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一部黃河史,半部河南史?!睅浊陙?,浩浩蕩蕩的黃河孕育了璀璨的華夏文明。黃河是華夏文明之源,中原是黃河文化之魂。隨著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國家戰(zhàn)略的實施,中原發(fā)展的“黃河時代”再次被開啟。在這條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搜尋著遺失的黃河記憶,去印證最璀璨的黃河文明,去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在中原大地這條母親河畔,河南文藝界名家的筆觸點潤著萬物四季、風土人情。
就在2021年1月,著名作家邵麗新作《黃河故事》在“河南文學之夜”驚艷亮相。
古老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黃河兩岸水土流失、生態(tài)惡化格外嚴重。歷史上黃河數次決堤,也留下了苦難深重的民族記憶。黃河與兩岸人民的關系非常特殊,既緊密相連,又充滿苦難,可以說是愛恨交織。邵麗的小說以“黃河故事”為題, “先天”預設了這種復雜的情感和美學底色。
事實上,截止到2020年12月底,《黃河故事》已經入選了好多非常重要的年度文學榜單,包括中國小說學會的榜單、十月文學榜、收獲文學榜。這一方面是邵麗本能地、自然地想要寫,并且調動了她多年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積淀;另一方面是當下這個時代特別需要的書寫。兩者水到渠成地契合在了一起,《黃河故事》也由此成為2020年度中國文壇的重要收獲。
撫今追昔,遙想30幾年前,正值創(chuàng)作高峰期的豫籍著名作家南豫見在一篇新聞特寫《泛區(qū)平原上的一顆明珠——記飛速發(fā)展中的國營黃泛區(qū)農場》里同樣有對黃河面貌的描述:百里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無徑荒草狐兔跑,澤國蘆葦蛤蟆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進入新時代后的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期間,在鄭州主持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上也引用了該詩,此句還被新華社“學習進行時”作為2019年度“習近平年度‘金句之六”推出。
本期,我們推出邵麗《黃河故事》與南豫見關于黃河的《無題詩》背后的故事,以饗讀者。我們相信,講好“黃河故事”,也是講好“中國故事”,更是延續(xù)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本期策劃:孟玉玲? 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