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吳超發(fā)自深圳
深圳國資近年來屢次成為全國知名企業(yè)的“白衣騎士”。圖為從車公廟看福田CBD。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 ? 攝
★2018年,深圳市委巡察組寫道,“(深圳)市屬國企總資產僅為北京的57%,上海的16%,與深圳城市地位、經濟體量不相匹配”。
終結“寶萬之爭”,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馳援恒大債務風波;華為困難之際,參與收購榮耀;參股陷入債務危機的蘇寧易購(002024.SZ),深圳國資系近年來屢次扮演“白衣騎士”。
截至2020年10月,深圳國資國企在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qū)、全國167個城市投資布局。
“原來我們是處于潛水狀態(tài),最近潛不下去了。近期深圳國資投資收購行業(yè)頭部企業(yè)的情況,包括國務院國資委等都很關注?!?/p>
在2021年3月30日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深圳國資委主任余鋼首度針對近期的國資運作做出回應。
終結“寶萬之爭”,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馳援恒大債務風波;華為困難之際,參與收購榮耀;參股陷入債務危機的蘇寧易購(002024.SZ),深圳國資系近年來屢次扮演“白衣騎士”。這位“超級買家”,引發(fā)了外界的關注與好奇。
余鋼稱,深圳國資投資遵循“三個原則”:堅持戰(zhàn)略上匹配,任何收購必須要匹配深圳的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深圳國資的戰(zhàn)略布局;堅持實現國資保值增值;堅持合作共贏。
支撐起深圳國資進行大手筆收購的,是其不斷壯大的資產規(guī)模。
余鋼接受采訪時表示,截至2020年年底,深圳市屬國企總資產4.11萬億,市屬國企上市公司34家。與四十年前相比,資產規(guī)模增長了2.65萬倍。在全國,其市屬企業(yè)總資產排第四位(前三為上海、廣東、北京),利潤第二位(第一為上海)。
幾年前并不是如此。2014年年底,深圳市屬國企總資產在全國排名第十七,利潤排名第五。七年時間,深圳國資是如何做大的?
定調“大國資”
與如今大舉進入房地產、高科技、零售等領域不同,早年的深圳國資系更多將重心放在公共服務領域。
其國資委官網顯示,2003-2005年,深圳國資系在競爭性領域逐步退出,國有資本主要集中到基礎設施、公共事業(yè)和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此后十年,深圳國資一直在沿著這個定位向前走。
“目前60%以上國有資本集中到基礎設施公用事業(yè)領域,15%左右集中在金融、準金融和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領域?!?014年,時任深圳國資委綜合規(guī)劃處副主任科員許自杰回答網友提問時說。
轉折發(fā)生在2014年,這一年,深圳國資改革的序幕拉開。
2014年10月,深圳在全國范圍內率先發(fā)布了國企改革方案,提出了國有企業(yè)18項重點措施,開始對市屬國企進行混改,提出提升混合制比重、資產證券化率,改革薪酬制度等一系列舉措。
在2016年的工作思路中,深圳國資委首次提出了實施“大國資”戰(zhàn)略。
“大國資”戰(zhàn)略的意圖,是要做大市屬國企規(guī)模,積極推進資產、資源優(yōu)化配置,打造市屬國有大施工、大地產產業(yè)鏈。與此同時,造就一批與深圳城市地位相符,有更高層次配置資源能力的大企業(yè)集團。
也正是在2016年,發(fā)生了寶能狙擊萬科事件,深圳國資旗下的深圳地鐵集團登場,終結戰(zhàn)局,2017年成為了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深圳大刀闊斧的改革,背后有來自國家層面的支持。
2016年,深圳市國資委被確定為全國國資系統(tǒng)改革試點單位。同年10月,時任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的張毅帶領27家中央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到深圳參會,并與深圳市屬國企座談。
此后幾年,深圳國資被視為全國國企改革的前沿,多個地方國資委官員和國有企業(yè)負責人紛紛來到深圳調研學習。
然而直到2018年,深圳對國資的發(fā)展仍然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年初,深圳市委巡察組對深圳國資委黨委進行巡察?!吧钲趪Y總體規(guī)模小,綜合實力不強,與做強做優(yōu)做大國資的要求有明顯差距?!毖膊旖M在反饋報告中寫道,“市屬國企總資產僅為北京的57%,上海的16%,與深圳城市地位、經濟體量不相匹配”。
2017年深圳市GDP為2.24萬億,全國第三,僅次于上海(3.01萬億)和北京(2.80萬億),差距不大。
2019年7月,國務院批復《深圳市區(qū)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2年,深圳市屬國有企業(yè)總資產力爭達到4.5萬億元,打造1至2家世界500強企業(yè)。
政府注資數千億
同為區(qū)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試點,與上海國資相比,深圳城市發(fā)展較晚,國資系早期產業(yè)積累不足,也沒有在行業(yè)內排行前列的知名企業(yè)。
短短幾年間,產業(yè)薄弱的深圳國資系如何搭建起“大國資”平臺?
2014年開始,深圳政府選擇直接向旗下幾家國有企業(yè)注資,三年時間,就注入了3200多億元。
深圳地鐵年度報告顯示,2014-2016年,政府以“撥入”的名義,向深圳地鐵分三筆注入共計1252.27億元。
隨后幾年,政府注入的資金不再顯示為“撥入”,而表述為“政府投資資金”,金額逐年遞減。2019年政府投資基金給深圳地鐵84.34億元。
《深圳商報》2016年報道,深圳計劃向市人才安居集團投入現金1000億元作為公司資本金。
此外,深圳政府還通過國有企業(yè)設立投資引導基金,以發(fā)行母子基金的形式,擴大資產杠桿,提升資產規(guī)模。
2016年,時任深創(chuàng)投創(chuàng)業(yè)投資發(fā)展研究中心總經理的喬旭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深創(chuàng)投經過競爭選拔成為深圳市政府投資引導母基金,總規(guī)模為1000億,首期450億。
深創(chuàng)投官網顯示,截至2021年2月28日,其管理資金總規(guī)模約4082億元,投資企業(yè)數量、投資企業(yè)上市數量均居國內創(chuàng)投行業(yè)第一位:已投資項目1244個,累計投資金額約620億元,其中182家投資企業(yè)分別在全球16個資本市場上市。
政府注資,加上基金放大資產杠桿,深圳國資系的規(guī)模迅速膨脹。深圳國資委官網顯示,2017年深圳市屬國企的資產總額為2.55萬億,比2014年增長了3倍多。
“深圳國資發(fā)展起來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流動性充沛,說白了就是有錢?!痹谏虾Y系統(tǒng)任職的任凱向南方周末記者感慨,“在全國其他地方,即使是上海、東北等國企占GDP比重高的地方,國資系統(tǒng)本身能夠掌握的資金也很有限?!?/p>
并購重組,殺入世界500強
深圳國資系資產厚實以后,開始一系列的重組并購。繼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后,深圳國資系陸續(xù)入股恒大、華潤等企業(yè),近兩年接盤榮耀、參股蘇寧,在競爭性領域頻頻出手。
深圳國資系還通過快速兼并重組的方式,將旗下的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深投控)迅速打造成世界500強企業(yè)。
2016年開始,深投控陸續(xù)收購天音控股(000829.SZ)、怡亞通(002183.SZ)、英飛拓(002528.SZ)等上市公司,并成為中國平安(601318.SH)的第二大股東。
據《證券時報》報道,2019年深圳國資委還將持有的華潤信托49%股份,轉讓給了深投控。
據《深圳晚報》報道,截至2020年10月,深投控所屬全資、控股企業(yè)39家(其中上市公司11家),資產總額超過7800億元,年利潤總額近260億元。
2020年8月,深投控進入《財富》雜志排名的世界500強,排第442位,這是深圳國資系首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yè)。
和上海、東北等地方國資占比較高且發(fā)展年限較長的地方相比,深圳國資在改革開放后才陸續(xù)得到發(fā)展。這一原本的劣勢,卻為其在并購重組時,掃除了歷史包袱和阻力。
任凱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比如上海的一家百貨公司要收購部分老品牌,即使收購會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這背后的幾百號離退休職工,對于企業(yè)來說,將帶來很高的成本支出,但深圳歷史包袱很少。
近幾年,深圳國資系也在積極向全國、全球拓展支脈。國務院國資委官網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深圳國資國企在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qū)、全國167個城市投資布局。
“深圳土地空間受限,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拓展長三角業(yè)務,并會增加在長三角員工數量?!鄙钔犊仄煜律钗飿I(yè)(000011.SZ)員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負責地產的員工也在瘋狂地看項目,不到10個人的投資團隊,去年一年看了100多個項目”。
南方周末記者拿到的一份深物業(yè)2021年的年度計劃顯示,公司計劃在粵港澳大灣區(qū)和長三角地區(qū)各拿下30萬平方米產城融合的土地。
深圳國資規(guī)模迅速膨脹的同時,資產負債率也在不斷攀升。
深圳市國資委在2015年的工作總結中寫道,市屬國有資產負債率為47.5%。但在2020年9月,深圳國資委主任余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市屬國有資產總額為3.8萬億,負債率為65%左右。
不到五年,資產負債率上升了17.5個百分點。如果按3.8萬億計算,深圳國資系的負債達到了2.47萬億。與此相比,2017年,深圳市屬國有企業(yè)資產總額為2.55萬億。
深圳國資委也注意到了自身資產負債率攀升的問題。2019年,深圳在區(qū)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實驗實施方案中提到,到2022年,深圳市屬企業(yè)總資產達到4.5萬億元,資產負債率保持在65%以下。
對標淡馬錫
在管理模式上,深圳國資系試圖對標新加坡的淡馬錫。
在2007年的工作總結中,深圳國資委在文中7次提及淡馬錫模式,強調要將淡馬錫的企業(yè)化、市場化運營模式作為國企未來轉型方向。
奉行國家控股、公司化運作、集團化管理的淡馬錫公司,在資產運營及管理方面成績突出。截至2019年,淡馬錫45年來的復合年化股東總回報率高達15%。
淡馬錫模式,成為中國國企混改的一種潛在發(fā)展方向。國務院國資委首位主任李榮融,曾赴新加坡考察,表達出對淡馬錫模式的強烈興趣。
但中國國有企業(yè)規(guī)模龐大,結構復雜,利益交錯,淡馬錫模式是否可行,也受到了諸多質疑。在實踐中,2007年后的十年,深圳國資的工作報告里,有關淡馬錫的表述只出現過兩次,且遲遲未公布具體方案。
直到2016年深圳國資委的工作總結中,表述變成了“指導深投控學習淡馬錫”,并提出要通過對比淡馬錫找準發(fā)展問題,對標具體落實路徑,打造國資監(jiān)管運營的“深圳模式”。
2019年10月,深圳國資委通過了《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對標淡馬錫,打造國際一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實施方案》,在資本運作、產權變動、借款、擔保等14項事項上提出授權改革舉措。
時隔十二年,為什么學習淡馬錫的主體從深圳國資委變成了旗下企業(yè)深投控?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fā)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國宏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可以用戰(zhàn)略投資加財務投資視角看待淡馬錫的資產,但我們國資還有一大部分集中在非競爭性的公共服務型領域,而且國資委還承擔部分監(jiān)管職能。所以說國資系整個去對標淡馬錫,是不太適合的?!?/p>
劉國宏認為,深圳國資系旗下一家大型投資運營平臺去對標淡馬錫,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改革的阻力也會更小。
2020年,深圳市國資委宣布采用市場化選聘的方式,面向全球為7家市屬國有企業(yè)選聘11名高管,采取市場化薪酬制度。
在長期關注國企改革的任凱看來,深圳國資系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是其能在眾多國資系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任凱說:“整體來說,深圳在資金和政策上的寬松度都比較高?!?/p>
監(jiān)管能否跟上?
2017年的“十九大”,將國資國企改革的表述從“做強做優(yōu)做大國有企業(yè)”轉變?yōu)椤白鰪娮鰞?yōu)做大國有資本”。
國有企業(yè),一般指國有資本持有100%股份或占據絕對控股權的企業(yè)。國有資本的意義更寬,國有資本參股,可以不成為控股股東。
國務院在2018年發(fā)布文件稱,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工作。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以對戰(zhàn)略性核心業(yè)務控股為主;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以提升資本運營效率、提高國有資本回報率為目標,以財務性持股為主。
隨后,包括深圳在內,各地國資委都對改革方向做出了從“國有企業(yè)”到“國有資本”的調整。
但當國資做大后,如何監(jiān)管其龐大的資本運營成為新的難題。
從公開的財政預算來看,深圳2017年國有資本的預算收入和決算收入基本持平,都在2億左右。
但在2018年、2019年,決算數都比預算數高出數倍。2018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2.8億,決算收入為14億,完成預算數的514%;2019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13億,決算51億。預算和決算為何相差如此懸殊,并無解釋。
深圳市人大代表劉魯魚,過去15年間都擔任計劃預算委員會委員,對國資的收支頗為關注。
“問題在于國資預決算的機制并不嚴謹,細則沒有落實?!眲Ⅳ旚~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國資經營預算收入由市國資委方面提供,預算委只負責審查。如果審查,就要真正沉下去,但國有資本是非常大的一個體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國務院國資委首任主任李榮融在《國有資本做強做優(yōu)做大研究》一書中寫道,對于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而言,要求更會投、更會賣?!霸谶\作方式上,運營公司以參股為主,這就產生了新的問題,如何防止國有權益不受侵蝕?”
針對深圳國資系發(fā)展的相關問題,南方周末記者多次致電深圳國資委黨委辦公室,但未能取得聯系。
(應受訪者要求,任凱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