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鳴奕,金菊英,陸秋陽
早產兒由于各器官發(fā)育不成熟,出生后需轉入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NICU)進行病情觀察及治療,致使母嬰分離,產婦不能及時母乳喂養(yǎng),導致產婦泌乳延遲或泌乳量減少,影響早產兒母乳喂養(yǎng)率及預后[1]。有研究顯示,影響母乳喂養(yǎng)率的因素較多,不同年齡、學歷、產次及心理狀況的早產兒母親母乳量及泌乳時間也不盡相同[2]。早產兒母親由于對患兒病情不了解容易產生疾病不確定感,從而引起產婦焦慮、抑郁情緒,而不良情緒會影響產婦內分泌功能,導致母乳泌乳量減少或泌乳延遲[3]。有研究顯示,提高早產兒母親自我效能,給予產婦足夠的支持及鼓勵,將有助于減輕產婦疾病不確定感及不良情緒,有助于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4]。因此,本研究探討NICU早產兒母親自我效能、疾病不確定感與泌乳量的關系及影響NICU早產兒母親泌乳量的相關因素,為日后制訂相關措施提供指導,從而提高早產兒母乳喂養(yǎng)率?,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8年6月—2019年6月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82名NICU早產兒母親進行調查,納入標準:①年齡>20歲,已婚,單胎活產妊娠;②早產兒胎齡<37周,病人出生后立即轉入NICU;③產婦無母乳喂養(yǎng)禁忌證,且同意母乳喂養(yǎng);④產婦對本次調查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排除標準:①孕前有內分泌病史、精神疾病史;②出生合并畸形的早產兒;③治療過程中病情惡化或生命垂危的早產兒;④中途轉院或放棄治療的患兒。
1.2 研究方法 采用現(xiàn)況調查法指導入選產婦正確采用吸奶器進行吸奶及正確運用擠奶手法,每日記錄泌乳日志,包括吸奶日期、吸奶開始時間、吸奶持續(xù)時間、每日吸奶次數、每次吸奶量、泌乳啟動時間等,直至早產兒出院。告知產婦盡早開始手法擠奶,3 h擠1次,每次不少于20 min。但產婦自覺乳房突然脹滿并開始大量泌乳時改用手動吸奶器吸奶,吸奶時間以乳汁不再噴出變成滴狀后繼續(xù)吸奶2 min,以確保乳汁能充分吸出。最初手法擠奶以無菌母乳儲存袋收集,吸奶器吸奶時采用帶有刻度的吸奶器收集,將測量后的母乳提供給早產兒食用。
1.3 調查工具
1.3.1 一般調查問卷 該問卷為產科自行設計,問卷包括早產兒母親年齡、孕次、孕期合并癥(包括妊娠糖尿病、妊娠甲狀腺功能減低、妊娠高血壓等)、文化程度、是否有母乳喂養(yǎng)經驗、分娩方式、孕期是否接受過母乳喂養(yǎng)指導、早產兒性別、出生胎齡及出生體重等。
1.3.2 自我效能量表 采用黃海香等[5]編制的育兒自我效能量表進行評價,量表包括綜合評價、新生兒安全、新生兒喂養(yǎng)、健康照顧及促進發(fā)育5個維度,共23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4級評分,總評分0~92分,0~46分為低水平,47~69為中等水平,70~92分為高水平。問卷內容為0.98,Cronbach′s α系數為0.95,提示量表有良好信效度。
1.3.3 疾病不確定感量表 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確定感父母量表[6]進行評價,量表內容包括疾病不可預測性、缺乏信息、復雜性、不明確性等4個維度,共31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5分5級評分,總評分31~155分,總評分31~75分為不確定感低水平,76~120分為不確定感中等水平,121~155分為不確定感高水平。
1.4 調查方法 調查人員在產婦入院時向其講解研究目的、研究意義及配合方式,收集產婦產后7 d平均泌乳量及母乳延遲時間,并在產婦分娩后指導其填寫泌乳日志、一般調查問卷、自我效能量表及疾病不確定感量表,產婦填寫后由調查人員當場回收。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82份,回收有效問卷8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1 早產兒母乳產后7 d平均泌乳量及母乳延遲時間分析 早產兒母親產后泌乳啟動時間為(3.12±0.45)d,產后7 d平均泌乳量為(325.26±21.52)mL。
2.2 不同臨床特征早產兒母親產后7 d平均泌乳量分析 經單因素分析,早產兒母親產后7 d平均泌乳量受產婦年齡、分娩方式、母乳喂養(yǎng)經驗、孕期母乳喂養(yǎng)指導、產婦自我效能、產婦疾病不確定感、早產兒出生胎齡、早產兒出生體重等因素影響(P<0.05)。見表1。
表1 不同臨床特征早產兒母親產后7 d平均泌乳量分析 單位:mL
2.2 NICU早產兒母親自我效能、疾病不確定感與泌乳量及泌乳啟動時間的關系 經Pearson相關因素分析顯示,NICU早產兒母親自我效能與早產兒母親產后泌乳啟動時間及泌乳量呈正相關(P<0.05),而疾病不確定感與早產兒母親產后泌乳啟動時間及泌乳量呈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NICU早產兒母親自我效能、疾病不確定感與泌乳量及泌乳啟動時間關系
2.3 影響NICU早產兒母親產后7 d母乳泌乳量的相關因素 以NICU早產兒母親產后7 d母乳泌乳量為因變量,以影響產婦泌乳量相關因素為自變量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早產兒出生胎齡、產婦年齡、母乳喂養(yǎng)經驗、產婦自我效能及產婦疾病不確定感是影響產婦產后母乳量的因素。見表3。
表3 影響NICU早產兒母親母乳泌乳量的相關因素
3.1 NICU早產兒母親泌乳情況分析 正常情況下足月分娩產婦產后30~40 h即可出現(xiàn)泌乳[7],而本研究中早產兒母親產后泌乳啟動時間為(3.12±0.45)d,表明早產兒母乳存在泌乳延遲的情況。此外,本研究中早產兒母親產后7 d平均泌乳量為(325.26±21.52)mL,明顯低于足月分娩產婦第7天平均泌乳量的700 mL/d。強華[8]指出,產后第7天泌乳量達到500 mL/d是檢驗母乳是否充足的標準,產婦只有產后7 d母乳量≥500 mL/d才能在早產兒離開NICU后獲得更高的母乳喂養(yǎng)率。而本研究中早產兒母親存在明顯母乳喂養(yǎng)延遲及母乳分泌量不足的問題,應引起產科護士重視。
3.2 影響NICU早產兒母親產后7 d泌乳量的相關因素 經多元回歸分析顯示,早產兒出生胎齡、產婦年齡、母乳喂養(yǎng)經驗、產婦自我效能及產婦疾病不確定感是影響產婦產后母乳量的重要因素。①早產產婦由于乳腺發(fā)育不成熟,且促乳素分泌不足,導致乳汁合成及分泌能力差,從而導致產婦泌乳量減少[9]。②年齡>35歲的產婦由于生殖能力衰退,導致產婦體內激素水平偏低,加之高齡產婦產后恢復慢,因此產后年齡會影響其產后泌乳量[10-12]。③對于有母乳喂養(yǎng)經驗的產婦其母乳喂養(yǎng)信心較沒有經驗的產婦強,其母乳喂養(yǎng)積極性高,該類產婦會采取積極的催乳措施,從而促進泌乳量[13-15]。④研究顯示,抑郁、焦慮的情緒會影響機體內分泌代謝,可誘發(fā)體內多種激素水平紊亂,而乳汁的分泌受催乳素、縮宮素等激素調控,內分泌紊亂容易影響相關激素分泌,從而導致產婦泌乳量減少[16]。早產兒由于身體發(fā)育不完善,容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加之產婦與早產兒母嬰分離,產婦容易出現(xiàn)疾病不確定感,而疾病不確定感會加重產婦心理負擔,導致產婦不良情緒加重,從而影響母乳分泌[17]。⑤提高產婦自我效能可增強產婦面對逆境時的信心,有利于產婦采取積極行為進行催乳,從而有助于促進乳汁分泌[18-20]。
3.3 提高NICU早產兒母親產后泌乳量的措施 NICU早產兒母親泌乳量受多種因素影響,醫(yī)護人員可采取措施促進早產兒母親母乳分泌。①產前對產婦進行完善的母乳喂養(yǎng)健康教育,提高產婦母乳喂養(yǎng)意識。②產后指導產婦進食符合高蛋白類食物及具有催乳作用的食物。③分娩后指導產婦盡早開奶,尤其是產后1 h開奶,能有效避免產婦泌乳延遲。④護士除了對產婦進行日常護理外,還應注重產婦心理健康,可通過每天拍攝視頻讓產婦了解早產兒情況,減輕產婦疾病不確定感。同時指導產婦家屬尤其是其丈夫給予其支持及鼓勵,增強產婦自我效能及信心[21]。
3.4 小結 NICU早產兒母親產后泌乳量少、泌乳啟動時間遲,護士在護理工作中除了關注早產兒出生胎齡小及產齡較大的產婦外,還應對產婦加強心理干預,增強產婦自我效能,減輕產婦疾病不確定感,從而提高產婦母乳泌乳量及早產兒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