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張 俊,徐春燕,雷 波
(1.陜西省河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 西安 710021;2.陜西地建關天投資建設有限公司,陜西 寶雞 721000)
渭河發(fā)源于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流經甘肅、寧夏、陜西三省(區(qū)),在陜西省潼關注入黃河,干流全長818 km。渭河源頭至林家村為上游,河長430 km,河道狹窄,河谷川峽相間,水流湍急;林家村至咸陽鐵路橋為中游,河長177 km,河道寬,多沙洲,水流分散,比降2.0‰~0.67‰;咸陽鐵路橋至渭河入黃口為下游,河長211 km,臨潼以下河道較為彎曲,水流較緩,比降0.67‰~0.15‰,河道泥沙淤積嚴重。由于三門峽庫區(qū)泥沙淤積的不斷發(fā)展,渭河下游臨潼以下河段逐步形成了堤防臨背差2 m~4.4 m的“懸河”,河口穩(wěn)定性差,河道擺動頻繁,流域災害性暴雨洪水頻繁,水沙異源特性明顯,加之干支流蓄、引水工程建設和河道采砂的影響,渭河中游河床沖刷下切不斷加劇,近十年來局部河段最大下切達7 m~8 m。涇河是渭河最大支流,發(fā)源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涇源縣老龍?zhí)兑陨系鸟R尾巴梁,干流流經甘肅省平涼、涇川,由長武縣湯渠進入陜西省,于高陵縣陳家灘匯入渭河,境內長258.5 km,河道比降1.40‰,流域面積8605 km2,從陜甘兩省交界的長武縣湯渠村至彬縣早飯頭村涇河大橋為涇河上段,河勢較為平緩;彬縣早飯頭村涇河大橋至張家山水庫為涇河的中段,為峽谷型河道,河勢穩(wěn)定;張家山水庫至涇河入渭口為涇河下段;歷年來災害多發(fā),洪患災害多源于主槽多變、河勢不穩(wěn)。流域防洪安全事關民生幸福,影響河流安全泄洪能力的因素較多,其中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完善率是主要方面,本文通過調研統(tǒng)計渭河、涇河干流防洪工程措施的完善狀況,以河道保證流量作為評估對象,對陜西省渭、涇河防洪能力進行評價。
渭河干流堤防工程多修建于20世紀60年代以后,是在群眾運動修建堤防的基礎上多次加培而成。堤防標準低,抗沖防滲能力差,常常是小水即災。水利部2001年審查通過《陜西省渭河中游干流防洪工程可研》后,國家安排資金實施了部分可研中安排的防洪工程項目,截至到2009年底,僅完成總規(guī)模的30%。2005年國務院批復的《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guī)劃》中安排對渭河下游防洪大堤加高培厚,截至2009年底渭河下游仍有155 km堤防高度達不到設防標準要求,堤防隱患多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堤防防洪能力達不到設防標準要求。歷史上渭河下游是相對沖淤平衡的地下河,三門峽建庫前,沿河除個別渡口及近鐵路河段修有石壩外,尚無河道整治工程,河道主要在一些天然節(jié)點和耐沖土層控制下進行自然演變,河槽過洪能力較大,灘區(qū)沒有防護堤,基本上沒有洪澇災害發(fā)生。隨著三門峽水庫的興建和運用,自1959年開始在庫區(qū)335 m高程以上地區(qū)相繼修建了渭河防護堤。同時,由于泥沙迅速淤積,河床大幅度抬升,原有天然節(jié)點和耐沖土層的控導作用因淤埋而減弱或喪失,河灣畸變,崩灘塌岸不斷;河道比降變緩,主槽萎縮,平槽流量減少,河道擺動加劇,威脅著兩岸堤防、村莊和道路的安全。2010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實施渭河全線綜合整治的戰(zhàn)略決策,通過修筑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灘、調度水量、綠化治污,誓將渭河打造成關中最大的生態(tài)公園、最美的景觀長廊和最長的濱河大道。
渭河綜合整治一期完成后,中下游堤防工程體系基本健全,實現(xiàn)了“常遇洪水不成災、設防洪水保安全、超標洪水有對策”的初步目標。中游現(xiàn)有堤防347.23 km,下游現(xiàn)有干流堤防265.44 km、移民圍堤57.90 km、二華南山支流堤防131.79 km。干流堤頂寬度為12 m~49 m,支流堤頂寬度均為8 m。中游寶雞、楊凌、咸陽城區(qū)段堤防防洪標準為100 a一遇洪水,其余堤防防洪標準為50 a或30 a一遇洪水;下游咸陽城區(qū)段(右岸灃河口以下)、西安城區(qū)段防洪標準為300 a一遇洪水,咸陽城區(qū)段(左岸及右岸咸陽鐵路橋到灃河口段)、渭南城區(qū)段防洪標準為100 a一遇洪水,其余為50 a一遇洪水防御標準;渭河移民防洪圍堤設防標準為華縣站5 a一遇洪水;華縣南山支流堤防設防標準為20 a一遇洪水,華陰南山支流堤防為10 a一遇洪水。渭河下游現(xiàn)有河道整治工程66處,工程總長度137 km,壩垛1377座。渭河流域防洪狀況統(tǒng)計見表1。
表1 渭河流域防洪狀況統(tǒng)計表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根據(jù)歷次洪水災害情況及河道實際需要,涇河干流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河道整治工作。經過治理,涇河干流現(xiàn)有堤防53.09 km,其中長武馬屋、西安涇河工業(yè)園段設防標準為100 a一遇洪水,彬縣縣城、涇河新城段為30 a一遇洪水,鄉(xiāng)村防護區(qū)為10 a一遇洪水。現(xiàn)有河道整治工程19處,其中丁壩41座,磨盤壩35座,順壩260 m,導流堤3處1884 m。涇河流域防洪狀況統(tǒng)計見表2。
表2 涇河干流防洪狀況統(tǒng)計表
河流防洪指標(FLD)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FLD為河流防洪指標;RIVLn為河流n的長度,評估河流根據(jù)防洪規(guī)劃劃分的河段數(shù)量;RIVBn根據(jù)河段防洪工程是否滿足規(guī)劃要求進行賦值:達標,RIVBn=1;不達標,RIVBn=0;RIVWFn為河段規(guī)劃防洪標準重現(xiàn)期(如100年)。
防洪指標評價標準見表3。
表3 防洪指標評價標準
當評估河段保證流量等于、大于設計流量或設計流量等于、大于規(guī)劃流量時,該河段防洪標準滿足規(guī)劃要求。
對表1中渭河各斷面保證流量分析可知,渭河中游寶商橋斷面(312#)左右岸保證流量4730 m3/s,較設計流量低2460 m3/s,未達到設防標準;咸陽水文站斷面(148#)左岸保證流量5200 m3/s,較設計流量低4500 m3/s,不滿足設防標準;渭河下游保證流量總體較2011年有明顯增長,防洪大堤各控制斷面均超過設計防洪能力,滿足設防標準。依據(jù)表3評價標準,渭河河流防洪指標FLD為89.26%,賦分為71.3分,屬于健康狀態(tài)。
分析表2中涇河各斷面規(guī)劃流量及設計流量,結合涇河各河段的規(guī)劃防洪標準和堤防現(xiàn)狀情況分析,可知,涇河干流堤防除上游段鴨河灣、高渠村、姜渠等農防段未滿足設防要求,其他堤防(包括已建和在建)均滿足設防標準。依據(jù)表3評價標準,涇河河流防洪指標FLD為93.38%,賦分為91.90分,為理想狀態(tài)。
總體來看,渭、涇河的防洪能力是健康的,但渭河干流寶雞、咸陽城區(qū)段仍存在未達標堤段;涇河彬縣縣城、涇河新城段為30 a一遇洪水,鄉(xiāng)村防護區(qū)為10 a一遇洪水,標準偏低,上游彬縣部分農防堤防未達標;西安涇河工業(yè)園段設防標準為100 a一遇洪水,但工程面貌差、管護不力,實際過洪能力有待復核。
河流防洪安全保障目標尚未實現(xiàn),后續(xù)需要繼續(xù)健全體系、提高標準、補齊短板、加強區(qū)域綜合治理、完善水沙調控體系,提升流域防洪能力,推動幸福河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