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應梅
[摘要] 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批注的習慣,能夠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學生在閱讀中做好批注,既豐富了閱讀經(jīng)歷,又培養(yǎng)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讓閱讀教學真正落地。
[關(guān)鍵詞] 批注式閱讀;自主思考;閱讀習慣
批注式閱讀是指在對文章的語言進行感知,對文章的內(nèi)容、層次、思想情感、表現(xiàn)手法、語文特點、精彩片段、重點語句進行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用線條符號或簡潔的文字加以標記。這是一種通用的簡便的讀書方法。[1]統(tǒng)編教材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有的是課內(nèi)延伸閱讀,有的是課外拓展閱讀,這些都表明要從海量閱讀開始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讀有所獲呢?我們可以教會學生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進行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獨立思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盵2]也就是說,閱讀應該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己對文章內(nèi)容和思想去感悟、理解、評價,從而沉淀成為自己的內(nèi)在素養(yǎng)。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嘗試讓學生在初次閱讀課文時、教師講解分析時、小組合作學習時、聆聽同伴分享時,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時批注。在此呈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與大家共勉。
一、批注,可以從字詞學習開始
從生字學習開始,教師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批注習慣。要放手讓他們自學生字,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查工具書等方法,將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碰到的難點,或者在自學生字詞中的收獲批注在課后生字表中。比如,生字組詞、多音字的標注、形近字的羅列、難寫字的筆畫筆順等。此外,課堂分享中碰到一些需要重點識記的生字,教師也可以隨時提醒學生做好批注。
教學一年級《口耳目》中的“耳”,可以讓學生將“目”“日”兩個字批注在旁邊,并分別組上詞語;在學習“木”時,指導他們批注字形相近的“禾”和讀音相同的“目”。中高年級自學生字時,學到“巨、臣”提醒學生對字的筆順進行批注,學到“奶、扔”提醒學生關(guān)注重點字的筆畫名稱,并批注下來。
平時的訓練中,碰到“燥”和“操”兩個形近字的練習,可以延伸到“澡、躁”的練習,并提醒學生做好批注。而分析課文中碰到的多音字,容易讀錯的字,教師都可以提醒他們做好批注。這樣,學生從學習生字開始養(yǎng)成批注的習慣,為以后的課文學習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二、批注,可以從預習課文開始
到了中高年級,閱讀中的批注要從預習抓起。如三年級時,教師引導學生擬訂五步預習法:一讀課文標段落;二讀課文標生字;三讀生字學生字;四讀課文分層次;五讀課文批感知。每一步都有較明確的內(nèi)容和方法指導,這樣等學生預習結(jié)束,書上已經(jīng)“滿天星”了。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篇文章,學生在閱讀中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要在學習課文之前反復地讀,把自己每一次閱讀的感悟與收獲都記錄下來,并提出自己的問題?!皶x百遍,其義自現(xiàn)”,這樣不斷地批注、不斷地發(fā)現(xiàn)、不斷地產(chǎn)生自己的觀點,對閱讀目標的達成,就水到渠成了。
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宇宙生命之謎》一課時,教師首先帶領(lǐng)學生閱讀了文章開頭的閱讀提示,再提醒學生在預習時關(guān)注文中的六處批注,然后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生在一步步預習之后,對于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主要內(nèi)容,都已經(jīng)有了詳細的了解,并做了批注。接下來,教師又提醒學生要在預習中關(guān)注閱讀方法,并引導學生在書上批注出自己的閱讀方法。
預習時做好批注,教師除了方法上的指導,還要給學生一些內(nèi)容上的提示,如關(guān)注單元學習目標、課前閱讀提示、課后練習及拓展性閱讀資料等。
三、批注,可以在課堂分享時進行
學生愛表現(xiàn)、愛分享,只有已經(jīng)有了比較詳細的批注,他們在課堂學習的分享中才能做到有話可說。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在師生互動、同伴分享時,養(yǎng)成批注的習慣,共享閱讀所得。
1.在聆聽教師講解時,提示學生做批注
常規(guī)的教學中,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是不是聽進去、掌握了,教師根本不知道。因此,要讓學生養(yǎng)成批注的習慣,讓他們用筆記下一些東西,留下一些印象。比如,在教會學生理解文章的一些寫作技巧與方法時,我們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適時插入,采用“逢山開路、逢水架橋”的方法,當學生碰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時進行詳細的講解分析,并督促他們做好批注,做到舉一反三。這樣強調(diào)性地進行批注,能讓學生掌握這些枯燥而難記的知識點,從而積累下來。比如,在教學三年級《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雖然文句優(yōu)美,而且學完之后學生都能熟練背誦,但本文所涉及的文段特點、修辭手法、特殊句式等都很豐富,教師可以督促學生通過批注記住,并在以后加以運用。
2.在小組合作與分享時,引導學生做批注
當其他小組或個人上臺分享的時候,要督促學生養(yǎng)成隨時進行批注的習慣:一是批注自己沒有想到而同伴補充的內(nèi)容,二是批注同伴分享的有價值的內(nèi)容。比如,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出現(xiàn)了古白話文的學習,學生自主閱讀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景陽岡》課文篇幅長,文言詞語也很多,如果一一講解既枯燥又費時。對此,教師提醒學生及時批注同伴分享的內(nèi)容,特別是一些難懂的文言詞語。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覺得收獲很大,同時增強了他們閱讀古白話文的勇氣。
這樣一來,一篇文章學習完,學生不但有了自己在閱讀中獲得的知識,也收獲了更多來自同伴的幫助,還有教師及時補充的一些信息。如此一來,稍加整理,學生就會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
3.進行知識訓練與檢測時,提醒學生做批注
在兒童的記憶倉庫中,豐富的語言材料儲備是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條件。而要做到這些,閱讀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提醒、指導學生進行批注。比如,課后對文章寫作方法、寫作順序、修辭手法、句式轉(zhuǎn)換等語言文字運用進行訓練。我們要讓學生在關(guān)鍵處做好批注,落于筆頭,記在心頭,并舉一反三,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比如,學習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時,學生第一次接觸到“點面結(jié)合”的知識,要讓他們真正掌握,僅憑課文講解是不夠的,我們可以結(jié)合課后的練習加強訓練,先讓學生對這些句子進行體會并批注,再去文中找一找類似的句子,進行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批注,最后對知識進行總結(jié)提升。
總之,重視批注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在訓練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經(jīng)歷,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向林.試論批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發(fā)展,2020(04):9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