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燕,許鐘華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數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大學物理主要包括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等內容。大到航天飛船,小到原子分子,無不需要用到物理學知識。大學物理作為理工科非物理專業(yè)學生必學課之一,其學習成效尤為重要。不過,就以往非物理專業(yè)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現狀來看,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這門課對于他們來說難度大,內容多;其次,他們本身基礎知識薄弱;最后,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因此,如何提高非物理專業(yè)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效果這一難題開始被越來越多的高校物理老師深入研究。李叢老師等人認為,利用MOOC 與游戲化思維混合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大學物理的學習興趣[1]。李老師還提出,在信息技術、互聯網+發(fā)展迅速的今天,在非物理專業(yè)大學物理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發(fā)散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梁日芳老師也認為,在非物理專業(yè)大學物理教學中運用分析思維導圖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3]。另外,還有許多高校物理老師在大學物理課程中融入思政,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力量,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4-7]。本文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根據本人的教學經歷,從學生和老師角度出發(fā),分析并歸納了非物理專業(yè)學生學習大學物理存在的現狀,并就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希望能提高非物理專業(yè)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效果。
首先,據我校本??茖I(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可知,我校非物理專業(yè)開設大學物理課程的專業(yè)有: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制藥工程、化學工程、食品科學、應用化工技術等專業(yè),開設的課時有64、48、32 個課時。在招生目錄中可知,這些專業(yè)中有些專業(yè)(像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的學生是文理兼收的。其次,據調研所知,我們學校的老師主要采用老師主講、學生聽課的方式上課。再次,教師使用的教材是淵小春主編的《大學物理》,里面所含內容多(總共二十四章)。在面對課時不一致、內容多、任務緊、學生基礎薄弱、上課方式單一等現實問題的情況下,非物理專業(yè)學生學習大學物理具有如下現狀:
對于從文科招進來的學生,其基本的物理知識都很薄弱。例如:筆者教學實踐中發(fā)現,有一部分學生對于牛頓的三大定律不理解,對于簡單的物體(例如在斜坡上靜止的物塊)不會進行受力分析等。其次,非物理專業(yè)的大學物理課程基本上是被安排在大一下學期,此時的學生還沒上完高等數學,對于在求解大學物理計算題中需要用到的數學知識(微積分、矢量等)尚不會運用。例如:質點沿x軸運動,其加速度和位置的關系為a=2+6x2,a的單位為 m·s-2,x的單位為m.質點在x=0處,速度為 10m·s-1,試求質點在任何坐標處的速度值。在這道題中,我們需要對加速度進行積分求速度,但是很多同學不會積,究其原因是不會運用積分變量替換。
非物理專業(yè)學生對于大學物理這門課程的理解存在偏差,他們會認為這不是我的專業(yè)課,只求考過取得學分就好了,從而把大多數時間放在專業(yè)課上,對于大學物理,既不感興趣,也不會深入學習這門課。
一方面由于大學物理這門課程難度大,另一方面由于非物理專業(yè)學生基礎薄弱,對學習大學物理這門課的觀念有偏差,所以非物理專業(yè)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主動性較差。很少有學生會在課前預習,課后他們也不會對學過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做系統(tǒng)的歸納、總結。有些學生因課程難度大而掛科,甚至重修,因此對大學物理的學習失去信心,從而更加不會主動去學習。
老師大多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大學物理教學形式——主要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這種課堂形式使得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無法達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的目的,并且容易使學生走神和產生疲倦。
本學校非物理專業(yè)學生采用的教材是淵小春主編的《大學物理》,里面所含內容多(總共二十四章,包括力學、電磁學、熱學、振動、波動、光學以及近代物理基礎)。老師為完成教學任務,上課講得飛快,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往往很難跟上節(jié)奏。
同一個老師承擔多個專業(yè)的大學物理課,但基本上是使用同一份教學大綱,沒有靈活性。
想要學好這門課,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因此,針對以上存在的幾種師生現狀,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在大學校園里,時??吹酱髮W生存在這樣的現象:①上課遲到、早退;②課堂倒頭大睡、低頭玩手機等。為改變這種糟糕的現象,教育部接連發(fā)布了《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意見》和《關于一流本科教育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集中的主題是“讓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性學習,先讓學生看本章小結,然后帶著本章小結中的知識點,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對照課本進行預習,上完課后讓學生自己對本章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并寫在筆記本上上交,作為期評成績的一部分。對于高等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教師可以單獨給他們布置需要用到高數知識計算且由淺到深的計算題給他們做。一方面,通過做題加深他們對高數運用在大學物理上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由淺到深的計算題可以增加他們做題的成就感。這種被動式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忙起來,以被動促主動,激起學生學習的斗志。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思政教學。例如,教師在講第一章質點力學中的牛頓運動定律時,可以適當地引入最新的中國航天科技成果(例如播放天問一號升空的視頻),同時給學生講解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內涵、講述科學家的故事等。如此,不僅能讓學生知道學習物理知識的用處,增加學習的興趣,還能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效果好不好,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授課方式單一,必然會讓學生覺得沉悶,而多樣且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則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課堂效率。
①故而知新式教學。
由于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所以老師應放棄對教學任務完成的盲目追求,而適當地放慢上課進程。為了基礎比較弱的學生學習有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每次在上課前重溫上一次的知識點進行教學,與學生一起進行總結、歸納。例如:在第一篇力學中,對求變力做功、變力的沖量以及第二篇電磁學中對于求連續(xù)帶電體的電場(分三種:電荷線分布dq=λdl,電荷面分布dq=σdS,電荷體分布dq=ρdV),分別是先取位移元dr、時間元dt計算元功dA、元沖量dI和電荷元dq,然后再積分求解。像這種類似的解題方法,要進行總結、歸納,如此才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鞏固基礎知識,并越學越有成就感。
②理論講解與觀看視頻結合式教學
如果在課堂上整節(jié)或整章知識點都是老師在講解,沒有留點時間給學生思考,那必然會讓學生產生疲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采用講解與觀看視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例如:在講緒論中物理學家時,教師可以給同學們找一些介紹物理學家的視頻觀看,如何澤慧這位核物理學家的故事。這樣,學生可以邊看視頻邊思考,比老師主講效果更好。
③靈活使用教學大綱
由于一個老師擔任多個專業(yè)的大學物理課,課時不一樣,專業(yè)不一樣,因此,需要靈活使用教學大綱。教師要制定好哪些章節(jié)需要重點學習,哪些章節(jié)可以放在次要位置。
對于非物理專業(yè)學生來說,想要學好大學物理依然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如今,非物理專業(yè)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方案變得多種多樣,本文主要從師生角度出發(fā),嘗試找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并進行教學實踐,讓學生學有所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