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鑒
(吉林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銅管樂器是西洋樂器的一種,在交響樂的演奏中十分常見。銅管樂器是一種將氣流吹進吹嘴之后造成嘴唇振動的樂器。在演奏過程中,吹奏者通過壓下按鍵來改變管子的長度以及改變嘴唇的振動頻率來實現音高的變化。隨著西方交響樂的普及,銅管樂器逐漸成為高校音樂專業(yè)課程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吸引了較為固定的音樂受眾群體。在高校銅管樂器的專業(yè)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課程方法對學生有著很大影響[1]。傳統(tǒng)的較為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會降低教學的效率,所起到的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在信息技術的提升以及互聯網的普及下,開展網絡短視頻教學成為高校專業(yè)教學方式的重要改革。網絡短視頻教學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不同,除了講究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外,對于短視頻的鏡頭拍攝以及視頻的剪輯也有很高的要求。銅管樂器的短視頻教學不只針對高校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開放,對于音樂愛好者業(yè)余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能夠提升高校音樂課程的影響力[2]。
銅管樂器教學的視頻拍攝普遍采用雙鏡頭同時進行,這樣在視頻中可以隨意進行鏡頭切換或者嵌入。以小號的教學視頻拍攝為例,小號教學的主要內容為展示吹奏小號時的嘴唇、氣息及指法。尤其是嘴唇和氣息的教學展示,需要近距離的特寫鏡頭才能夠展示得十分清晰。另外還要搭配教師的語言講解,以便學生能夠更加詳細地了解吹奏的技巧。在雙鏡頭拍攝過程中,一個鏡頭可以采取固定的中近景,要保證能夠將教師上半身以及樂器的整體展現出來,同時教師所進行的指法演奏也應該通過中近景鏡頭來展示。另外一個鏡頭通常要采用移動機位,重點展示局部的特寫。比如小號指法中的手指按鍵技巧、吹奏時嘴唇的形狀和振動的方式等。為了保證教學的效果,移動特寫鏡頭在拍攝時需要進行固定,但是可以隨著教學視頻的錄制而移動。這就需要采用移動式三腳架來輔助拍攝,如果用手機拍攝,可以直接采用移動式手機支架。在后期的樂譜練習中,除了對具體細節(jié)的展示外,還應該加入樂譜的展示[3]。目前學生和樂器愛好者進行網絡學習時,大多使用手機進行觀看。手機觀看有一個弊端,即手機的屏幕比較小,許多細微的文字顯示比較模糊。對于樂譜來說,若是在一個分鏡中全部展示,則樂譜的內容就很難辨別,若只展示某一段樂譜,則根本達不到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后期的樂譜教學中,應該將樂譜單獨作為一個分鏡進行動態(tài)的展示,根據教師吹奏的進度來同步進行。
在銅管樂器的教學視頻拍攝中,由于教學特點的要求,身體局部的特寫鏡頭較多,給學習者更好的展示效果。以小號樂器為例,教師在教授過程中,需要重點展示吹奏中的指法和嘴唇的形狀,因此需要對這些部分進行大量的特寫拍攝。同時為了保證學習者觀看得更加清晰,還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拍攝。除了吹奏教學時需要采用特寫外,在基礎的講解階段,對于基礎的練習如吹奏的呼吸練習、吹奏時的走勢和手勢以及樂器的介紹等,都需要特寫鏡頭來展示。
特寫鏡頭的拍攝需要注意很多問題。比如要注意鏡頭的景深。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手機和單反相機,為了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都具有一定的景深功能。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拍攝中,景深效果可能會對學習者的視覺產生影響,因此在拍攝中要盡可能地調整特寫鏡頭的景深,使學習者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具體的細節(jié)[4]。另外,特寫鏡頭拍攝時要固定機位,保證畫面的穩(wěn)定度,不能出現明顯的晃動。因此需要有三腳架和固定機位,保證拍攝的畫面平穩(wěn)。
音樂教學對于聲音的要求很高,要能夠準確地展現樂器的音色和音高,才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以及宣傳效果。因此,進行教學短視頻的拍攝時,要注意對聲音錄制的把控。一般情況下,單純地通過錄像設備來進行錄音,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學短視頻的錄制一定要采用專業(yè)的收音設備。對于銅管樂器的教學來說,要進行人聲和樂器聲音的收音,需要有兩個收音設備來同時接收人聲和樂器的聲音。但是兩種收音設備容易造成回聲,影響聲音的播放。收音過程中要保證人聲和樂器的聲音之間互相不干擾[5]。一般情況下,單個收音設備就可以實現一定的效果。不過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人聲與樂器聲音的區(qū)別,在錄制人聲與樂器聲音時要分別對準收音設備,保證聲音的正常收錄。拍攝短視頻時要保證現場的環(huán)境沒有其他噪音干擾,同時現場也不應該有回音,這樣才能保證錄音效果的完備。
聲音與字幕的結合是十分細致的工作。銅管樂器的教學短視頻大多都是現場的教學聲音和樂器的聲音,后期配音的內容較少。一些必要的教學講解可以用后期配音來制作,現場的教學一般都是原聲錄制。樂器短視頻教學在后期制作中一定要加入字幕。當下學生通過手機觀看教學視頻的現場與學習的環(huán)境不同,在一些嘈雜的環(huán)境下,視頻的聲音會受到干擾,因此在視頻中加入字幕是十分有必要的。字幕的設置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方面,字幕要與聲音和畫面保持一致,這樣能夠使學習者順利觀看;另一方面,要調整視頻字幕的大小,保證學習者能夠在手機以及電腦屏幕上有效觀看,這就需要在視頻后期剪輯中,仔細地調整聲音和字幕的搭配,實現聲音與字幕同步。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字幕顏色與畫面色彩接近而導致字幕辨識度不佳,字幕的顏色要采用與畫面顏色反差較大的色彩。
短視頻的“短”代表視頻的時長。短視頻形式的出現,與互聯網用戶的上網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在當下快節(jié)奏的社會生活中,短視頻利用互聯網用戶的碎片化時間進行信息的傳播,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效果[6]。這促使各種信息的傳播,都開始轉向短視頻的形式。對于樂器的教學來說,視頻課程的設計也應該符合碎片化的原則,這樣能夠符合學生的學習和思維習慣。因此樂器教學視頻課程的剪輯要注意對視頻時長的控制??梢詫⒁曨l的時長保持在5~8 min,單個視頻所教授的知識和內容也不宜太多,也可以將視頻分類,以知識點或者課程板塊來設置課程,每節(jié)課程分布2~3個知識點,整體課程延長。這樣既能夠保證用戶充分吸收每節(jié)課程,又能詳細講述樂器內容。另外,針對高校學生的視頻學習計劃要適當地給學生推送視頻課程,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銅管樂器的內容,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
銅管樂器的教學視頻制作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畫面特效,更好地展現教學思路和教學的效果。以小號教學為例,在講授小號的基礎原理課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表現小號的發(fā)音原理,可以將小號內部的氣體流通利用視頻特效展現出來,這樣的教學展示更加形象和具體。視頻特效的展現,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視頻制作能力,能夠熟練地利用計算機應用軟件來制作視頻特效。另外,在課程的講解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特效對樂器吹奏的相關技巧進行標記,來突出課程教學的重點。視頻特效的引入能夠使視頻產生更大的吸引力,使學生對一些較為復雜的樂理知識產生更好的理解,但是需要教師能夠掌握一定的視頻制作技能,根據自身技能來制作合適的特效畫面。
樂器教學短視頻的鏡頭拍攝與剪輯要采用較為專業(yè)的理論和技術,來打造優(yōu)質的短視頻內容。要轉變觀念,將互聯網短視頻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以及廣大愛好樂器的學習者能夠觀看和自主學習,教師要充分地把控樂器教學短視頻的鏡頭拍攝以及后期剪輯制作技巧,推出精品短視頻課程,來提升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和音樂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