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慶
談起記敘文,不少老師和同學大概會長嘆一聲:記敘文不難寫,可是難寫好!的確,雖然現(xiàn)在選擇記敘文寫作的同學越來越多,但在閱卷過程中要看到一篇質(zhì)量上乘的記敘文,仍然十分不易。
記敘文看起來簡單,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按照時間和某種邏輯順序展開的,我們個體就生活在“記敘”的世界里,而且大多數(shù)同學在初中就已經(jīng)接受了較為系統(tǒng)的訓練,畢業(yè)時可以完成600字以上的簡單記敘文寫作。但是到了高中,記敘文寫作不是簡單增加了字數(shù),而是在內(nèi)容的復雜性和思想的深刻性上有所拓展。高中的記敘文可以稱為復雜記敘文,其中具體涉及的問題有很多,比如題目、結構、語言等。對一篇記敘文來說,結構尤為重要,有了好的文章結構就好比建造高樓有了基本框架設計,框架不出問題,再考慮用何材料來建等問題。所以,本文將圍繞記敘文的結構問題展開探討,重點分析同學們在寫作過程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
一、開頭結尾平淡無奇,不能吸引人
萬事開頭難!對同學們來說,構思文章的開頭有可能占去十分鐘甚至二十分鐘的時間,所用時間著實過多,而開頭可能寫到的字數(shù),一般也不超過100字。就是這樣煞費苦心的開頭,還有可能平淡無味。根據(jù)我多年閱卷的經(jīng)驗,從老師第一眼看到你的試卷的瞬間,它的分值就已經(jīng)有了一個等級,所以一個好的開頭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結尾同樣如此,它不僅僅是故事的完結,還是整篇文章思想的升華。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這樣說道: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這個心得同樣適用于考場記敘文。
(一)一個怎樣的開頭可以為自己的文章增彩?
1.簡潔清晰的人物介紹
海明威的《老人與?!罚?/p>
圣地亞哥是古巴的一個老漁夫,他年輕時非常出色,強健有力,他曾經(jīng)和一個黑人比賽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終于戰(zhàn)勝了對手。到了晚年,他的精力和反應都不如從前,老婆死后,他一個人孤獨地住在海邊簡陋的小茅棚里。
點評:短短一段開頭,圣地亞哥干凈利落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而且文中還點明了他生命中的三個時間段。
陳忠實的《晶瑩的淚珠》:
我看著那雙滋浮著憂郁氣色的眼睛,忽然聯(lián)想到姐姐的眼神,這種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著的心平靜下來,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憔悴的靈魂得到撫慰,足以使人沉靜地忍受痛苦和劫難而不至于沉淪。我手里捏著一張休學申請書朝教務處走著。
點評:一雙“憂郁氣色的眼睛”一下子就讓我們進入陳忠實生命中的那個重要時刻——申請休學,我們不禁想知道他到底休學了沒有?這和“晶瑩的淚珠”有什么關系?
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
我的同事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兩個月前才在我們城里去世。您一定聽說過他。
點評:簡潔干脆,小說的主要人物被推到讀者面前。
2.適合故事情節(jié)的環(huán)境描寫
茹志鵑的《百合花》:
1946年的中秋。
點評:這一定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獨句成段很棒!
魯迅的《祝?!罚?/p>
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zhèn)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野咨某林氐耐碓浦虚g時時發(fā)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jīng)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p>
點評:這段環(huán)境描寫揭示人物活動的自然環(huán)境,同時也是重要的社會環(huán)境,祥林嫂在這樣的氛圍中出場,不禁讓人為之擔憂。
夏衍的《包身工》:
已經(jīng)是舊歷四月中旬了,上午四點過一刻,曉星才從慢慢地推移著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鋪里的生物已經(jīng)在蠕動了。
點評:“舊歷四月中旬”的“上午四點過一刻”,很顯然時間尚早,而“蜂房般的格子鋪里的生物”“蠕動”這些陌生化的表述很顯然已經(jīng)促使讀者產(chǎn)生了閱讀興趣。
3.倒敘的開頭是不錯的選擇
王愿堅的《黨費》:
每逢我領到了津貼費,拿出錢來繳黨費的時候,每逢我看著黨的小組長接過錢,在我的名字下面填上錢數(shù)的時候,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熱,想起了1934年的秋天。
點評:1934年的秋天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會讓作者在多年之后仍然難以忘懷?這樣倒敘的開頭是我一直極力向我的學生推薦的,極易上手。
不知道有心的同學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容易上手又好用的開頭幾乎都來自我們的課本。當然課本之外還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好開頭,但這需要大量的閱讀;而課本上的文章是老師講解過的,借鑒起來更加順手。所以我經(jīng)常對我的學生說,一定要利用好課本知識,高考結束后你會發(fā)現(xiàn)具體的高考題目我們不曾見過,但又似曾相識,這種相識感就是源于課本。
(二)有張有弛的結尾才能耐人尋味
1.順其自然式結尾
孫犁的《荷花淀》:
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zhàn),出入在那蘆葦?shù)暮@铩?/p>
點評:水生嫂們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戰(zhàn)地訓練,已經(jīng)迅速成長為保衛(wèi)荷花淀的堅強后盾,這是作者期待的結果,也是讀者心里認同的結果。
卡夫卡的《變形記》:
不久他就卡在門里,靠自己再也動彈不得了,只見另一邊的小腿顫抖著空懸在那里,另一側的腿被壓得疼痛不堪——此時,父親從后面給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爾猛地遠遠彈進了他的房間里,頓時滿身鮮血淋漓。父親順手用手杖一鉤,關上了門,接著,家里終于寂靜了下來。
點評:卡夫卡的文章有些艱澀,不過此處的結尾順理成章,“理”該如此,“情”該如此。
2.卒章顯志式結尾
王愿堅的《黨費》:
是的,一筐咸菜是可以用數(shù)字來計算的,一個共產(chǎn)黨員愛黨的心怎么能夠計算呢?一個黨員獻身的精神怎么能夠計算呢?
點評:連用兩個反問句,作者此時的情感表述已經(jīng)達到一個高潮,一筐咸菜所代表的共產(chǎn)黨員愛黨的心、獻身的精神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它的價值在當代社會依然熠熠生輝,讓人心頭為之一顫。
夏衍的《包身工》:
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
點評:結尾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包身工制度的痛恨和對這一制度的強烈譴責。同時,向肆無忌憚壓榨中國勞動人民的帝國主義者和地主階級及一切反動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屬于卒章顯志式結尾。
二、主體情節(jié)猶如流水賬,不能啟迪人
初中階段,記敘文只要求簡單記敘故事發(fā)展的過程,字數(shù)也只有600字,而到了高中,同學們突然要寫800字以上的文章,這有可能導致大家在寫作時弄不清楚主體情節(jié)應該包含什么:是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經(jīng)歷,是幾個月或是幾天的生活,還是幾個小時甚至更短時間內(nèi)的故事?當然,時間跨度長的不一定是流水賬。流水賬問題主要是指文章沒有記敘重點、平均用力、沒有取舍,導致有波瀾但無驚喜,這一點正好和袁枚《隨園詩話》中“文似看山不喜平”這一觀點相悖。為了比較清晰明確地闡述這個問題,我選取了最近寫的一個作文題目進行解讀,在分析如何建構主體部分的同時,也對開頭和結尾進行了點評。
【作文題目】
一張照片,記載著一個故事;一張照片,講述了一段經(jīng)歷;一張照片,勾起了一份回憶;一張照片,飽含了一份情感。成長路上,總有一張照片讓你難忘。
學校擬舉行“記錄成長——照片里的故事”作品展,你將選擇哪張照片參展?你的照片有著怎樣的故事?請寫出來分享給同學們。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特征鮮明;不得出現(xiàn)你所在的學校名稱(如果出現(xiàn)用“復興中學”代替)、真實姓名;不少于800字。
【學生作文點評】
沿著記憶的小徑
夜里十點一刻,我反復翻看著爸爸輕輕放在床頭的那張照片,難以入眠。
點評:這是模仿《黨費》的開頭,時間倒流,回憶拉開。
文章主體部分:
照片是爸爸前段時間去老家拍的。老家的院子是我熟悉的,那個院子應該有些年頭了,正房主要用石頭壘起來,沒用紅磚,而現(xiàn)在的房屋大多數(shù)已經(jīng)改用紅磚和空心磚的組合。正房三間,左側是做飯的廚房和放雜物的棚屋。很顯然,這個曾經(jīng)熱鬧有活力的老宅,自從五年前爺爺隨著我們?nèi)コ抢锷詈缶妥兊妙j圮起來;院子里也被荒草占了,不過仔細看去,棚屋的房頂上似乎還有一架破舊的玩具飛機。
點評:既然是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內(nèi)容就有必要讓讀者比較清楚地知道。這一段對老屋的描寫就很不錯,一下子就將讀者帶回那個屬于祖孫三代的空間。不管是什么文體,“起承轉合”的邏輯關系都適用,本文的開頭采用倒敘,揭示了文中最重要的一個物件——照片后,理應沿著開始的路線有所“承”接,不過凸顯文章寓意的還需要后面的“轉”?!稗D”就是讓故事由平淡慢慢地轉向深入,深入了才有被賞識的可能。
大概是我八歲時的暑假,每天早晨我不是在院子里看螞蟻搬家,就是到處研究其他動物。記得那天,剛剛從集市上回來的爺爺還沒到家門口就大喊我的名字,我興奮地跑到院門口,一架期待已久的飛機像變戲法一樣出現(xiàn)在了我面前。我如同得到了一件寶貝,拿著它上躥下跳,左扔扔右扔扔,滿足地看著高高飛起的飛機在空中盤旋,繞過樹梢,穿過陽光,直到落入高高的屋檐后,不知去向。
我吵著要爬梯子去屋頂尋找它,但被爺爺攔下了。也不記得過了多久,可能真實的時間很短,但是我卻覺得等了一個夏天。當爺爺從木梯子上下來時,我已迫不及待地奔向爺爺,歡呼雀躍著。那時的我看到爺爺一邊用右手扶著腰,一邊一臉慈祥地看著我。最后一次玩它不記得是什么時候了,也許是因為它破了,所以才被扔在屋頂上;也有可能扔它上屋頂?shù)倪€是我。只是過了很久,如果不是奶奶說漏了嘴,我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爺爺爬梯子時閃了腰,養(yǎng)了半個多月才好。
點評:這是文章的第一次 “轉”。玩具飛機是當年還健康的爺爺買給“我”的,而且在玩的過程中還穿插了爺爺閃腰這一情節(jié)。在心愛的孫子面前,爺爺用他無私的愛給“我”搭建了一個柔軟的游樂場,讓人讀后不覺產(chǎn)生共情。
棚屋的墻邊,還斜靠著一輛拆去輔助輪的兒童自行車,那是我的第一輛自行車。
幼兒園中班時,我知道好朋友有了一輛自行車,于是我也向爸爸提出了想要自行車的愿望。第二天從幼兒園回到家里的我便在院子里發(fā)現(xiàn)了這輛還帶有輔助輪的自行車,我迫不及待地跨上了它,然而還沒等車子飛快地“跑”起來,我就已經(jīng)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臉上火辣辣地疼,右胳膊肘也被地面上的小石塊硌破了。原來因為我用力過猛,雖然后面有輔助輪,但是前面的力得不到控制,摔倒是必然的。爸爸聞聲趕來,把我抱在他的懷里,仔細檢查我的胳膊和臉,在確認沒有大問題后才開始教我怎樣上車,怎樣眼睛向前看保持平衡。就這樣,我從只會騎有輔助輪的車到能夠完全獨立騎行,這一路都留下了爸爸陪騎的身影。
點評:這是本文的第二次“轉”。承接爺爺?shù)膼鄣氖前职值膼邸N恼卤容^仔細傳神地描寫了我和爸爸一起學會騎自行車的過程,雖然看起來平淡,但是真情實感溢于言表。
不知不覺,時鐘已經(jīng)指向十點半了,如今爺爺早已無法像當年那樣爬上梯子為我取下飛機,爸爸也無法輕松地背起我在田間奔跑。生活的痕跡好像愈來愈淡,可是爸爸拍下的這張照片,讓我可以沿著記憶的小徑一路走進這熟悉的小院,品味過去的種種經(jīng)歷和感動。
點評:顯然,結尾屬于卒章顯志式。
總評:有了好的開頭和結尾,在安排中間主體部分時,可以參考這樣的指標讓文章有框架——如果是寫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結構方面至少有兩次“轉”,這樣可以使得文章不至于太單薄;如果有兩三個故事片段,這些故事內(nèi)容在結構上應該具備相承性,這樣就使得結構安排顯得更有章法和嚴謹。
曾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記者莫林說過:“一篇理想的新聞報道應該把讀者帶到現(xiàn)場,使他能看到、感受到甚至聞到當時所發(fā)生的一切?!蓖瑢W們,寫考場記敘文同樣如此,要想方設法把我們潛在的讀者吸引到我們所設定的故事里,注意故事內(nèi)容既要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需求,也要符合這個時代對我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