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麗,史玉紅,蔡麗娟,羅富娟
(重慶電訊職業(yè)學院,重慶 402247)
目前,隨著智能技術的成熟,人們對工業(yè)機器人提出了智能運作的要求,故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智能機器人應運而出,這種機器人與以往自動化機器人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視覺”,即前者在智能技術的幫助下能夠對現實物體進行識別,根據識別結果會自主選擇最佳決策,不像自動化機器人不考慮作業(yè)環(huán)境變化、差異,只會依照標準流程進行作業(yè)。從這里可以看出,智能機器人明顯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在更高程度上可以取代人工進行工業(yè)生產活動,故為了推廣智能機器人,提高工業(yè)生產效率等,有必要對其視覺引導關鍵技術進行分析,意義在于幫助更多人了解智能機器人,掌握其“視覺”實現方法。
工業(yè)機器人的視覺引導系統(tǒng)內部結構比較復雜,但一般情況下都是先通過非接觸式的傳感器來奠定“視覺”基礎的,即傳感器具有感知目標物體,并獲取物體相關數據的功能,這些數據能夠讓工業(yè)機器人對目標物體進行識別,了解其狀況,再從預設邏輯中選擇最優(yōu)方法,視覺由此誕生,因此傳感器是實現機器人視覺的根本要素,同時也對機器人視覺起引導作用。與此同時,根據不同情況下的需要,工業(yè)機器人視覺引導系統(tǒng)可以分為2D、2.5D、3D三種類型,其中2D系統(tǒng)主要使用的傳感器就是攝像設備,能夠采集工件幾何模型的相關數據,根據數據機器人可以了解工件特征、位置坐標等,同時識別工件平面情況,該系統(tǒng)視覺精確度取決于特征點的選取;2.5D系統(tǒng)包含2D系統(tǒng)的所有功能,故傳感器上同樣使用攝像機,但不同的地方在于2.5D系統(tǒng)的攝像機可以移動,因此除了能夠了解工件平面信息以外,還可以采集工件高度及不同方位的移動情況;3D系統(tǒng)結合了2D與2.5D系統(tǒng)優(yōu)勢,并且使用了雙攝像機傳感器與相關數據采集工具,可以對一定空間內目標物體的自由度信息進行采集,因此3D系統(tǒng)可采集的數據類型更多,使得系統(tǒng)對于目標物體的識別準確度更高,同時系統(tǒng)還能作出更多的判斷,利于機器人作業(yè)精確度[1]。
標定技術是一種獲取目標物體特征信息的技術,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出現了多種形式,其中常見于工業(yè)機器人視覺引導系統(tǒng)中的形式有四,分別為標定攝像機、手眼標定、空間向量標定、P3P空間點位置標定,各形式內容如下。
(1)標定攝像機。標定攝像機是利用特定攝像機設備對目標物體、物體周邊空間進行拍攝,再從拍攝圖像中還原空間內物體的一種標定技術,其拍攝的圖像與三維空間內的物體之間存在現行關系,關系表達式為:[像]=M[物],其中M是矩陣,相當于攝像機成像即可模型,其中參數既為攝像機參數,只要通過計算即可求得這些參數,完成后就實現了標定。值得注意的是,攝像機標定的基本原理雖然簡單,但實際上需要考慮的要素非常多,諸如要考慮工件尺寸精確度,若精確度低,則可能導致成像模型出現異常,故使用該項技術時需要先確認相關參數是否足夠精確。關于標定攝像機的具體操作過程,一般是先選擇目標物體,而后將物體視作標靶。再在標靶上設置圓形或者是棋盤型的坐標系,這樣機器人視覺就會被引導,根據坐標系進行“觀察”,觀察過程中就能獲取目標物體在坐標系上的特征。另外,標定攝像機具有便于線性求解、魯棒性高的優(yōu)點,缺點在于無法應用于攝像機運動軌跡未知,或者是無法控制的條件下[2]。
(2)手眼標定。手眼標定一般是在機器人作業(yè)部位的末端安裝特殊攝像機,由此構成機器人手眼系統(tǒng),因為攝像機是安裝在作業(yè)部位末端的,所以攝像機會隨著機器人的運動而運動,軌跡一致,說明攝像機與機器人之間的坐標關系并不穩(wěn)定,同時攝像機與機器人作業(yè)部位末端的關系不會發(fā)生變化,故當機器人開始作業(yè),會先對攝像機所拍攝的位置進行標定,根據標定結果與作業(yè)部位當下所在位置可以知道應當如何運動,原理是對各坐標系進行相互轉換,根據轉換關系能夠清楚了解現實情況。手眼標定的優(yōu)點在于識別精確度高,缺點在于可識別內容較少,且需要高性能攝像機作為支撐,成本上相對較高。
(3)空間向量標定。空間向量標定是一種通過間接方法來獲取機器人、攝像機之間坐標關系的標定方法,實際情況中有許多不同的實施方案,其中最為常見的是:①圍繞標靶坐標系與機器人坐標系、攝像機坐標系之間的相互關系,建構機器人、攝像機之間坐標系的關系;②根據標靶坐標系與其他兩個坐標系的已知特征點信息、空間幾何信息建構空間變換矩陣;③依托于空間變換矩陣,對標靶坐標系、機器人坐標系之間的關系進行變換方程計算,而后安裝尖狀工具至機器人作業(yè)部位末端;④移動機器人作業(yè)部位末端坐標系,使其與尖裝工具的尖點重合,可得TCP工具坐標系;⑤圍繞標靶坐標系原點,將其設為某個圓形的中心部位,然后從橫、縱及與靶標板面垂直三個方向進行標靶坐標系調試;⑥以TCP工具坐標系為基礎,將其與標靶坐標系的每個特征點接觸,依照空間幾何變換原理,計算兩個坐標系的變換矩陣,結果可以對機器人視覺進行引導[3]。
(4)P3P空間點位置標定。自20世紀80年代學者提出PnP以來,人們就一直致力于P3P空間點位置標定研究,截至目前已經得出了對應的成果,即PnP是以一個抽象的空間模型為基礎,對模型內n個特征點之間的相對空間關系進行計算,計算需要在特征點與射影中心角度已知的情況下才能展開,結果代表射影中心點與空間特征之間點之間的距離。圍繞這個概念,P3P空間點位置標定就是對實際物體的位置進行求解的標定方法,只要知道目標物體多個位置之間的關系,即可定義目標屋頂,根據選定的點獲取坐標,坐標既為目標物體的特征,依照特征就能對物體情況進行分析。另外,P3P空間點位置標定同樣需要依靠攝像機,主要是通過攝像機獲取目標物體的特征點,根據這一原理P3P空間點位置標定的具體操作過程為:第一,通過攝像機采集空間中若干已知點之間的相對位置信息;第二,對不同坐標系中已知點相對位置信息進行坐標計算;第三,通過變換關系,可知攝像機與工件坐標系中特征點之間的特征點坐標位置,結果可起到機器人視覺引導作用。
識別+定位跟蹤技術在以往是兩個獨立技術,但因為兩者結果存在緊密聯系,所以經過不斷地開發(fā),人們將這兩個技術整合,形成了一體化的技術系統(tǒng),常見的有Hough變換檢測直線、Hough鏈碼技術、定位跟蹤技術。任何識別+定位跟蹤技術都是機器人視覺引導的關鍵,引導結果是否準確更多地取決于識別+定位跟蹤技術,具體內容如下[4]。
(1)Hough變換檢測直線。Hough變換檢測直線是一種圍繞直角坐標系、極坐標系之間的變換關系,通過改變直角坐標系的直線狀態(tài),使其在極坐標系中成為一個點的識別+定位跟蹤方法。采用該項技術能夠將機器人視覺引導中“如何讓機器人視覺對目標物體進行動態(tài)跟蹤”的復雜問題簡化,因此Hough變換檢測直線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且實施簡便性首屈一指。Hough變換檢測直線中直角坐標系的直線狀態(tài)改變方式為:第一,設置累加器數組,通過數組能夠改變圖像空間中不同像素點的坐標值,促使每個像素點變?yōu)闃O坐標狀態(tài);第二,累加所有數字相同的極坐標值,再找出累加器內的峰值,通過專業(yè)處理可知峰值點與原始圖像共線點對應關系;第三,圍繞幾何關系,采用直線方程求解方式計算共線點坐標,這樣就能改變直線。
(2)Hough鏈碼技術。Hough具有測量目標物體邊緣直線的功能,Hough鏈碼技術正是依托于這一功能,在了解目標物體邊緣直線的情況下建構直線方程,再通過方程計算不同直線之間的交點,根據計算結果可知目標物體與直線交點之間的形狀關系。Hough鏈碼技術的具體操作方法為:第一,計算獲取Hough鏈碼,采用匹配工具從Hough鏈碼與數據庫模板鏈碼中找出對應關系;第二,根據對應關系能夠對目標物體進行識別。
(3)定位跟蹤技術。該項技術的原理最為簡單,一般就是通過攝像機先采集目標物體的圖像信息,然后借助軟件工具對圖像信息進行平滑、二值化等處理,圍繞處理后圖像信息的幾何不變矩特征,進行區(qū)域質心求解,這樣只要保障攝像機一直跟隨質心即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定位跟蹤技術原理簡單,但實際操作中一定要注意目標物體的圖像特征描述質量,通常建議對目標物體進行多類特征描述,諸如工件輪廓、外形、高低等,這樣才能發(fā)揮該項技術作用。
綜上,工業(yè)機器人的視覺引導系統(tǒng)對于機器人應用價值有巨大影響,且間接影響到現代工業(yè)領域的生產效率及整體發(fā)展,故為了推動行業(yè)發(fā)展、推廣工業(yè)機器人,相關人員有必要了解視覺引導系統(tǒng)中的關鍵技術。借助關鍵技術,工業(yè)機器人視覺引導系統(tǒng)得以實現,并且能夠動態(tài)地對目標物體進行識別、跟蹤,精度也可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