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君,林華*,王義安,覃輝,Kong CHHUON
1. 桂林理工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2. 柬埔寨技術研究所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學院,柬埔寨 金邊 12000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Swartz)是中國境內首次發(fā)現(xiàn)的濕生鉻超富集植物(張學洪等,2006),其具有多年生、繁殖能力強、單位面積生物量大、生長迅速、適合生長在潮濕和水生環(huán)境中,且一年內可多次收割等特點。因此,李氏禾是實現(xiàn)植物修復技術的一種理想植物。磷是組成植物體內細胞原生質的元素之一,對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有重要作用;且是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重要元素,參與能量轉移過程(張存款,2018)。磷濃度影響著光合作用,過高或過低的磷濃度都不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楊晴等,2006)。缺磷會導致葉綠素含量降低,最終導致光合速率降低(Jacob et al.,1991;張永麗等,2004)。過量磷會減少植物對銅的吸收或形成Ca-P難溶鹽導致植物缺鈣(陳屏昭等,2004;郭延平等,2002)。
李氏禾作為鉻的超富集植物對銅同樣有超富集效果(滿向甜等,2019)。施加適量的磷對提高生物量和重金屬含量有促進作用(Huang et al.,2018;姚詩源,2019),但不同種類的磷肥的化學性質和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陳青云等(2013)證明不同磷肥種類對蔬菜中重金屬累積有一定的影響,劉昭兵等(2012)證明鈣鎂磷和過磷酸鈣降低水稻莖葉和糙米中鎘含量的效果最好,由此看出磷肥種類對植物對重金屬的累積存在某種作用,但哪種磷肥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植物累積重金屬的量還需實驗確定。本研究通過比較幾種常見的磷肥對李氏禾生長、重金屬累積以及蛋白質、丙二醛、葉綠素、抗氧化酶等生理響應的影響,來確定效果最佳的磷肥類型,探討可能磷肥種類對李氏禾對銅、鉻累積的影響。
實驗所用的李氏禾采自廣西省桂林市雁山鎮(zhèn)的農戶魚塘邊,未受重金屬污染。采回后選取生長一致的李氏禾用清水清洗凈根部至無淤泥后,然后置于15 cm直徑的圓形塑料瓶中,加入25%全Hoagland營養(yǎng)液,置于人工氣候箱中(光照周期14 h、白天25 ℃晚上20 ℃,相對濕度70%—75%,光照強度7000 Lx)。7 d后進行銅、鉻處理。配制去磷霍格蘭營養(yǎng)液(具體配方見表1)。分別加入4種不同的磷肥:磷酸氫二銨(DAP)、磷酸二氫銨(MAP)、磷酸氫鈣(DCP)、過磷酸鈣(SSP),每種磷肥分別設置 4組處理:A組(無磷,0P,0 mg·L-1),B 組(低磷,1/2P,11.38 mg·L-1)、C組(中磷,1P,22.76 mg·L-1),D組(高磷,2P,45.52 mg·L-1),設置兩組對照組(CK1為無磷無銅鉻培養(yǎng),CK2為無銅鉻培養(yǎng)),每組處理均采用重鉻酸鉀及五水硫酸銅進行配制成10 mg·L-1Cr(Ⅵ)和10 mg·L-1Cu(Ⅱ)的水溶液進行進行復合處理。每個實驗處理重復3次,每個重復20—25株植物。處理15 d后收獲李氏禾并進行重金屬含量、葉綠素含量、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測定。在培養(yǎng)期間,每3天添加一次去磷Hoagland營養(yǎng)液以保持營養(yǎng)物質濃度和種類。收獲時,先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再用20 mmol·L-1EDTA-2Na浸泡并用超聲波震蕩去除表面附著的重金屬,最后用去離子水清洗。
表1 去磷霍格蘭營養(yǎng)液配方Table 1 The formula of modified Hoagland’s nutrient solution without P
1.2.1 株高、生物量
利用直尺隨機測量(周品成等,2019)李氏禾株高。每盆隨機選10株李氏禾置于烘箱,65 ℃烘干48 h至恒質量(陳方圓等,2020),得到植物干質量,即生物量。
1.2.2 元素含量
收獲時,取培養(yǎng)液并用0.45 μm濾膜過濾,用電感耦合等離子光譜儀(ICP)測定銅和鉻的濃度。將李氏禾根部用去離子水清洗干凈后置于烘箱,溫度調整為105 ℃,時間為30 min,這一步是為了保持植物葉片中化學成分不發(fā)生轉變和消耗,通過殺青及時終止植物體內氧化酶的活性,而后溫度調整為75 ℃烘干至恒重,粉碎。利用HNO3-H2O2濕法消解,用ICP測定李氏禾植株根、莖和葉部的Cu含量。
1.2.3 生理指標
葉綠素含量測定采用乙醇勻漿,分光光度法測定,取0.1 g植物葉片鮮樣,在黑暗中加10 mL無水乙醇進行勻漿,10000 g離心10 min,在470、649、665 nm測量上清液的吸光度。根據Dijk et al.(1988)的描述計算葉綠素濃度;
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ath et al.(1968)描述的方法,用5%三氯乙酸勻漿,0.67%硫代巴比妥酸(TBA)提取,在波長532、600 nm處測定吸光度;
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染色法(張志良,2009),595 nm波長下測定;
POD活性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張志良,2009),在波長 470 nm測定;CAT活性采用紫外吸收法(Song et al.,2007),在波長240 nm下測定;SOD活性測定采用氮藍四唑(NBT)光化還原法(張志良,2009),在560 nm波長下測定。每個指標測定進行3個重復。
所有數(shù)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處理,統(tǒng)計分析采用軟件SPSS 24.0 LSD法進行差異顯著分析。
株高和生物量是反映植物生長狀態(tài)和對重金屬耐性強弱的重要指標。與 0P處理組相比,各磷肥處理組對李氏禾生物量和株高(表2)均有顯著作用。低、中、高磷酸鹽濃度處理組均以 DAP處理組生物量和株高最大,分別達到了6.491、7.406、9.260 g和53.667、56.533、59.067 cm。與0P處理組相比,施用磷肥的李氏禾株高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各組間的差異性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各磷肥處理組的生物量相對于對照顯著(P<0.05),且各組間的差異性均達到顯著水平。其中 DAP、MAP、DCP處理組間生物量達到極其顯著水平(P<0.01)。
表2 不同磷肥處理李氏禾的生物量和株高Table 2 Biomass andplant height of L. hexandra with different phosphate treatment
由表3可知,施用SSP的處理組的李氏禾對重金屬鉻的富集最高。并在磷質量濃度為 22.76 mg·L-1時達到最大,根、莖、葉中鉻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 828.08、202.00、64.00 mg·kg-1,SSP 組李氏禾地下和地上部分鉻富集量均高于對照和其他磷肥組,且差異性顯著(P<0.05)。
表3 不同磷肥處理李氏禾根、莖、葉中的Cr含量Table 3 Cr concentration in root, stem and leaf of L. hexandra with different phosphate treatment
由表4可知,施用SSP的處理組的李氏禾對重金屬銅的富集最高。并在中磷時達到最大,根、莖、葉中銅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 674.125、89.250、57.750 mg·kg-1,SSP組李氏禾地下和地上部分銅富集量均高于對照和其他磷肥組,且差異性顯著(P<0.05)。
表4 不同磷肥處理李氏禾根、莖、葉中的Cu含量Table 4 Cu concentration in root, stem and leaf of L. hexandra with different phosphate treatment
如表5所示,施用DAP組的李氏禾葉綠素含量在所有處理組中最高。這是由于氮元素是葉綠素的重要組成元素,可能是由于MAP中氮元素含量最高,這更加有利于李氏禾進行光合作用和葉綠素的合成。在低、中、高磷酸鹽水平下,相比于 0P處理組,DAP組李氏禾葉綠素含量分別增加了49.48%、70.81%和136.08%;與DCP組和SSP組相比分別提高了 28.68%、35.19%、71.51%和22.02%、27.55%、61.52%,并與其他各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DCP和SSP中無氮元素,所以相應的葉綠素含量均小于其余含氮元素的兩個處理組。
表5 不同磷肥處理李氏禾葉中的葉綠素含量Table 5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in L. Hexandra leaves with different phosphate treatment
如表6所示,各磷濃度處理組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均與0P處理組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DAP組李氏禾蛋白質含量在所有處理組中最高,這與葉綠素研究結果相同。在低、中、高濃度磷酸鹽處理水平下,DAP組李氏禾蛋白質含量達到最大,相比于 0P處理組,分別提高了 38.10%、50.00%和84.52%;而SSP處理組李氏禾可溶性蛋白的促進作用最小,相對于 0P處理組,分別提高了 7.23%、20.48%和28.92%。MAP和DCP處理組效果處于以上兩者之間,且隨著磷酸鹽濃度的增加,均出現(xiàn)上升趨勢。
表6 不同磷肥處理李氏禾葉中的蛋白質含量Table 6 The content of protein in L. Hexandra leaves with different phosphate treatment
由表7、8可知,各處理組丙二醛含量均低于0P處理組,其中NH4HPO4處理組在中磷時出現(xiàn)最小值,且與其他處理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此時李氏禾細胞受到的損傷最??;在低、中、高磷酸鹽處理水平下,NH4HPO4處理組李氏禾丙二醛含量分別降低了14.10%、19.40%和3.35%,有效的緩解了銅、鉻對李氏禾的傷害。各磷濃度處理組SOD酶活性均與 0P處理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隨著磷濃度增加,低、中、高磷酸鹽處理組 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相較于 0P處理組,各種磷肥處理組的李氏禾葉片中的 SOD活性均有提高,其中SSP處理組促進效果最好,分別增加了62.41%、72.07%和24.10%。隨著磷濃度的提升,李氏禾葉片中的 POD酶活性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在磷質量濃度為22.76 mg·L-1時葉片中POD酶活性達到最大,此后呈明顯下降趨勢,在45.52 mg·L-1時POD酶活性減小。與0P處理組相比,SSP處理組的促進效果最好,當磷質量濃度為22.76 mg·L-1時均達到最大,分別增加了 37.81%、73.76%、38.82%。所有處理組中 CAT酶的活性都隨磷濃度增加出現(xiàn)先增后降的趨勢,且SSP處理組均達到最大,與0P處理組相比,SSP處理組李氏禾CAT酶活性分別增加了25.64%、43.23%和21.75%。
表7 不同磷肥處理李氏禾葉中的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Table 7 The content of MDA and the activity of SOD in L. Hexandra leaves with different phosphate treatment
表8 不同磷肥處理李氏禾葉中的POD、CAT活性Table 8 The activity of POD and CAT in L. Hexandra leaves with different phosphate treatment
磷是植物的組成成分之一,也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必需元素,在植物代謝、酶活性調節(jié)、光合作用等方面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磷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理生化調節(ji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Rao et al.,1990;賀軍軍等,2016)。在本實驗中,與 0P處理組相比較可知,磷肥處理組李氏禾的株高均存在顯著性差異,DAP處理組的李氏禾株高和生物量最大。隨著營養(yǎng)液中磷濃度的增大,李氏禾株高和生物量都呈上升趨勢,說明施加磷肥明顯促進植物生長。這一結果與Huang et al(.2013)、Singh et al.(2015)和 Dai et al.(2017)的研究一致。DAP和MAP含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元素氮和磷,相對其他2種磷肥而言更有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這可能是導致DAP和MAP處理組株高和生物量大于其他兩組的原因(Zhang et al.,2017)。此外,施加磷肥降低了重金屬對植物的脅迫,并有助于葉綠素的形成從而葉綠素增加(Bustingorri et al.,2017;楊晴等,2006)。
植物體內可溶性蛋白大部分是參與植物生理代謝的酶類,可溶性蛋白是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標,其含量可以反映出植物體總代謝程度(王英,2018),也可以衡量植物在某種條件下是否會發(fā)生重金屬脅迫。Hartley et al.(2001)證明砷誘導的氧化應激在植物中引起許多毒性效應,使可溶性蛋白質含量降低。而Kamran et al.(2018)證明加入磷酸鹽可以有效減輕砷的毒性。在本研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隨供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磷供給濃度最大時值最高,這與孫海龍(2005)得出的結論相同。DAP和MAP處理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其他0P處理組,這可能是因為磷會促進植物對氮元素的吸收,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提高了葉片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可能是適宜磷能促進植物體內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的同化;磷又可以加強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會形成多種有機酸,從而轉化為氨基酸,使蛋白質含量升高,在進一步合成蛋白質中,ATP又是能量的供應者(馬佩玲,2018)。
作為農業(yè)生產中增加產量的一種重要方式,施肥也可用于加強植物修復(廖曉勇等,2007)。Barrutia et al.(2009)報道了施肥極大地刺激了植物的生長并提高了植物富集的效率。Zhou et al.(2020)證明施加磷肥可以有效提高植物對銅的吸收。在本研究中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現(xiàn)象,施加適量的磷肥能有效地增加李氏禾對銅、鉻的富集量,添加過磷酸鈣的實驗組銅、鉻的富集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組,可能是過磷酸鈣水溶液為弱酸性,而重金屬銅、鉻可能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了共沉淀作用,導致營養(yǎng)液中有效銅、鉻含量降低,并且pH還可能影響了Ca離子通道轉運銅、鉻。王寶奇(2007)的研究證明隨著土壤pH的升高,重金屬銅鋅共沉淀作用,大多以沉淀態(tài)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有效性顯著下降。田靜等(2014)證明單一元素銅和鉻處理的李氏禾對銅、鉻的吸收與鈣離子通道有關。李氏禾重金屬富集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相關研究也有類似情況(Zhang et al.,2007;陳俊等,2008)。
當植物處在逆境條件下,會直接或間接形成過量ROS,而ROS對細胞內的膜系統(tǒng)、脂類、蛋白質和核酸等大分子存在破壞作用(鄭榮梁,2007)。丙二醛(MDA)含量越高,說明植物細胞膜質過氧化程度越高,細胞膜受到的傷害越嚴重(李兆君等,2004;王曉維等,2014)。本實驗中,與對照組X相比,在銅、鉻脅迫下MDA含量降低,說明重金屬毒性降低。Dai et al.(2017)證明,施加磷肥能降低鎘脅迫下李氏禾葉片中丙二醛的含量,這與本實驗結果類似。施加磷肥后,抗氧化系統(tǒng)被激發(fā)以消除ROS,這與丙二醛含量降低有關(Zhou et al.,2020)。超氧化歧物酶(SOD)、過氧化物酶(POD)等可清除有害的體內活性氧保護植物細胞免受活性氧的損傷(顧艾博,2014;唐茜等,2009),從而保護植物的膜系統(tǒng)。在植物受到重金屬脅迫時,POD和CAT酶活性會改變,從而間接反映植物受傷害的程度(潘芳慧等,2018)。本實驗中,在低濃度磷脅迫下,各處理組 SOD活性均有所升高,增加其抗性以適應逆境生長環(huán)境。SOD和POD酶在低、中、高濃度磷處理時呈現(xiàn)先增后降的趨勢,說明SOD和POD酶在低濃度磷處理時對李氏禾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在高濃度磷處理時,活性氧和抗氧化系統(tǒng)平衡被破壞,從而被抑制。
施用不同磷肥能明顯提高銅、鉻污染土壤上生長李氏禾的生物量,其中以施用DAP的效果最好。磷肥的施用對李氏禾吸附銅、鉻均有促進作用,施用SSP的李氏禾各部分銅、鉻積累量均高于其他3種磷肥。施用磷肥減弱了銅、鉻對李氏禾的脅迫,施用DAP的李氏禾葉片中葉綠素含量遠高于其他3組。
李氏禾葉片中的丙二醛隨磷濃度的變化而變化,其中SSP處理組對李氏禾的影響最大。當植物遭受重金屬脅迫時,植物的代謝活動會受到影響,施用SSP時李氏禾葉片中的SOD、POD、CAT含量均在磷質量濃度為22.76 mg·L-1時達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