽?!闭Z文老師在他的作文本上寫了加油寄語,相信他會取得進步。
那幾天,他上網(wǎng)查資料,精心準備演講內(nèi)容。
正式演講那天,他表現(xiàn)得很好,同學們聽得很投入、很認真。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他問同學活著的意義和目的,第一個被他點到名字的同學說,活著就是見過、經(jīng)歷過、感受過。弟弟繼續(xù)問,除了見聞和體驗,活著還有沒有更高層次的追求?這個哲學問題引發(fā)了同學對生存、生命,對人生追求的思考,大家紛紛發(fā)言,闡述著自己的理解。弟弟最后說:生活總是包含著幸福與痛苦,無論如何,都請擁抱它們。我們正值青春年華,請一定努力拼搏,去領略和感受前行中的美好和艱辛,生命會因為奮斗變得更精彩、更充實。
那晚回到家,弟弟很興奮,他和我分享了課前演講的情景,并對我說,馬上就要期末復習了,他之前荒廢時光,落下了很多課,想讓我?guī)椭朴喴粋€語文復習計劃。
鑒于他基礎不好,學習積累不足,我沒有制訂太高的目標,希望他先完成階段性目標,語文成績達至班級中游,爭取考95 分。他覺得這個目標可以通過努力實現(xiàn),欣然接受。接著,我為他的階段性目標匹配了相應的學習任務,分閱讀、寫作、語言運用、古詩詞鑒賞四部分進行,并將任務拆解為可量化的每日目標,要求他天天堅持,每晚按時找我“打卡”。
弟弟變得自覺主動了,學習非常努力。學習態(tài)度一轉變,人的精神面貌也因此發(fā)生了變化。以前是老師逼著他學他不肯學,還頂撞老師,現(xiàn)在整個人變得謙遜有禮,積極向老師請教。
一個月后的期末考試,他突破了我們設定的初級目標,語文考了101分!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內(nèi)心需求,我們能做的就是真誠地鼓勵孩子,挖掘他們的成長內(nèi)驅力;在幫助孩子制訂目標時要可量化,目標也要結合孩子實際;最重要的是堅持做好一件事,每天都去做,而不是單次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