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第六人民醫(yī)院護理部,遼寧 本溪 117000)
肝硬化是一種以肝細胞廣泛變性為主要表現(xiàn)的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晚期患者多伴有上消化道出血、電解質紊亂、肝性腦病等嚴重并發(fā)癥[1]。由于患者患病時間長、患者機體條件差,社會角色缺失,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對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負性情緒一方面會降低機體免疫力,導致機體應激功能減退,造成出血加重[2];另一方面患者發(fā)病后心理負擔加重,抑郁等情緒難以緩解,臨床治療效果差。護理時臨床疾病治療的重要內容,通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可及時調節(jié)患者心理壓力,保證治療效果。我院通過應用心理護理對策治療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取得不錯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治療140例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70例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及入院健康教育,其中男42例,女28例,平均年齡為(41.36±8.59)歲,平均病程(10.29±6.47)個月;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14例,初中、高中26例,大學及以上30例。觀察組70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心理護理措施,其中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齡為(41.65±7.89)歲,平均病程(10.39±5.85)個月;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16例,初中、高中28例,大學及以上26例。對比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依據(jù)2018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修訂的《肝硬化腹水及相關并發(fā)癥的診療指南》[3]明確診斷。②患者及家屬同意本次研究并完成本次試驗研究。排除標準:①伴有腎肺腦組織功能重度不全患者。②伴有惡性腫瘤及精神異常患者。
1.2 護理方式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常規(guī)體溫監(jiān)測、吸氧及無菌操作等,對照組重點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通過依照該疾病自身特點,向患者介紹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一般情況,減少患者顧慮,特別要向患者及家屬強調疾病誘因及住院注意事項,減少住院期間出現(xiàn)感染及壓瘡風險。做好患者出院前健康指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是臨床急癥,但后期恢復緩慢,指導患者住院及出院后運動、飲食及睡眠,做好出院后隨訪工作。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內容,具體包括:
1.2.1 制訂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 由于患者社會角色、文化程度、病情嚴重程度等不同,患者入院后應通過詢問病史等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制定合適的心理護理內容,減少患者因經(jīng)濟壓力、疼痛、預后恐懼等因素對患者治療的影響。
1.2.2 減輕患者臨床癥狀 通過藥物等方式緩解患者疼痛等癥狀,與患者及家屬多交流,了解患者需求,解決患者生理疼痛不適及心理負擔,與患者交流時有耐心,多傾聽,減少專業(yè)詞匯使用,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消除悲觀、恐懼等情緒[4]。
1.2.3 家庭及社會支持 組織患者家屬及親友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多對患者進行探望,治療時如條件允許盡可能使患者家屬或親友陪同,消除患者孤獨等情緒,鼓勵患者適當參加醫(yī)院與社會活動,感受自我價值,增加自己對預后自信心。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包括患者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其中,SCL-90量表[5]包括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多種內容,歸納總結為軀體化癥狀、人際關系、心理情緒及心理需求4個方面。分數(shù)越低提示患者身體越健康;護理滿意度是患者通過電話、家庭隨訪時關于住院期間護理態(tài)度、護理方式、相關操作、護理查房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評分,總分100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90分為一般滿意,90分以上為滿意,計算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納入到SPSS20.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經(jīng)t檢驗后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應用χ2檢驗后用[n(%)]來表示,P<0.05為數(shù)據(jù)差異有顯著性。
2.1 護理前后SCL-90量表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軀體化癥狀、人際關系、心理情緒及心理需求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CL-90各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各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隨訪護理滿意人數(shù)66例,對照組患者隨訪護理滿意人數(shù)57例,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4.29%(66/70)高于對照組的81.43%(57/70),P<0.0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CL-90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CL-90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各指標相比較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各指標相比較,bP<0.05。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進行性下降,使患者生活質量隨之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臨床最常見并發(fā)癥之一[6]。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會直接產(chǎn)生恐懼心理,進而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情緒,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治療效果差。有文獻報道[7],藥物治療結合合理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預后。
入院健康教育是通過告知疾病知識,規(guī)避疾病誘發(fā)及加重因素來穩(wěn)定患者病情;心理護理則是通過有效溝通、改善患者疼痛癥狀、家庭支持等多方面改變患者精神心理狀態(tài)。將二者相結合可以有效疏緩患者負性情緒,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后軀體化癥狀、人際關系、心理情緒及心理需求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各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原因是: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發(fā)病后,因恐懼、不安等使機體應激反應強烈,導致血壓升高,自身止血能力降低[8-9]。發(fā)病時的瀕死感進一步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使多數(shù)患者伴有抑郁等情緒。另外,疼痛也會使患者血壓升高,主觀體驗差,止難困難[10-12]。入院健康教育通過讓患者進一步了解肝硬化疾病知識,結合自身病情規(guī)避出血因素。個性化心理護理模式通過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除疾病本身之外的心理負擔,盡可能消除患者心理癥結以及不安情緒,減少患者機體應激,及時給予患者鎮(zhèn)痛藥物,做到出血預防,中斷疾病進程。心理護理強調患者家屬、親友、科室醫(yī)護人員、社會等共同參與,為患者在治療期間營造一個舒適、輕松的治療環(huán)境,使患者盡可能忘記疾病痛苦體驗及自身患者角色,為患者出院后盡快融入社會打下基礎[13-14]。本文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患者滿意度為94.3%(66/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4%(57/70),P<0.05。提示心理護理模式使患者及家屬更加認可護理工作,提高臨床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半有明顯人際關系障礙及負性情緒,通過心理護理結合健康教育與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可以改善患者情緒,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同時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