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晉陽街道吉福社區(qū)黨群活動中心,出現(xiàn)了這樣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幾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帶著一群小朋友學剪紙、講故事、吃餃子。雖然一口一個“奶奶”叫著,但老人們與孩子間并沒有血緣關系,她們是吉福社區(qū)的“共享奶奶”,是全社區(qū)所有孩子的奶奶。
很明顯,“共享奶奶”的出現(xiàn),對老人本身和孩子及家長而言,是一舉多得、充滿溫情善意的好事,也是值得推廣的社區(qū)關愛互助新嘗試。孩子可以從“奶奶”身上感受到溫暖,收獲別樣的、不同于家長的特殊關愛。特別是對夫妻工作繁忙的家庭來說,“共享奶奶”不僅解決了孩子放學后的暫時性監(jiān)護不到位之困,更通過教剪紙、講故事、包餃子等親子交流活動,對兒童健康成長起到了促進作用,毫無疑問是件值得肯定的創(chuàng)新探索。
這些“共享奶奶”大都是年齡雖高但身體較好的老年人,她們平時空余時間較多,更易因為子女不在身邊或無閑陪伴,出現(xiàn)寂寞孤獨、親情難以表達的缺憾。讓她們以“奶奶”的身份介入充滿童趣的孩子的世界,剛好可以填補心靈空缺,獲得情感慰藉,這對豐富老年生活和促進身心健康的意義毋庸諱言。
從社會角度來看,“共享奶奶”可算是一種倡導老人發(fā)揮余熱、增強社區(qū)互助、增進愛心共享的文明新風尚,也是讓社區(qū)鄰里關系和諧發(fā)展的新途徑與載體。
當然,此舉釋放的善意,還需要相關輔助措施的給力配合。比如,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讓“共享奶奶”學習一些看護照顧孩子的基本技巧,指導她們如何更好地走出“隔代困境”,更好地走進孩子內心;社區(qū)基層組織應建立相關的獎勵激勵制度,鼓勵更多老人走出家門,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同時需要制定臨時看護約定責任制度等,理清監(jiān)護責任,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和糾紛;此外,須做好“共享奶奶”的健康體檢追蹤工作,掌握她們的身體狀況,并積極組織年輕志愿者進行輔助或參與應急情況處置,以免老人因過度勞累等影響身體健康,讓好事變成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