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付平
(山西蘭花集團莒山煤礦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8002)
隨著礦山壓力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開采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沿空掘巷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廣泛應用。采用沿空掘巷的理論依據(jù)為:工作面回采結束,采空區(qū)側向上覆巖層運移趨于穩(wěn)定后,在采空區(qū)側向一定范圍內存在低于原巖應力的低應力區(qū),在該區(qū)域內掘進回采巷道,由于巷道布置在采空區(qū)側向低應力區(qū)域范圍內,充分利用低應力區(qū)便于維護巷道的特點。沿空掘巷受掘進及二次采動影響,巷道底板易發(fā)生嚴重的變形破壞,本文分析了3005 綜采工作面回風巷道底鼓特征及破壞原因,給出了巷道支護方案,為沿空掘巷底板支護提供了參考[1-6]。
3005 回風順槽位于3005 綜采工作面北部,巷道設計為矩形斷面,掘進寬度為3.2 m,掘進高度為2.6 m,凈寬3.0 m,凈高2.4 m。巷道沿3003 綜采面采空區(qū)沿空布置,護巷煤柱為8 m,巷道頂板為3 號煤層,煤層上部為泥巖及砂質泥巖,平均厚度為9.27 m,巷道底板為黑色泥巖,平均厚度為3.07 m。巷道原始支護方案為錨桿及錨索聯(lián)合支護,頂板及兩幫錨桿規(guī)格均為Φ22 mm×1800 mm,頂板間排距為900 mm×900 mm,兩幫間排距為900 mm×800 mm;巷道頂板中部布置1 根規(guī)格為Φ17.8 mm×5300 mm 的錨索,排距為1800 mm。
沿空掘進期間3005 回風順槽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形,但相對較小,3005 工作面回采期間巷道底板發(fā)生大幅度底鼓破壞,具體表現(xiàn)情況為:
(1)回采期間在工作面前方30~50 m 區(qū)域內巷道底板發(fā)生大幅度破壞,有較大裂縫,工作面附近底板最大底鼓量980 mm,最大裂隙寬度391 mm,位于工作面靠近煤柱一側。
(2)巷道底鼓為非對稱破壞,其中靠近煤柱幫一側底鼓量大于實體煤幫一側。
(3)巷道底板傾斜明顯,無法滿足工作面輔助運輸要求,在工作面前方30 m 處需要人工起底,起底深度為500 mm,靠近工作面附近巷道發(fā)生二次底鼓,底鼓量增大300~400 mm。
(4)巷道超前支護的單體立柱穿底明顯,導致立柱支護強度降低,進一步加重了巷道底鼓程度。
根據(jù)生產過程中現(xiàn)場觀測,結合巷道實際破壞情況,認為影響巷道底鼓破壞的因素主要有圍巖應力及強度、煤柱寬度和支護方式。
(1)圍巖強度及應力。3005 回風順槽沿煤層底板掘進,巷道底板為黑色泥巖,兩幫及頂板均為3 號煤層。由于底板泥巖屬于軟弱巖層,一方面在掘進及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巷道受兩次顯著采動影響,底板圍巖體的物理力學性質持續(xù)減弱,底板裂隙增大,進一步降低底板框變形能力,導致發(fā)生嚴重破壞變形;另一方面沿空掘進后,巷道承載著復雜的地應力,在應力作用下巷道圍巖持續(xù)發(fā)生破壞變形,表現(xiàn)為在巷道圍巖體最軟弱的底部區(qū)域率先發(fā)生破壞,且破壞程度最大,導致巷道發(fā)生嚴重的變形破壞。
(2)護巷煤柱寬度。沿空掘進后,巷道一側為護巷煤柱,護巷煤柱外側為采空區(qū),另一側為實體煤幫,由于巷道在掘進之前采空區(qū)側向煤柱已受上工作面采動影響而發(fā)生一定破壞,煤柱結構穩(wěn)定性變差,抵抗復雜應力的能力大幅度減小,因此煤柱幫結構穩(wěn)定性對巷道底板破壞變形具有重要影響。
(3)支護方式。3005 回風順槽頂板及兩幫錨桿長度均為1800 mm,底板無支護。由于錨桿有效支護長度較小,在兩次強烈采動影響下極易發(fā)生失效現(xiàn)象,巷道圍巖由原來錨桿支護作用下的三向應力狀態(tài)變?yōu)殡p向應力狀態(tài),巷道圍巖體失去約束作用,應力狀態(tài)持續(xù)惡化,在圍巖體破壞變形過程中進一步增大了巷道底板的破壞程度。此外由于巷道底板無支護,原始自由面在采動影響下極易向巷道空間內部讓壓變形,導致巷道底鼓增大。
沿空掘進3005 工作面回風順槽一側為護巷煤柱,寬度為8 m,另一側為待采工作面?;谝酝拇罅垦芯?,沿空煤柱均為窄煤柱,煤柱寬度不大于8 m,結合礦方實際生產情況,本文在現(xiàn)有的煤柱條件下給出巷道底鼓治理方案。
以往的研究成果和現(xiàn)場實踐表明,錨桿及錨索支護系統(tǒng)可以使巷道圍巖形成一個整體的承載結構體,有效增大巷道圍巖體的峰后強度和殘余強度,對巷道圍巖穩(wěn)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綜合分析3005 回風順槽的實際生產地質條件、圍巖巖性、錨固體性能、巷道用途等因素,確定了如下支護參數(shù)。巷道錨桿支護斷面如圖1。
(1)頂板采用Φ22 mm×2800 mm 型錨桿,每排布置4 根,間距為800 mm,排距為800 mm,中部錨桿垂直于頂板布置,兩側錨桿與豎直方向呈15°夾角,錨桿預緊力在180 kN 以上,扭矩不低于300 kN·m;錨索采用Φ17.8 mm×7300 mm 型高強度鋼絞線,間距及排距均為1600 mm,垂直于頂板布置,錨索破斷載荷不小于350 kN。
(2)煤柱幫錨桿規(guī)格為Φ22 mm×2800 mm,每排布置3 根,間距為800 m,排距為700 mm,中部錨桿垂直于煤柱幫,頂部及底部錨桿與水平方向呈15°夾角,錨桿預緊力大于180 kN,扭矩大于300 kN·m。
(3)煤壁幫錨桿采用Φ22 mm×2400 mm 型螺紋鋼錨桿,間排距為800 mm×700 mm,中部錨桿垂直于幫部打設,頂部及底部錨索與水平方向呈15°夾角,錨桿預緊力大于180 kN,扭矩大于 300 kN·m。
圖1 巷道錨桿支護斷面
3005 回風順槽沿底掘進,巷道底板為黑色泥巖,巖層厚度為3.07 m。在實際掘進過程中出現(xiàn)底板破碎和變形時采取注漿加固措施,保證漿體能夠進入底板裂縫,改善底板巖層力學性能。此外在底板開設卸壓槽,使底板應力得到釋放,減小底板底鼓變形破壞。
3005 回風順槽在掘進過程中采用優(yōu)化支護方式后,對巷道進行了現(xiàn)場監(jiān)測,整個沿空掘進期間巷道頂板最大下沉量為108 mm,底板最大變形量為125 mm,兩幫最大變形量為215 mm。3005 工作面回采期間巷道圍巖變形量如圖2。隨著工作面的臨近,巷道圍巖變形逐漸增大,工作面附近頂板最大下沉量約為250 mm,兩幫累計變形量為425 mm,底板最大底鼓量為350 mm,生產期間無大規(guī)模起底,表明底板底鼓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滿足工作面回風及輔助運輸要求。
圖2 巷道圍巖變形曲線
在分析3005 回采工作面回風順槽底鼓破壞特征的基礎上,分析了巷道底鼓原因并給出了巷道底鼓的治理方案。實踐表明,巷道底鼓治理方案合理,巷道使用效果良好,可以滿足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