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陽,張嘉雯,賀園莉,李 猛,2
(1.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陜西 咸陽712046;2.陜西省中醫(yī)醫(yī)院肺病科,陜西 西安710004)
胃腸道損傷是膿毒癥的常見并發(fā)癥,可加重機體免疫紊亂與細胞因子網(wǎng)絡失衡,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據(jù)統(tǒng)計,國內(nèi)、外膿毒癥患者中胃腸功能損傷發(fā)生率分別為78.8%、30%~70%[1-3],國內(nèi)病死率為61.7%左右[4]。早期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改善胃腸PH 值等治療已經(jīng)得到初步證實,但漸漸發(fā)現(xiàn)其不能改善病死率等[5-7]。
膿毒癥屬于中醫(yī)“毒邪上犯,由肺及胃,侵襲三焦”,熱證與腑氣不通是膿毒癥最常見的中醫(yī)證型,肺臟與腹腔是最常見的發(fā)病部位[8]。因此,肺熱郁閉,腸腑不通為膿毒癥的常見證型,宣肺通腑為重要的治療方法,其可調(diào)節(jié)機體胃腸道氣機,改善胃腸道功能。
目前許多RCT 試驗證明宣肺通腑類方藥可以改善胃腸道功能與預后,減少APACHEⅡ,降低血乳酸,提高氧合指數(shù),平衡促炎與抑炎細胞因子,改善機體免疫功能[9-11],因此,本研究欲通過Meta 分析評價宣肺通腑類中藥治療膿毒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為臨床宣肺通腑法治療膿毒癥提供進一步的循證參考。
計 算 機 檢 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圖 書館、中國知網(wǎng)、維普、萬方等數(shù)據(jù)庫。時間截止2019年12 月,文獻語種不限。中文檢索詞:(宣肺通腑或宣肺或通腑或中醫(yī)藥)和(膿毒癥)和(隨機對照實驗或臨床試驗)。英文檢索詞:(Chinese Medicine 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sepsis or se?vere sepsi)an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r clini?cal trials)。
1.2.1 納入標準 (1)研究類型: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表的應用宣肺通腑法治療膿毒癥的隨機對照試驗。(2)研究對象:符合西醫(yī)膿毒癥診斷標準的成年患者(年齡≥18 周歲),明確闡明參考指南,版本不限。中醫(yī)證型符合《中醫(yī)藥單用/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常見感染性疾病臨床實踐指南·膿毒癥》[12]中“腸腑不通,肺氣雍閉證”或者《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3]中痰熱壅肺證風溫肺熱病與《中醫(yī)診斷學》[14]中腸熱腑實證的辨證標準。(3)干預措施:兩組均予原發(fā)病的處理和主要臟器功能支持。對照組應用或不應用安慰劑,觀察組則給予以麻黃、杏仁、連翹等宣降肺氣,加以通腑泄熱的大黃、厚樸為主要思路的中藥方劑治療[10],服用方法不限。(4)結局指標:胃腸道功能、胃腸不良反應、28 d 病死率、APACHEⅡ評分、IL-6、IL-10。
1.2.2 排除標準 排除非隨機對照研究、重復發(fā)表的文獻、動物研究等。
由兩名獨立研究人員評價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對于單個研究的質(zhì)量采用Cochrane 協(xié)作網(wǎng)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內(nèi)容包括:隨機序列產(chǎn)生、分配方式、參與人員盲法、結果評價盲法、不完整結果數(shù)據(jù)、選擇性報道和其他偏倚。通過對這7 個條目的描述,給出包括高風險、低風險和風險不清楚在內(nèi)的3 個判斷,偏倚風險評估結果用偏倚風險圖來表示。
由2 位研究者依據(jù)納排標準獨立篩選文獻,并交叉核對,若遇分歧則由第三位研究者協(xié)助裁定。提取包括第一作者、干預措施、治療時間、結局指標等數(shù)據(jù)。2 名研究者各自獨立提取文獻數(shù)據(jù),若描述不明確或數(shù)據(jù)缺失,與文獻作者聯(lián)系后補充,若最終不能完善的文獻予以排除。
應用RevMan 5.3 軟件進行Meta 分析。運用卡方檢驗評估異質(zhì)性,若P>0.1,I2<50%表示各研究間具有同質(zhì)性,選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若P<0.1,I2≥50%表示各研究間的異質(zhì)性差異顯著,選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2 種方法均以95%作為可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CI)。Meta 分析的結果以森林圖表示,對納入≥10 篇文獻的結局指標用漏斗圖分析是否存在發(fā)表偏倚。對于所有研究采用敏感性分析處理,討論所得結果的穩(wěn)定性。
共檢索到相關文獻235 篇,根據(jù)納入與排除標準,最終納入15 篇文獻[10,11,15-27],所有文獻為中文文獻。文獻檢索流程見圖1。
根據(jù)納排標準,本篇文章最終納入15 篇文獻,納入文獻基本特征見表1。
圖1 文獻檢索流程Fig 1 Document retrieval process
15 篇 文 獻 中,2 個 報 告 了 樣 本 量 估 算[21,24];2 個報告提及隨機方案的隱蔽[15,21],8 個研究報告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15,16,18,19,21,23,25,27],其余文獻僅提及隨機;3篇文獻報告了盲法[15,21,24];7 篇文獻報告了通過倫理審 查 且 簽 署 了 知 情 同 意 書[15,18-23];2 個 報 告 了 隨 訪[15,27];4 個報告了不良反應[15,18,24,26],其他研究均不確定。有1 篇文獻存在選擇性報告情況[16]。在ICU 治療時,由于患者意識不佳,且操作者為護理人員,未實施盲法對研究結果的影響較小,因而在實施偏倚中均為低風險。納入研究的偏倚情況見圖2。
2.4.1 28 d 病 死 率 共 納 入7 項 研 究[10,11,16,15,22,23,27]進行了28d 病死率評價,各研究間無統(tǒng)計學異質(zhì)性(P=0.69,I2= 0%),采用固定效應模式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RR=0.64,95%CI(0.42,0.99),P=0.0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宣肺通腑方藥可明顯降低病死率,見圖3。
表1 納入文獻基本特征Tab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literatures
2.4.2 APACHEⅡ共 納 入11 項 研 究[10,11,16-18,21-23,24-26]進行 APACHEⅡ評價,各研究間有統(tǒng)計學異質(zhì)性(P<0.000 01,I2=92%),據(jù)此采用隨機效應模式進行Meta 分析。結果顯示SMD=?0.90,95%CI(?1.49,?0.31),P=0.000 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宣肺通腑類方藥可明顯減少APACHE Ⅱ積分。見圖4。
圖2 納入文獻偏倚情況Fig 2 Bias of included literature
圖3 28d 病死率森林圖Fig 3 Forest plot of 28-day case fatality rate
圖4 APACHEⅡ森林圖Fig 4 Forest plot of APACHEⅡ
2.4.3 IL-6 共 納 入6 項 研 究[15,18,20,22,23,25]對 患 者 進行了IL-6 的評價,各研究間統(tǒng)計學異質(zhì)性較大(P<0.000 01,I2 =84%),觀 察 森 林 圖,發(fā) 現(xiàn) 陳 山等[18]95%CI 與其他研究重疊較少,去除后剩余研究無明顯統(tǒng)計學異質(zhì)性(P=0.57,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式進行Meta 分析。結果顯示SMD=?0.36,95%CI(?0.62,?0.1),P=0.00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宣肺通腑類方藥可明顯降低IL-6,見圖5。
2.4.4 IL-10 共納入3 項研究[15,16,22]對患者進行了IL-10 的評價,表明宣肺通腑類方藥可明顯升高血清IL-10,改 善 免 疫 抑 制。其 中 瞿 星 光 等[15]、沈青[16]、馮博[22]均表明宣肺通腑類方藥可提高IL-1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5 IL?6 森林圖Fig 5 Forest plot of IL-6
2.4.5 胃腸道功能 3 項研究報告了胃腸功能,因結局指標不同,只能行定性評價,3 項研究表明宣肺通腑類中藥可改善胃腸道功能。其中奚耀等[19]報道了宣肺通腑類中藥可降低DAO、D-Lac 水平。戴林峰等[20]報道了宣肺通腑中藥聯(lián)合組可明顯改善腹內(nèi)壓。林進團[23報道了宣肺通腑類中藥可改善胃排空試驗、降低腹腔內(nèi)壓力、升高胃液pH 值。
4 項研究[16,18,25,26]報告了胃腸道不良反應,對其進行Meta 分析,統(tǒng)計學檢驗無異質(zhì)性(P=0.62,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式對其進行Meta 分析,Meta分析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RR=0.84,95%CI(0.36,1.93),P=0.68],表明宣肺通腑類中藥可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但相對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無統(tǒng)計學差異,見圖6。
圖6 不良反應森林圖Fig 6 Forest plot of adverse reactions
將納入文獻數(shù)≥10 個的APACHEⅡ進行發(fā)表偏倚評估。從漏斗圖可以看出,以垂線為中心線,左右兩側(cè)研究呈偏態(tài)分布分布,因此納入文獻可能存在發(fā)表偏倚,有可能是納入文獻質(zhì)量偏低或存在陰性結果或者記錄不全等,見APACHE Ⅱ漏斗圖7。
圖7 APACHEⅡ漏斗圖Fig 7 Diagram of APACHEⅡ
對Meta 分析中各結局指標采用敏感性性分析,通過逐一剔除研究觀察結局指標是否變化。結果顯示各結局指標相對穩(wěn)定(除外28 d 病死率),Meta分析結果基本可靠。
胃腸道損傷為膿毒癥常見并發(fā)癥,涉及腸動力功能障礙、免疫炎性失衡等多種機制。膿毒癥機體中,IL-6 與IL-10 為重要的促炎與抑炎因子,且IL-10 抗炎因子會抑制IL-6 等促炎細胞因子的分泌。IL-6 與IL-10 之間保持平衡是機體維持免疫穩(wěn)態(tài)重要條件[28]。28 d 病死率是反映藥物療效最重要的客觀指標,APACHEⅡ評分被認為是危重癥患者的經(jīng)典評價指標,其分值越高,患者病死率越高。
“肺氣郁閉,腸腑不通,痰熱毒邪互結”為膿毒癥的核心病機,“肺腸毒閉”與膿毒癥“細胞因子失衡,免疫反應紊亂”相類似。“肺腸毒閉”可使肺腸氣機紊亂,促使“痰、熱、毒邪”產(chǎn)生,即因胃腸道損傷引起機體細胞因子網(wǎng)絡失衡、免疫系統(tǒng)紊亂[29,30]。因此本研究以宣肺通腑類中藥,觀察其對上述指標的干預作用,闡述其治療膿毒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本研究所用方藥以宣白承氣湯、涼膈散、升降散類中藥為主,以大黃、芒硝、厚樸等泄下通便,排出毒邪,使得胃腸通降有度,通而降之,中下焦運轉(zhuǎn)正常,肺之氣機可肅降有道,有助于胃腸通降;以杏仁、麻黃、連翹、蟬蛻類宣降肺氣、化痰泄熱,提壺揭蓋,肺臟宣降有常,有助于胃腸通降有序。宣肺法與通腑法二者合用,可使機體上下焦氣機保持通暢,“右行有道”,恢復胃腸功能。
本研究結果表明宣肺通腑法可改善胃腸功能,減少胃腸道損傷,調(diào)節(jié)IL-6 與IL-10 失衡,繼而降低膿毒癥患者病死率,降低APACHEⅡ積分;同時本實驗也進一步證實“肺氣郁閉,腸腑不通,痰熱毒邪互結”與“炎性因子失衡、免疫系統(tǒng)紊亂”相類似,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炎性反應可能是宣肺通腑類方藥治療膿毒癥,改善胃腸道損傷的重要機制。
膿毒癥患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等情況使得研究記錄不完整,可能是造成此次納入不良反應較少,影響宣肺通腑方藥治療膿毒癥安全性不足的原因。在降低APACHEⅡ積分方面,由于初始APACHEⅡ積分差距較大以及用藥差異等因素可能是造成異質(zhì)性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希望以后此類的RCT 研究能夠形成比較統(tǒng)一、規(guī)范的研究方案。宣肺通腑類方藥可明顯降低28 d 病死率,但是在進行敏感性分析時出現(xiàn)結局指標波動較大影響本指標結果穩(wěn)定性,可能是因為朱之青等[10]研究中的實驗組陽性結果權重較大導致的單一試驗影響指標結果,因此對于28 d 病死率需要更多RCT 試驗進一步觀察。建議在今后的中醫(yī)藥研究中設計標準的RCT 方案,為臨床治療提供更準確的詢證醫(yī)學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