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學院 董子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衡水市下轄桃城區(qū),桃城區(qū)名稱來源自西漢故縣——桃縣。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封桃侯劉襄于桃縣,故其封國名為桃國,桃國被廢后為桃縣。但是學界對桃國(桃縣)的具體位置仍無定論,筆者梳理了目前幾種不同的觀點,并據(jù)史料進行了初步考證,以期拋磚引玉,推動這一論題早出結論。
西漢沿用秦二十等爵制,并增設王爵。二十等爵來源于商鞅變法實行的二十等軍功爵?!皾h爵二十級亦自一級公士至二十級為徹侯,皆自下數(shù)之”[1]。按照不同等級劃分為侯級爵、卿級爵、大夫級爵、小爵四大等級。侯級爵有二十級軍功爵制中最高兩個爵位,即十九級關內侯、二十級徹侯。徹侯(避漢武帝劉徹諱,改徹侯為列侯)有封國,而且是其封國內的最高統(tǒng)治者;關內侯有封邑無封國,其封邑在所屬縣的管轄下,關內侯只能收其封邑的租稅,在縣內沒有其他權力。列侯封地稱國。侯國大者數(shù)萬戶,小者五百戶。侯國置國相如縣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門大夫、洗馬、行人等官治府事。列侯居京師則主爵中尉領之,就國則郡太守時時巡察之。東漢侯制與西漢無別,唯侯國較小,大者不過四縣、小者有僅食一亭者。據(jù)《漢書》載:“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鄉(xiāng)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盵2]722可見,縣、道、侯國是并列的縣一級行政單位。
列侯按封國戶數(shù)所擁有的土地數(shù)量和產量征收地稅,供其享用,稱食邑,在封國無治民權,特別是侯國內的兵權不屬于列侯執(zhí)掌,而上屬郡轄制?!坝辛锌?,有王國,有侯國。郡有守,有都尉。都尉佐太守典武。其在王國,則相比郡守,中尉比都尉。侯國有相,秩比天子令長。每歲郡守、尉教兵,則侯國之相與焉。侯國之兵既屬之郡,而王國之兵亦天子所有,不可擅用,防微杜漸,皆所以尊京師也”[3]。
第一代桃侯名劉襄。劉襄原名項襄,西楚霸王項羽的族人。漢高祖元年(前206年),漢王劉邦起兵平定三秦,向東與項羽爭奪天下。漢將曹參、灌嬰在定陶以南戰(zhàn)敗龍且、項他。此次戰(zhàn)役俘虜了項氏家族的項他,以及跟隨項他的項襄。項氏家族中項伯、項他、項襄等不愿意追隨項羽勢力集團。定陶南戰(zhàn)役后,項氏家族中不少成員歸順劉邦,此后便一直跟從劉邦東征西戰(zhàn)。西楚霸王項羽被劉邦消滅后,項襄和其余項氏宗族被賜為劉氏,并且項伯被封射陽侯,項他被封平皋侯。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淮南王黥布反叛,劉襄以大謁者的身份參與了劉邦平定黥布叛亂。叛亂平定后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三月丁巳,劉襄因功封桃侯,食邑千戶,擔任淮南太守。漢惠帝七年(前188年),劉襄因為有罪免爵,桃侯國除。呂后二年(前186年),呂后為收買人心,再次封劉襄為桃侯。劉襄先后共做了二十多年桃侯,死后謚號“安”,因此稱為桃安侯。
漢文帝前元十年(前170年),劉襄嫡長子劉舍襲父爵。漢景帝前元五年(前152年),劉舍任太仆,后遷御史大夫。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周亞夫免相,劉舍繼任丞相?!叭?,彗星出西北。丞相周亞夫,以御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4]445。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劉舍與御史大夫衛(wèi)綰奉請笞刑之制?!稘h書·刑法志》載《請定箠令》原文:“笞者,箠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節(jié)。當笞者笞臀。毋得更人。畢一罪乃更人?!盵2]28-29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連續(xù)發(fā)生地震、日食等天變,劉舍被免去丞相之職。桃侯劉舍免相之后,“竇太后數(shù)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豈以為臣有愛,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觳挥茫媒旰钚l(wèi)綰為丞相”[4]2839。魏其侯竇嬰因諫止景帝廢栗太子劉榮,沒有被任命為丞相,因而漢景帝啟用了太子劉徹的太傅衛(wèi)綰。后元元年(前143年)劉舍卒,謚曰懿侯,一云哀侯。下面根據(jù)《史記》之《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文獻通考》之《封建考八》列表1。
表1 桃侯世系(位次135)
另一系桃侯為漢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三月,封漢景帝劉啟曾孫、廣川惠王劉越之孫、廣川繆王劉齊之子劉良為桃侯,謚號煬。此系桃侯又延續(xù)兩代——桃共侯敞、桃侯狗。狗被免,后世居巨鹿。其事跡不詳。
西漢初年劉襄系桃侯分封在何地有不同的說法。
1.衡水說
桃縣(桃國)在衡水桃城區(qū)域內。根據(jù)《水經注》記載,西漢桃縣故城在衡漳水南,信都扶柳故城北?!端涀ⅰ份d:“衡漳故瀆東北徑南曲縣故城西,……衡水又北徑巨鹿縣故城東,……扶柳縣故城在信都城西,衡水徑其西。縣有扶澤,澤中多柳,故曰扶柳也?!庹挠謻|北,逕桃縣故城北,漢高祖十二年,封劉襄為侯國,王莽改之曰桓分也?!盵5]983-984衡漳故瀆大約經南曲縣故城(今邱縣南營),過巨鹿古城東(今雞澤縣城北毛官營村一帶),又過扶柳縣故城西(今冀州西扶柳城村),又東北過桃縣故城北。據(jù)河北省科學院吳忱先生《河北平原的地面古河道》的考證,自肥鄉(xiāng)經雞澤、平鄉(xiāng)、巨鹿至新河的古漳河河道大約是唐宋以前的古河道遺跡;自臨漳經廣平、丘縣、清河、棗強至武邑的漳河古河道大約為唐宋以后的河流遺跡。雖與《水經注》記載略有不同,但是可以比較肯定地說,新河縣以北,衡水、冀州、深州交界區(qū)域的古河道是秦漢時期的衡漳故瀆。
如果向前追溯,衡漳故瀆是秦漢之前禹貢山經大河改道后遺留的故道。禹貢山經大河位于河北平原偏西,大致沿太行山東麓北流,過今邯鄲南、東,邢臺東以及衡水西諸縣,然后順勢進入保定地區(qū)南,沿永定河沖積扇南緣的大清河南系,最后在天津入海;或是進入衡水西后東折,沿滹沱河、子牙河方向東流,最后在滄州入海。據(jù)河北省科學院吳忱先生考證,禹貢山經大河過滑縣東北行,經??h、內黃進入河北,經行邯鄲地區(qū)的臨漳魏縣間,廣平肥鄉(xiāng)間,曲周邱縣間,在邢臺地區(qū)平鄉(xiāng)巨鹿一帶進入大陸澤,然后出大陸澤,向東北上寧晉的百尺口、深州的土路口,到深州魏家橋一帶,在魏家橋分為兩股——禹貢大河和山經大河。(1)從魏家橋北行的河道為山經大河:經行深州附近,然后過安平饒陽間,蠡縣肅寧間,清苑高陽間,在保定以東東行,走今天大清河方向,過安新、雄州、霸州一帶,穿白洋淀,向東在天津入海;(2)從魏家橋東北行的河道為禹貢大河:從魏家橋出發(fā),經武強,向東經獻縣、青縣,然后東北向入海。
也就是說,巨鹿?jié)梢员保杭覙蛞阅系挠碡暽浇洿蠛釉谂R漳一帶與古漳河合流,當禹貢山經大河在改道為漢志大河的時候,原來的河道仍為衡漳水。衡漳水在衡水一帶的位置大概在冀州、深州、桃城區(qū)交界的區(qū)域,衡水這一帶淺層淡水埋藏深度淺是因為漳河故道的存在。因為古河改道遺留下沙質土壤不但有良好的地下水補給,而且排水良好、通透性強,適宜桃樹的生長,所以此地因盛產蜜桃而定名為桃縣。
《水經注》之后歷代地理著作都基本沿襲這一說法。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載:“衡水縣,上。十八。南至州四十里。本漢桃縣之地,隋開皇十六年于今縣置衡水縣,縣在長蘆河西,長蘆河則衡漳故瀆也,因以為名?!盵6]再如,宋代的《太平寰宇記》載:“衡水縣。西北四十里。舊十八鄉(xiāng),今三鄉(xiāng)。本漢桃縣地。隋開皇十六年,于今縣置衡水縣,在長蘆河西,則衡漳故瀆也,因以為縣名。長蘆水:在縣南二百步?!盵7]①《太平寰宇記》與《元和郡縣圖志》有關長蘆水的記載不一致,有待進一步考證。清代《讀史方輿紀要》載:“桃城,在州西北四十五里。漢桃縣,屬信都國,高帝封劉襄為侯邑。又昭帝封廣川繆王子良為桃侯,亦后漢省?!盵8]627
另,元帝初元元年所封的桃侯“世居巨鹿”。秦代巨鹿郡的轄區(qū)相當今河北省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運河以西,高陽、寧晉、任縣以東,威縣及邯鄲市雞澤以北,山東省德州、高唐,河北省館陶之間。漢朝前期從巨鹿郡分出了信都郡,桃縣在信都郡,按照古人用古名代今名的敘述習慣,劉良一系桃侯也應在此地。
綜上,很有可能漢代桃縣的具體位置就在禹貢大河向東拐彎的位置附近,所以當大河改道后遺留下來的舊河道被原來的支流漳河利用,遂為衡漳,漳河南移后又為衡漳故瀆,因適宜栽種桃木而稱為桃縣,兩系桃侯均封此地。
2.胙城說
《水經注》關于劉襄的封地作了前后矛盾的記載,提出胙城(今河南延津縣胙城鄉(xiāng))有桃城,也是劉襄封地?!端涀ⅰ吩疲骸板謻|北徑燕城南,故南燕始姓之國也。有北燕,故以南氏縣。東為陽青湖,陂南北五里,東西三十里,亦曰燕城湖,徑桃城南,即《戰(zhàn)國策》所謂酸棗、虛桃者也。漢高帝十二年,封劉襄為侯國?!盵5]702原文的意思是,濮渠又東北流過燕城南,就是南燕稱燕姓的諸侯國,因為有北燕國,故稱南燕。濮渠匯聚成湖,叫作陽青湖,湖陂南北五里,東西三十里,也被叫作燕城湖,在桃城南,就是《戰(zhàn)國策》中所說的酸棗、虛桃,漢高帝十二年,封劉襄在此地,為侯國。
《后漢書·郡國志》記載:“燕,本南燕國,有雍鄉(xiāng),有胙城,占胙國。有平陽亭,有瓦亭,有桃城?!盵9]楊守敬引《括地志》:“桃城在胙城縣東四十里,在今延津縣東北。”[5]702但是《元和郡縣圖志》和《太平寰宇記》均未提及東郡的桃城乃古桃縣。倒是清代《讀史方輿紀要》沿用了《水經注》的這一說法?!疤页窃诳h(筆者按:胙城縣)東三十里。戰(zhàn)國魏之桃邑。赧王四十二年,楚黃歇說秦拔虛、桃。虛與桃相近也。漢初封項襄為桃侯,邑于此。又虛城,亦在縣東南,戰(zhàn)國時魏邑也。秦始皇五年,蒙驁攻魏,拔燕、虛,此即虛邑矣?;蛞詾槌?,誤”[8]2307。清人對《水經注》勘誤,也曾提及:“《戰(zhàn)國策》容說,秦王曰:‘王又舉甲兵而攻魏社大梁三門,舉河內,拔燕酸棗、虛、桃人?!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注《索隱》曰:‘桃人,魏邑,燕、虛,二邑名?!墩x》曰:“燕古田反?!薄独ǖ刂尽吩唬耗涎喑?,古燕國也,滑州胙城是也?!盵10]滑州胙城為桃人,非桃縣。
3.東阿說
第三種說法是山東西南部東阿一帶的桃丘或桃城是劉襄的封地。其實《讀史方輿紀要》對《水經注》關于劉襄封地的兩種說法均有繼承?!蹲x史方輿紀要》認為桃城(桃丘)在東阿故縣東南,“桃城在縣西南四十里,古桃丘也?!洞呵铩罚夯甘辏珪l(wèi)侯于桃丘。杜預曰:東阿東南有桃城。蓋在故縣東南也。漢高封功臣劉襄為桃侯,邑于此。今安平鎮(zhèn)東十八里為桃城鋪,旁有一丘,高可數(shù)仞,即桃丘矣”[8]1562。可見,東阿故城東南有桃縣最早出自西晉杜預之筆。
楊守敬的《水經注疏補》對此做了兩存的意見?!爸臁豆{》曰:孫云,按《史記·年表》,高帝十二年,封劉襄為桃侯?!端麟[》曰,縣名,屬信都。全云:‘孫汝澄云,劉襄所封之桃在信都,今觀道元于《濁漳水》篇與《索隱》合。’此舉以為證者,蓋兩存之,非忘其復也。梁玉繩《史記志疑》則以為劉襄之封國,當在東郡東阿之桃城”[5]702-703。
清代江永的《春秋地理考實》對東阿說曾提出異議:“今按東阿舊屬兗州府,今屬泰安府,漢東阿縣本齊之柯邑,故城在今兗州府陽谷縣東北,后漢分東阿置谷城縣,今為東阿縣治與晉時東阿異地,故桃城所在亦與昔異,向又按杜言桃丘衛(wèi)地,非也,今東阿在東平州西北七十里,陽谷在州西一百四十里,桃城在東阿與陽谷之間,舊東阿既為齊之柯而陽谷亦為齊邑,則桃丘宜屬之齊,去衛(wèi)遠,衛(wèi)不能有其地?!盵11]江永對桃城為衛(wèi)地提出質疑,按照江氏的說法,桃城應在陽谷阿城鎮(zhèn)的東南一帶,今東阿縣西南。有學者以為是今臺前縣東23 千米吳壩鄉(xiāng)徐堌堆一帶。
綜上可知,桃縣(桃國)在河北衡水是爭議最少的一種說法,河南胙城說和山東東阿說爭議較大,但要想最終確定桃侯之桃國(桃縣)的確定位置,需要考古進一步來證明,世上流傳的“劉舍”印信不知出土自何地,如知出土具體地址為三者之一,桃侯之“桃國”最終當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