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濤 姚紅艷 劉漢博 爾啟東 劉書航 賈學偉 趙 凱 胡石甫
1 天津市西青醫(yī)院普外科 300380; 2 天津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院
外科感染是外科臨床工作中常見的病理生理過程,嚴重的外科感染常常誘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甚至感染性休克、膿毒癥休克等危及生命,因此,嚴重的外科感染是外科臨床工作的難點。早期及時有效地進行外科干預能夠迅速改善患者全身狀況,避免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降低病死率。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判斷外科感染的嚴重程度?筆者團隊做了一系列相關研究,旨在尋找早期發(fā)現(xiàn)感染、早期精準判斷嚴重感染的炎癥預警指標。作為降鈣素的前體物質,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逐漸被認為是一種細菌感染炎癥標志物,可以用作早期炎癥指標[1]。對于嚴重外科感染,PCT是否具有早期診斷價值?筆者團隊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患者180例,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普外科住院患者180例,按疾病有無感染分為兩組:感染合并SIRS組100例(感染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35~77歲,平均年齡(51.3±3.9)歲。同期無感染組80例(對照組),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齡30~79歲,平均年齡(50.1±4.4)歲。排除標準:排除手術相關感染、真菌感染、孕產(chǎn)婦以及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抗凝藥物者,排除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臟器功能不全者、糖尿病、冠心病、血栓性疾病以及精神和/或神經(jīng)病變者、資料缺失者。研究方案及內容均在院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規(guī)則下進行。
1.2 方法及觀察指標 檢測兩組患者入院24h 內PCT、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shù)(WBC)以及D-二聚體(D-D)水平。正常值參考范圍PCT:0~0.05ng/ml,CRP:0~10mg/L,WBC:(4~10)×109/L,D-D:0~500μg/L。
1.3 SIRS判斷標準 (1)體溫>38℃或<36℃;(2)心率>90次/min;(3)呼吸>20次/min或 PaCO2<4.3kPa(32mmHg);(4)WBC>12×109/L或<4×109/L。以上符合2項或以上者可診斷SIRS。感染組患者均進行血培養(yǎng),標記結果“+”或“-”。
2.1 兩組患者各檢測指標血清水平變化 入院24h,觀察組血清PCT、CRP、WBC、D-D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入院24h各炎癥指標對比
2.2 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及Pearson相關性分析 觀察組100例,為感染合并SIRS者,常規(guī)血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結果“+”23例,陽性率23%。以血培養(yǎng)有無陽性發(fā)現(xiàn)判定為是否為重癥感染,并以此作為觀測值,利用Hosmer 和 Lemeshow 檢驗檢測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與觀測值擬合性,χ2=11.57,P=0.171>0.05,說明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與觀測值擬合性良好。對觀察組血清PCT、CRP、WBC、D-D水平與重癥感染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PCT、CRP、D-D是外科重癥感染的重要影響因素(P<0.05),而WBC不是重癥感染的獨立因素(P>0.05),見表2;但發(fā)生重癥感染時,血清PCT、CRP、D-D、WBC水平Pearson 相關分析兩兩呈正相關,PCT與CRP、D-D、WBC相關系數(shù)分別是0.582、0.519、0.648,D-D與CRP、WBC相關系數(shù)分別是0.554,0.503,CRP、WBC相關系數(shù)是0.559,P均<0.01;說明PCT與CRP、D-D、WBC聯(lián)合應用能夠增加早期診斷外科重癥感染敏感性,但WBC不能單獨判斷外科感染嚴重程度。
表2 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方程變量及95%置信區(qū)間
外科感染是外科臨床工作中常見的病理生理過程,嚴重的外科感染常常誘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甚至感染性休克、膿毒癥休克等危及生命,因此,嚴重的外科感染是外科臨床工作的難點。早期及時有效地進行外科干預能夠迅速改善患者全身狀況,避免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降低病死率。
臨床實際工作中,感染性炎癥指標較多,如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白細胞介素-6等,均無顯著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尤其是針對外科重癥感染,均不能作為判斷重癥感染的獨立炎癥指標。研究認為[2-3],血清PCT用于細菌性診斷的價值優(yōu)于CRP,并能判斷感染嚴重程度;感染發(fā)生后,患者的血清炎癥標志物增加,如CRP和IL-6,IL-6是原降鈣素產(chǎn)生的重要刺激因子,PCT≥0.5ng/ml時診斷感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100%和22%,而PCT≥1.4ng/ml時,感染開始加重,因而PCT可以用于判斷感染嚴重程度。研究[4-6]還發(fā)現(xiàn),PCT可以鑒別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判斷SIRS、膿毒癥、膿毒性休克等全身感染的嚴重程度和預后評價具有相關性,可以作為早期出院的預測生物標志物。
PCT指導抗生素應用的價值也在日益被臨床重視??股厥侵委熂毦腥镜挠行Х椒?,尤其是嚴重細菌感染時,合理有效的抗生素治療能夠減少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如減少膿毒癥休克等,但如何判斷有無全身性感染、是否是細菌感染尤為重要[7]。不正確使用和過度使用抗生素將很可能導致抗菌藥物耐藥性增加,真菌感染概率增加,出現(xiàn)致死性感染,死亡率和醫(yī)療成本明顯升高[8],因此,臨床工作中,指導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是基于感染嚴重程度的精準判斷。一項PCT指導抗生素治療的下呼吸道感染(LRTIs)患者病例資料系統(tǒng)回顧薈萃分析[9],認為PCT是指導LRTI治療的有效生物標志物,可指導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沒有觀察到不良影響以及對死亡率無明顯影響。嚴重感染中PCT指導抗生素應用的價值也在逐漸體現(xiàn),研究證實[10]在懷疑或證實膿毒癥的患者中,PCT指導減少抗生素應用持續(xù)時間,沒有觀察到對患者預后的不良影響。PCT的抗生素指導作用,主要是通過減少低風險環(huán)境和低風險患者的抗生素處方,以及縮短高危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和提前停用,研究[11]發(fā)現(xiàn)PCT指導也減少了抗生素的副作用,但對ICU或住院時間沒有影響。
也有研究[12]評價了PCT預測價值,認為PCT預測蜂窩織炎感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差,和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計數(shù)沒有明顯差異,在肢體蜂窩織炎中PCT水平通常較低,不能用于感染確認診斷或需要抗生素治療,認為PCT是“poor predictor”。還有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有患者血清高PCT水平而無感染癥狀并以此說明其特異性不高,在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血清PCT升高,但患者本身為非感染證據(jù)[13]。
因此,單一獨立的炎癥指標可能存在其局限性,感染診斷的敏感性降低[14]聯(lián)合各炎癥指標協(xié)同預測感染嚴重程度對于臨床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臨床意義。PCT聯(lián)合其他炎癥指標能夠增加感染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15]。
本研究中,外科感染早期血清PCT、CRP、D-D、WBC水平均明顯升高,但尚不能說明血清PCT、CRP、D-D、WBC水平升高就預示著外科感染嚴重。然而,重癥感染者血培養(yǎng)陽性率增高,回歸模型與觀測值擬合性良好,血清PCT、CRP、D-D、WBC水平等多重因素與血培養(yǎng)陽性感染率具有相關性,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PCT、CRP、D-D是外科重癥感染的重要影響因素,而WBC不是重癥感染的獨立因素。研究還發(fā)現(xiàn),發(fā)生重癥感染時血清PCT、CRP、D-D、WBC水平Pearson 相關分析兩兩呈正相關,因此,PCT聯(lián)合CRP、D-D能明確判斷早期重癥感染,增加各指標的敏感性,為臨床外科重癥感染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總之,感染有無以及嚴重程度的判斷需要多種炎癥指標或某些間接指標(如D-D)協(xié)同作用,彌補單個指標的局限性,以此增加診斷敏感性,指導臨床抗生素應用,但研究也有其局限性也是以后的研究方向,如各指標升高持續(xù)時間、如何判斷治療后感染嚴重程度降低、何時可以停止抗生素再應用等尚需要更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