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兵
(中海油氣(泰州)石化有限公司 江蘇 225300)
使用固體堿替代原本的液體堿所形成的預堿洗,可以達到降低或者消除廢堿液當中存在堿的目的。在近些年的研究過程中,都在針對固體堿對輕質油品當中的硫醇、硫化氫進行了全面的脫除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美國過去的研究中,UOP公司所研究的工作當中,開發(fā)出了含有Mg、Ni、Zn、Al等眾多金屬溶液的養(yǎng)護物固溶體。上述物質可以被應用在生產領域,當作脫臭催化劑載體,或者可以直接當作脫臭催化劑發(fā)揮作用。在當下的分析中,可以將固體當中的氫氧化鈉,涂抹在有機高分子膜所制成的涂抹固體堿,確保可以在使用的過程中,起到吸附煉油廠的堿粘汽油、催化裂化汽油當中所包含的重多硫化氫成分的目的?;谏鲜龉δ?,此物質成為了一種十分重要的處理劑。而在另一些專家學者的研究中,提出可以基于MgO/ZrO等物質成分,制成固體堿,以此形成二硫化物的思路。但是在當下的研究過程中,對于這種材料的試驗分析,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以此還沒有大面積的進行工業(yè)方面的實踐,為此在當下的工業(yè)生產中,使用的脫硫劑,基本上都是針對氣體當中的硫化氫物質進行去除。
在本文的實驗分析中,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硫醇、硫醚、二硫化物以及酸基硫等物質。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需要處于30-40℃之間,進行合理的控制,并將KSCN逐漸的滴加到濃度為50%的硫酸溶液當中,之后對于產生的液體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提純,以此溶于石油醚當中。
在進行固體堿的制備過程中,主要是將活性碳為實驗的載體,之后在對其進行浸漬、反應,以此可以讓堿土金屬堿或者對于金屬的混合物,擔載在活性炭之上,進行相應的制備。在固體堿的堿含量控制上,需要進行合理的設計。
其后,還要基于石油醚為溶劑,配制出有機硫化物,并取出2g的固體堿,并將反應物放置到硫石油醚當中,在室溫環(huán)境在20℃的時候,完成相應的反應。最后,再利用電磁攪拌的方式,對其反應過程中的油品實際有機硫化物的硫含量,實現(xiàn)不同時間段的分析與記錄。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對固體堿當中的有機硫的脫除率進行相應的計算。
在進行該物質成分的測定過程中,其硫醇硫的測定工作,需要使用電位滴定法,而對于其余的有機硫化物成分,就需要利用微庫侖法進行測定分析。
在本試驗當中,對于各種硫醇的石油醚溶液的分析,還需要充分的考察固體堿當中不同硫醇的脫除活性,以此有針對性的明確出固體堿對于不同硫醇的脫除效果。
在具體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伴隨著反應時間的發(fā)展,使得固體堿可以對硫醇的實際脫除率不斷的提升,同時對于不同類型的硫醇,所能夠實現(xiàn)的脫除效果也不相同。在完成脫除效果的8h之后,固體堿能夠對各種硫醇的脫除活性所產生的效果并不相同。而其基本上正構硫醇的脫除率,都能夠在75%以上。同時,對于乙硫醇和丙硫醇的脫除效果方面,基本上也在90%以上的程度。但是在對于叔丁硫醇的脫除效果上,僅僅可以達到40%左右,就僅僅針對一些低級正構硫醇容易被脫除。而對于一些異構以及高級正構硫醇上,無法被很好的脫除。
因此,就需要對吸附硫醇之后,失活了的固體堿,要進行化合物的色譜分析。在實際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固體堿當中含有著大量的二硫化物,以及一些少量的硫醇。這種情況,就可以說明固體堿對于硫醇的實際脫除原理,主要是采用了化學吸附以及物理吸附這兩種方式。首先,在化學吸附方面,是由于固體堿在堿性的環(huán)境下,可以有效的轉變成硫醇負離子,以此就可以對油品當中存在的一些微量氧,反應生成二硫化物,同時也讓固體堿可以很好的起到一定吸附硫化物的作用。對于硫醇的酸性而言,越強越可以在固體堿上形成較強的化學吸附能力。而對于物理吸附而言,就是利用固體堿當中的分子間力,能夠對硫醇起到一定的吸附效果。其次,又由于載體本身有著眾多的極性官能團,以此就可以在固體堿上,形成較強的吸附能力。但是對于一些低級的正構硫醇酸而言,由于極性較強,因此十分容易完成脫除。但是對于高級硫醇而言,則在脫除的時候較為困難。其中叔丁硫醇是最不容易出現(xiàn)脫除的成分,以此就需要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在分析中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極性的高低,因此導致分子體積較大,存在著較大的空間障礙。
需要讓固體堿加入到含COS的石油醚溶液當中,并對固體堿當中的COS進行脫除。在具體的試驗當中發(fā)現(xiàn),相比較脫除硫醇,其固體堿在脫除COS的過程中,可以更快的達到吸附平衡,而在2-3h的反應時間當中,可以保持脫除效率為42%左右。但是相比較硫醇的脫除活性較低。
因此,對于固體堿對COS的脫除反應中,首先對固體堿當中的COS脫除當中起到的吸附產物,進行相應的測定,實驗當中發(fā)現(xiàn),固體堿當中的硫主要基于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出現(xiàn)。以此,就可以相應的得到固體堿在脫除COS的化學反應式。
在COS被吸附到固體堿上的時候,首先會與水發(fā)生相應的反應,以此產生水解。之后,在產生的H2S之后會與固體堿當中的堿性物質發(fā)生酸堿中和反應,以此形成S。但是由于固體堿當中的載體,主要是一些多孔性的物質,因此在內表面上就會形成一些微量水,或者在整個體系當中,其微量水都會發(fā)生這樣的反應,并且伴隨著反應的繼續(xù),使得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水。
在進行該項反應的分析中,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實驗分析。在反應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固體堿對于三種不同硫醚的實際脫除活性中,甲硫醚最有效,而叔丁硫醚的效果最不好。同時發(fā)現(xiàn),伴隨著硫醚分子量的提升,使得脫除效果并不好。但是相比較硫醇以及COS的脫除效果,固體堿對于硫醚的脫除效果也并不良好。在脫除8h之后,在對其三種硫醇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基本上都處于25%以下的水平。
在對噻吩類的硫化物進行脫除效果分析的過程中,通過試驗分析后發(fā)現(xiàn),能夠產生的實際脫除效果較低,同時8h之后的脫除檢測當中,僅僅可以達到8%左右的脫除效果。
在當下固體堿對于硫醚、二硫化物、噻吩類硫化物進行脫除的過程中,由于這幾種物質成分較為穩(wěn)定,以此就會導致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其固體堿無法與其發(fā)生強烈的化學反應。另一方面,在對失活之后的固體堿上的化合物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其固體堿在實際的反應過程中,能夠起到硫化物的脫除作用,主要是一些物理層面的吸附作用。因此其具體的脫出活性上,主要是基于固體堿當中的極性,以及內部的分子結構所導致的。另一方面,對于硫化物的極性由于相對較弱,就使得在固體堿的物理吸附能力較差的時候,就會直接導致脫除效果的降低。另外,對于同一類型的硫化物成分,其分子體積越大的時候,就會導致空間障礙的提升,以此導致脫除率的降低。
以此,通過本文的分析發(fā)現(xiàn),所使用的固體堿在反應的過程中,能夠對不同的五種有機硫化物,起到一定的脫除效果。而具體的脫除過程中,有機硫化物當中的硫醇是最容易被脫除的,而噻吩類的硫化物是最不容易被脫除的。
在不同的有機硫化物當中,使得固體堿當中,對于硫醇的脫除效果最為容易,同時硫醇的酸性也越發(fā)的強烈,以此就會導致極性較強的時候,會產生更強的脫除效果。
其次,在固體堿對于羰基硫進行脫除處理的過程中,其產生的化學吸附環(huán)節(jié),是一種對于COS的水解處理,之后產生大量的H2S,因此就在固體堿的堿性環(huán)境下,發(fā)生相應的酸堿中和,或者發(fā)生氧化的反應。
最后,在固體堿對于硫醚、二硫化物以及噻吩類的硫化物進行脫除的過程中,主要起到的脫除效果是物理層面的吸附,以此就使得一些有機硫化物的極性較低,就會嚴重的影響到固體堿當中的吸附能力,以此讓脫除率有著較大的降低。而對于同一類型的硫化物而言,在進行脫除的過程中,其存在的空間障礙越大,越容易導致在脫除的過程中,出現(xiàn)脫除率的降低。
綜上所述,在本實驗當中,主要針對固體堿對油品中有機硫化物的脫除性能進行詳細的分析,以此在針對固體堿當中的實際吸附能力,可以很好的形成一個良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的明確脫除的原理,為相關學術研究提供一定的幫助,還需要針對本實驗當中的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的提升研究力度,以此充分的解決實驗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