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君
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對水流產(chǎn)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xiàn)象。通俗地說,就是河流表面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游運動,當遇到狹窄的河堤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如果最終漫灘或決堤,這稱為凌洪。
一、概念與辨析
凌汛和汛期有什么不同呢?凌汛是河段結冰使水流不順暢而引起河水上漲導致的;而汛期是河段具有規(guī)律性的河水上漲,和是否結冰沒有任何關系。一般水災會發(fā)生在汛期,但并不是所有汛期都會引發(fā)水災。
二、發(fā)生的機制及時間
首先,河流要有結冰期;其次,河流有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河段,且是較明顯的南北流向。這樣在結冰期、封凍期和解凍期三個階段中,河流封凍時下段會早于上段,解凍時上段會早于下段。在不利的河道條件下,河水封凍時會形成冰塞,開河解凍時會形成冰壩,冰塞和冰壩都是直接導致凌汛的“罪魁禍首”。
冬季,下游降溫早,先結冰,其冰蓋厚度比上游厚,下游結冰后,冰層產(chǎn)生了阻水作用,過水斷面縮小,影響了泄水能力,這樣就把一部分水擋在上游河道,上游水位隨之升高。春季,處于較低緯度的上游升溫早,融冰早,開河由上而下進行。當上游的冰水向下游傳播時,冰水會越聚越多,當其遇上較窄河段或河道轉彎的地方往往會被卡住,加上下游堅硬厚實的冰層的阻擋,使得冰凌沿河道橫向堆積,猶如一道攔河大壩(稱為冰壩),冰壩會截攔大量冰水,使水位迅猛上漲,以致造成漫灘。冰借水勢,水助冰威,勢不可擋,冰壩會使下游的堤防及其附近的建筑物、耕地等受到嚴重破壞。
冰壩產(chǎn)生過程
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會影響凌汛災情,如河流徑流量較少或水位較低、流速較小,河道窄彎、河心灘多、河床縱比降緩、彎曲半徑大等的河段極易卡冰,抬高水位。當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或其他因素發(fā)生變化時,凌汛災害也會隨之變化。
河道中流冰量的大小也是形成凌汛的主要因素。流冰量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槽蓄水增量的大小,槽蓄水增量是產(chǎn)生凌峰的重要因素,一旦有適宜的氣溫條件則極易產(chǎn)生凌峰,繼而形成冰壩,造成災害。
三、產(chǎn)生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危害
(1)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多發(fā)生在急坡變緩和水庫的回水末端,其持續(xù)時間較長,逐步抬高水位,對工程設施及人類活動有較大的危害。
(2)冰壩引起的洪水危害常發(fā)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緯度差較大的河段,其形成速度快,冰壩形成后,冰壩上游水位驟漲,堤防潰決,洪水泛濫成災。
(3)冰壓力引起的危害,冰壓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沖擊而產(chǎn)生的動壓力,由于大面積冰層受風和水剪力的作用而傳遞到建筑物上的靜壓力及整個冰蓋層膨脹產(chǎn)生的靜壓力。
2.防治措施
(1)加強凌汛的監(jiān)測和預報
水文、氣象部門應密切監(jiān)視氣溫、水情、凌情的變化趨勢,及時做出徑流、凌情的滾動預報;同時,利用現(xiàn)代化的地理信息技術全面、快速地獲取凌情信息。此外,還應組織強大的防凌汛隊伍來防守大堤,抗御凌洪,一旦發(fā)現(xiàn)險情,立即進行搶護,確保大堤安全。
(2)實施破冰工程,疏通河道
破冰的方法有打冰、撒土、利用破冰船、炸藥爆破、炮擊、飛機轟炸等。破冰要掌握冰情預報,選擇合適的破冰時機,在快開河時破冰最為有效;同時要根據(jù)預測情況來選擇可能形成冰凌卡塞和產(chǎn)生冰壩的河段進行破冰。
(3)分段攔冰,拓寬河道
(4)上游修建水庫,利用水庫防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