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智慧
(晉能控股煤業(yè)集團朔州煤電園區(qū)建設管理公司,山西 朔州 036000)
新村煤業(yè)8105 工作面為綜采工作面,主采3#煤層,平均煤厚3.2 m,平均傾角3°,工作面走向長1500 m,傾向長230 m。工作面基本頂為平均厚度29 m 的砂巖,直接頂為平均厚度2.4 m 的泥巖,直接底為平均厚度4.9 m 的泥巖及高嶺質巖,屬于近水平開采。8105 綜采工作面于切眼向外1321 m處揭露斷層,影響范圍為切眼向外1321~1390 m 處。大斷層平剖面圖如圖1。
2.1.1 2105 巷支護強化技術
2105 巷位于工作面東側,巷道周圍均為未開采煤巖體。在工作面回采至斷層影響范圍時,實時觀察巷道頂板應力狀況,斷層影響范圍內的原巷道支護材料不得回收,在工作面回采至切眼向外1311~1340 m 處時,需對巷道支護進行強化加固,保證工作面回采時巷道的穩(wěn)定性。在2105 巷內進行懸吊工字鋼梁、打設井字形木垛、填充抗壓材料羅克休以及噴漿加固等方式構筑人工假頂[1-2]。
巷道支護強化布置及支護參數如圖2。首先采用腳手架及Ф50 mm×6 m 的鋼管打設施工平臺,在巷道頂板打設錨索進行工字鋼梁橫向懸掛;然后采用Ф18 mm×1.2 m 螺紋錨桿穩(wěn)固工字鋼梁,并采用鋼筋網對懸掛工字鋼進行鋪設扎連,隨后打設井字形木垛,填充抗壓材料羅克休;最后進行噴漿封閉。在進行巷道支護強化時需要注意不得阻礙巷道通風。
2.1.2 5105 巷加強頂板管理
5105 巷位于工作面西側,臨近2103 采空區(qū)。當工作面回采至斷層影響范圍時,要嚴密觀察巷道頂板變形情況,若出現明顯裂縫或破碎現象,在巷道近采空區(qū)側巷幫距底板2 m 處打設一排錨桿進行支護,同時在距切眼1370~1410 m 處以間距3.2 m、排距2 m 補打錨索,錨索采用Ф17.8 mm×8 m、Ф17.8 mm×7 m、Ф17.8 mm×6 m型號錨索各一根,呈品字形打設。補充打設錨索布置圖如圖3。
圖1 大斷層平剖面圖
圖2 巷道支護強化布置及參數
圖3 補充打設錨索布置圖
2.1.3 支架機道寬度調整
工作面回采至斷層影響范圍時,切眼內45#支架至56#支架之間將會受斷層影響,頂板破碎較為嚴重。為了保證工作面生產時頂板安全,將45#支架至56#支架之間的支架機道調整為2 m,采用追機帶壓移架的作業(yè)方法壓縮空頂范圍及空頂時間,確保工作面過斷層時的安全生產[3-4]。
2.2.1 偽斜調整
為在工作面過斷層時減少其對工作面回采安全的影響,同時降低采煤的含矸量,結合工作面內綜采設備性能參數及地質條件,在工作面回采至過斷層時,機頭端推進速度與機尾端推進速度調整為3:1,直至工作面頭尾推進距離相差15 m 時頭尾同步推進,使工作面過斷層時與斷層間的夾角達到19°。當工作面回采通過斷層后,機頭機尾按1:5的推進速度調整,最終達到工作面頭尾相對平齊[5-6]。
2.2.2 仰斜破頂過斷層
根據8105 工作面地質資料及巷道實際條件,切眼向外1330~1390 m 為上坡段,刮板機在垂向上可彎折角度在±3°之間,所以,工作面在回采時需要保證機頭至機尾之間保持坡度平緩。8105 工作面在過斷層時,可從工作面機頭端直接破頂,工作面中部以及尾部平緩推進,當機尾端最后40 架揭露斷層后,由機尾端再次破頂推進,直到工作面推過斷層。工作面整個過斷層推進流程以割三刀為一個循環(huán),每循環(huán)斜上割兩刀,平割一刀,可使工作面破頂0.2 m,經過25 個循環(huán)共計75 刀后,共計破頂5 m。期間,工作面采高保持在3.5 m,至工作面回采至切眼向外1390 m 處,順利通過斷層。仰斜破頂過斷層示意圖如圖4。
圖4 工作面仰斜破頂過斷層
2.2.3 推進方式優(yōu)化
8105 工作面內揭露的斷層上盤巖性為細砂巖,特征呈白色,下盤巖性為砂質泥巖,特征呈深灰色。斷層上盤細砂巖厚度在108 架至132 架之間范圍較厚,均厚2 m,其余都在0.6 m 以下。斷層下盤為砂質泥巖,巖性較為松軟,易切割。為使巖石粒度降低,采煤機開動率提升,將原雙向采煤方式調整為單向采煤,同時減小割煤深度并隨機帶壓移架,采煤機上行割頂煤,下行清浮煤,采煤機平均每日更換截齒率僅為10%,較之通過放炮破巖時的成本大幅降低,而且還保證了工作面回采時的效率及安全。
工作面在推進過程中,當揭露的白色細砂巖厚度超過1.4 m 時,可采用巖層預裂技術對揭露巖層進行預破碎。由于新村煤業(yè)在此之前沒有應用巖層預裂技術的先例,因此沒有經驗數據可供參考。為了保證巖層預裂技術能夠達到預想效果,綜合考慮巖層特性、綜采設備性能及采煤工藝,制定兩套巖層預裂方案。當對細砂巖進行巖層預裂時,設計預裂孔徑為42 mm,孔深為2.4 m;對砂質泥巖進行巖層預裂時,設計預裂孔徑為42 mm,孔深為1.6 m。巖層預裂方案如下:
(1)當揭露的細砂巖厚度為0.6~0.8 m 時,在揭露巖層上打設一排預裂鉆孔,0.5 m 孔距,單排布置;揭露的細砂巖巖層厚度為0.9~1.4 m 時,在揭露巖層上打設兩排預裂鉆孔,0.5 m 孔距,品字形布置;揭露的細砂巖巖層厚度為1.5~2.6 m 時,在揭露巖層上打設三排預裂鉆孔,頂底板1 m 孔距,五花型布置。頂板下預裂孔鉆以20°仰角打設,中間預裂孔垂直巖層打設,底板上預裂孔以10°俯角打設。砂質泥巖揭露部分打設單排預裂孔,0.8 m孔距布置。
(2)方案2 預裂孔布置方式與方案1 相同,在方案1 的基礎上,適當調整預裂孔孔距。當揭露的細砂巖巖層厚度為0.6~0.8 m 時,預裂孔間距調整為0.3 m;揭露的細砂巖巖層厚度為0.9~1.4 m 時,預裂孔間距調整為0.35 m;揭露的細砂巖巖層厚度為1.5~2.6 m 時,頂底板孔距調整為0.7 m,并根據巖層的完整情況適當縮預裂孔距。當巖層完整性較好時,孔距減小至0.6 m,同時增加100 mm 底孔與底板之間的間距,減少15 mm 頂孔與頂板之間的間距。巖層預裂孔布置如圖5。
圖5 巖層預裂孔布置圖
8105 工作面在過斷層期間,均對以上兩種巖層預裂方案進行了應用試驗,通過在工作面中的應用實踐可知,方案2 的實用效果更好,巖石破碎程度比方案1 高74.5%,采煤機日均截齒更換率比方案1 低40%,能夠有效提高工作面回采速度,降低材料投入,方案2 的巖層預裂效果更為顯著。
對巷道變形觀測發(fā)現,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影響范圍在34 m 以內,受影響較大區(qū)域在9~21 m 范圍。在工作面過斷層期間,2105 巷道頂底板變形量約385~570 mm,兩側巷幫變形量最大為110 mm。5105 巷在經過支護強化之后,頂板無明顯破碎變形,底板變形量約為820 mm,兩側巷幫變形量最大為280 mm。
綜采工作面過斷層技術的應用,保證了8105工作面在過斷層期間的回采安全,增加了工作面177 m 的回采距離,除去洗耗率,增加精煤回采量11 萬余噸,再減去材料使用以及人工費用,可直接為礦井創(chuàng)造3000 多萬元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