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抗戰(zhàn)期間魯西地區(qū)土地流轉中的治理轉型

        2021-04-08 08:05:32劉康磊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

        劉康磊,程 方

        (濟南大學 政法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土地系不動產的一種。按照物權法理論,不動產權屬于對世權。故而,土地的產權證以及全國統(tǒng)一的產權登記系統(tǒng)作為區(qū)分權利所有人與其他人的證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F代國家因主權演化出對于不動產的管理權及其擁有建立統(tǒng)一不動產登記體系的能力,所以,只要權利人在登記系統(tǒng)中有記載,就可以完成權利宣示,對世權就能夠得到保障。但是,現代以前中國并不存在統(tǒng)一的不動產權登記制度與體系,如何證明土地的所有權人系合法、排他地獲得土地,成為無論是統(tǒng)治者還是被統(tǒng)治者都相當關心的法律問題?,F代以前的中國,地契成為土地所有權的最重要的證明文書。與現代不動產權證不同,一份合法有效的地契,通常需寫明土地買賣雙方的基本信息、土地四至、中間人及所在村落里村長或者長者加以證明,再加蓋官方印章,或將私人地契與官方印制的地契貼在一起。這表明了,在現代以前對于土地所有權的證明,需要土地本身流轉傳承有序、當地有名望的中人居間旁證、取得官方的認證等方面綜合證明。這不僅僅是出于課稅的目的,也符合現代以前中國的司法證明體系。地契需要兼具產權證明和合同的雙重性質,因此,一份地契,不僅僅是一份產權證明和交易證明,還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土地法律規(guī)范、土地流轉歷史等,對于考察歷史中國的土地法律規(guī)范具有重要的意義。

        魯西平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重要的農耕區(qū),清代以降,受生齒日繁及土地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影響,該區(qū)域的土地流轉雖不像“千年田換八百主”那樣頻繁,但也是相當的劇烈了??谷諔?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土地流轉又出現一些新動因?;诖?,筆者試以持有的相關土地契約為視角,對抗戰(zhàn)前后魯西導致土地流轉的相關社會因素、政治因素等做一考察。

        一、抗戰(zhàn)時期土地流轉的地契

        本文討論所依據之地契存放于筆者老屋一木匣中,2020 年春老屋修葺時發(fā)現。筆者持有的地契共計21份,除去損毀嚴重和內容過于簡單的5 份,可資利用的共計16 份,我們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和持契人身份的異同進行編號,計:1937 年當契為第1 號,1943 年賣契編為第2、第3 號,1946 年賣契分別編為4-16號,其相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地契所反映的地理位置

        第1-3 號地契為前集村的土地交易契約,第4-16 號地契為王莊村的土地交易契約,位于前集村東南8公里處。二村今屬山東省梁山縣,在抗戰(zhàn)之前屬于汶上縣,抗戰(zhàn)爆發(fā)后情況比較復雜,是“我敵偽頑的接合部”①中共冀魯豫邊區(qū)黨史工作組辦公室,中共河南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中共冀魯豫邊區(qū)黨史資料選編第2 輯 文獻部分下》,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年,第389 頁。。從國民黨和日偽政權的行政區(qū)劃來說,仍屬于汶上縣,從抗日根據地的行政區(qū)劃來說,1940 年之前屬汶上縣,1940 年劃歸新建立的昆山實驗區(qū),該實驗區(qū)1941 年改為昆山縣,1945 年在昆山縣南新建南旺縣,二村隨之劃歸南旺縣管轄,隸屬于冀魯豫邊區(qū)政府。②梁山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梁山縣志》,北京:新華出版社,1997 年,第42-51 頁。

        (二)地契的分類和結構

        從交易形式來看,16 份地契分為土地典當契約和土地買賣契約兩類。第1 號地契屬于前者,剩下的15份契約均屬于后者。

        對于典田的辦法,費孝通的田野調查作了直觀的描述:“需要錢的人,把他所有的田,交給借錢給他的人去種。他不必每年付利息,而典田的人得享有所典農田上一切出產耕地稅及附加由所有者自負……典出的田,出典人仍保留其所有權,可是他對于這土地的使用權,則暫時放棄。這是和租出去的不同,因為租出的可以收租金,而且可以撤換使用者?!雹圪M孝通:《祿村農田》,《費孝通全集》第3 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156 頁。從費孝通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發(fā)現以下幾點事實:1.貨幣需求是出典人出典土地的主要原因;2.承典人獲得該地的使用權和收益權;3.出典人仍保留土地的所有權;4.出典人享有贖回權;5.出典人負有納稅義務。除此之外,從一般的法律意義和民間習慣來說,出典人、承典人的合意還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當期的約定;2.回贖時段的約定;3.當期內的土地經營形式;4.轉典或典期內出售的相關規(guī)范。

        土地買賣的關系則相對簡單,買賣雙方達成合意,訂立土地買賣合同即地契,完成交易。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類土地買賣契約因是否向政府登記納稅而有白契和紅契之分。買賣雙方未經政府驗證、納稅而訂立的契據為白契,由賣方書立,交買方收執(zhí)。白契沒有固定格式,根據各地習俗而定。其內容一般包括買賣雙方姓名、中人姓名、賣地原因、土地類別、坐落位置、四至、面積和價格。法律規(guī)定,白契不受法律保護,但實際上當雙方真正發(fā)生糾紛時,白契仍是有效的物證。在這16 份地契中,第2、3 號便屬于白契。

        而紅契由政府統(tǒng)一印制,格式固定,除固定套語之外,一般包括買賣雙方姓名、中人姓名、土地類別、村落名稱、四至、面積和價格,鈐蓋政府官方印章,由政府為其辦理過戶過稅的手續(xù)。從形式上來看,本文中涉及的紅契可分為兩部分,居左者為草契紙,系格式印刷;居右者為正式契紙,也系格式印刷,兩者相較,草契紙上自書的部分較多,而正式契紙印刷部分較多。從內容上來看,二者的主要內容是一致的,區(qū)別在于,由于在草契紙上,涉及的不動產四至通常比較詳細,在正式契紙上一般就不再詳細書寫土地房屋四至,但類似于現代合同法要求的“合同主要條款”,比如當事人、標的、價款等條款一定要同時具備且左右一致。在用印方面,主要在價款、中間人、草契紙和正式契紙之間的騎縫、正式契紙右側等區(qū)域鈐印,說明了用印是為了在實體與程序兩個方面保障土地交易的合法與自愿,以及地契本身的真實性。在正式契紙右側還有半枚騎縫章,可想而知,解放區(qū)政府應當有對應的地契記錄留底備查。紅契需要向政府納稅,稅金由買方負責。本文中編號為4-16 號的地契均屬紅契。

        (三)地契的印制技術

        訂立契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便是保持它的真實性。為避免有人刻意篡改、增刪契約內容,相應的技術性防范措施是必要的。契約要求干凈整潔,不能有修改文字,如確為書寫錯誤,一般要求重新謄錄。此外,為避免在契約尾部惡意增加文字,原則上會在契尾書寫上“永遠大吉”“年年豐熟”等吉祥語作結束語。從本文的第2、第3 號地契來看,契約謄錄干凈,無修改之處,契尾無吉祥語作結束語,但各行之間行距緊湊,無空白天頭、地腳,實際上也是起到了防范篡改的作用。

        另外,還有一個技術性要求,即涉及到的田畝、田價均需大字“壹、貳……”填寫,尤其是“一”,極容易被篡改。篡改者一般是為攫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但有時也導致較嚴重的后果。從本文的相關地契資料來看,未能很好執(zhí)行這一技術性規(guī)范,這可能是出于熟人社會對于誠信道德的認同以及共產黨對于自身政權權力的自信。當然,根據上文對于地契印章的分析,解放區(qū)政府應當有留底,加之地契上均有居間人姓名,因此,篡改地契的實際上可能收效甚微。

        二、抗戰(zhàn)時期魯西地區(qū)土地流轉的制度及政策背景

        地契文本自身不僅具有經濟學和法學上的解讀意義,也可向我們展現出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諸領域的發(fā)展狀況。如前所述,地契勢必需要記載更多的內容,才能達到權利宣示的效果。因此,對于地契文本的解讀,需要結合地契締結年代的歷史環(huán)境加以綜合判斷,才可以做到對于地契文本信息的全面和充分的理解。下面我們試對本文16 份地契的歷史環(huán)境作一考察。

        (一)地權分配與土地買賣

        從長時段的視野來看,山東始終是自耕農經濟發(fā)達的省份。美國珀金斯、馬若孟等學者較早地表達了這一觀點,他們認為中國的地主制不占主要地位,地權分配比例變化不大,或者呈現越來越分散的趨勢。①[美]珀金斯著、宋海文譯:《中國農業(yè)的發(fā)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年,第128-129 頁;馬若孟著、史建云譯:《中國農民經濟》,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326 頁。中國學者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也越來越多的對地主制占主體、地權比較集中的主流觀點提出質疑。章有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地權分配的再估計》一文中首先表達了這一傾向,他認為地主富農占有土地60%左右,中貧農占有土地40%左右。②章有義:《明清及近代農業(yè)史論集》,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7 年,第85、89-90 頁。不過他的研究是就全國范圍而談的,史建云的研究表明山東自耕農的比例高于章的估計,地權更加分散。他指出:山東自清初至清末,地權分配經歷了一個自分散到集中,又自集中到分散的過程,民國之后山東的自耕農在繼續(xù)擴大。1912 年,山東的自耕農占到全體農戶的69%;20 世紀30 年代,山東107 個縣中,96 個縣自耕農的比例超過50%。③史建云:《近代華北平原自耕農初探》,載《中國經濟史研究》1994 年第1 期。滿鐵1939—1943 年做的《中國農村慣行調查》表明,在山東的地權分散是比較普遍的,一些地區(qū)80%的農戶占有全部耕地的70%,其中占地10—30 畝的比例為75%,10 畝以下的比例為25%。④轉引自[美]馬若孟著、史建云譯:《中國農民經濟 河北和山東的農民發(fā)展,1890-1949》,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 年,第133 頁。從下表中我們更能直觀地看到這一現象。

        表1 山東省各年按耕地分組農戶的比例⑤資料來源轉引自史建云:《近代華北平原自耕農初探》,載《中國經濟史研究》1994 年第1 期。

        ?

        表1 中,自1918 年至1934 年,10-50 畝組別的農戶基本上保持著較高的水平,10 畝以下的自耕農、半自耕農也占有不低的比例,而50-100 畝和100 畝以上兩組農戶基本上是趨于下降,而且是較大幅度的下降。

        隨著抗戰(zhàn)的爆發(fā),地權呈現出更加分散的趨勢,戰(zhàn)事、自然災害加上日偽軍的超經濟掠奪,使擁有大量土地成為一種負擔。1942 年,冀魯豫區(qū)黨委書記黃敬在《邊區(qū)的形勢與任務》報告中指出:“嚴重的封建剝削與不斷的兵、匪、水、旱諸災……一方面使經濟不斷衰退,另一方面又阻止著土地的大量集中。衰退中的農村,勉強地茍延殘踹。”①黃敬:《邊區(qū)的形勢和任務——黃敬同志在區(qū)黨委高干會上的報告》,常連霆主編:《山東黨史資料文庫》第9 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368-369 頁。

        受地權分散的影響,土地交易的規(guī)模必然而然的會受到限制。從筆者收藏的地契來看,土地出典或出售,規(guī)模最小的為0.9 畝,規(guī)模最大的為8.444 畝,如表2。我們再比對其他一些資料,基本上可以看到同樣的趨勢?!肚宕綎|經營地主經濟研究》作者羅侖、景甦通過田野調查,對章丘縣2 家地主的土地積累過程做過梳理。太和堂李家,乾隆二十六年至乾隆五十五年分36 次購入土地175.92 畝,其中除乾隆三十七年購地11.6 畝、乾隆四十三年購地11.3 畝以外,其余購地規(guī)模在 1-10 畝之間,平均每次購地4.89 畝。乾隆五十九年至同治七年,分29 次購入土地164.68 畝,除同治七年兩次購地各30 畝外,其余購地規(guī)模均在 0.3-8 畝之間,平均每次購地5.68 畝。同治九年至光緒三十一年分40 次購入土地175.32 畝,除光緒六年、光緒二十七年分別購地12 畝、19.8 畝外,其余購地規(guī)模在 0.9-10 畝之間,平均每次購地4.38 畝。②羅侖、景甦:《清代山東經營地主經濟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5 年,第66-68 頁,第97-100 頁。矜恕堂孟家,咸豐四年至宣統(tǒng)三年分60 次購入土地694.593 畝,平均每次購地11.58 畝,其中10 畝以下交易47 次,占交易次數的78.3%。1915 年到1935 年分14 次購入土地162.673 畝,10 畝以下交易9 筆,平均每筆11.62 畝。③羅侖、景甦:《清代山東經營地主經濟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5 年,第66-68 頁,第97-100 頁。兩家土地積累規(guī)模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前者為經營地主,依靠農業(yè)經營起家,土地積累慢,規(guī)模?。缓笳卟扇〉氖恰耙阅┢鸺?,以本守之”的辦法,因商業(yè)資本雄厚,土地積累規(guī)模大,速度快。但這兩家地主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一次購買土地規(guī)模最常見的是在1-10 畝之間,低于1 畝和高于10 畝的次數都比較少。④彭波:《國家、制度、要素市場與發(fā)展:中國近世租佃制度研究》,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年。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基本上可以認為,在解放前山東農村中,土地買賣的規(guī)模以10 畝以下為最普遍。

        表2 16 份地契出典、出售土地額(單位:畝)

        (二)戰(zhàn)亂、災荒下農民的土地買賣

        冀魯豫邊區(qū)是當時中國重要的抗日根據地之一,“位于太行山以東、秦山以西的冀魯豫三省結合部,東緣津浦、西臨平漢,南跨隴海,北界漳河。它既是華北的門戶,又是聯(lián)結華北、華中的戰(zhàn)略樞紐”,①冀魯豫邊區(qū)革命史工作組編:《冀魯豫邊區(qū)革命史》序言,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1 年,第1 頁。因此是兵家必爭之地,形成共產黨、國民黨、日偽政權“三角斗爭形勢”。百團大戰(zhàn)之后,日本驚呼對華北再認識,從1941 年至1942 年底,日寇對冀魯豫、魯中、魯西地區(qū)連續(xù)進行了5 次“治安強化運動”,以優(yōu)勢兵力對我抗日隊伍進行分區(qū)“清剿”,“以軍事的‘囚籠政策'為主,配合著政治、經濟、文化、特務等斗爭(尤其是特務活動),實行總力戰(zhàn)。具體表現則是增設據點,修筑公路,進行分區(qū)的‘清剿'、‘掃蕩',加緊特務活動,破壞我們的各種組織,摧毀生產建設等,并施行殘暴的‘三光政策'”。②《冀魯豫邊區(qū)全面工作報告》1941 年7 月,常連霆主編:《山東黨史資料文庫》第8 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26-27 頁。國民黨軍隊也不斷掀起反共浪潮,不斷向抗日根據地發(fā)起攻擊、“蠶食”。對我根據地造成了嚴重的困難。在敵人的瘋狂攻勢下,根據地面積大幅縮減,一些根據地的中心區(qū)變成了游擊區(qū),一些游擊區(qū)變成了敵占區(qū)。到1944 年時,筆者家鄉(xiāng)所在的縣已經“大部分是敵占區(qū)和頑占區(qū),只有一區(qū)是個完整的區(qū)”。③李哲:《南旺接敵區(qū)發(fā)動群眾的幾點經驗》,中共冀魯豫邊區(qū)黨史工作組辦公室:《中共冀魯豫邊區(qū)黨史資料選編 第3 輯 文獻部分 上 1945.8-1948.5》,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 年,第578 頁。在這樣的形勢下,農民要承擔日偽、國民黨和我抗日軍隊的三重負擔,生活極為困苦。我們可以從時人的社會調查數字中形成較直觀的感受。

        表3 不同區(qū)域中農民的負擔情況④陳超:《從敵偽頑我區(qū)人民負擔的調查中看到的幾個問題》,常連霆主編:《山東黨史資料文庫》第9 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182 頁。

        因剝削過重,在一些區(qū)域甚至出現“農民把田契貼在門上全家離鄉(xiāng)”這樣極端的事情⑤費孝通:《鄉(xiāng)土重建》,《費孝通全集》第5 卷,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33 頁。。因此,貧困或不堪超經濟的負擔可以視為1945 年之前山東土地交易的主要原因。

        這一時期,邊區(qū)還發(fā)生了嚴重的旱災,重災村莊1050 個,輕災村莊508 個,受災人口80 萬左右,重災區(qū)外逃者達70%,輕災區(qū)外逃者達29%到35%。昆山縣受災不嚴重,但周邊范縣、堂邑一帶大量災民涌入,給該縣造成了較大的壓力。本文第2、第3 號土地買賣契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交易的,賣地的原因均為“乏錢使用”。第2 號地契載明土地售價為每畝法幣1500 元,第3 號地契載明土地售價為每畝法幣1600元。單純數額并不低,但是確是非常便宜的,因為法幣已經嚴重的貶值了。由于國民黨政府大量印制紙幣以及日軍對掠奪法幣的大肆拋售,法幣的購買力不斷降低。以1937 年的物價指數100 做指標,1938 年為135,1939 年為275,1940 年為903,1941 年為2327,1942 年為8595,1943 年為47655。⑥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山東省志 54 金融志》,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84 頁。

        (三)解放區(qū)的土地政策與地權問題

        土地問題始終是中國共產黨政權關注的核心問題。在建黨之初,共產黨不惜以流血革命的手段來實現“耕地農有”農村土地政策,抗戰(zhàn)爆發(fā)后,共產黨采取較為靈活的方針政策,通過“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農村土地政策,目的是團結地主、富民等各階層的力量共同抗日。而事實上,由于斗爭環(huán)境的困難以及工作上存在的失誤,不管是地主還是農民,對于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或陽奉陰違,或不能理解、不予支持。減租要求有違傳統(tǒng)觀念。冀魯豫區(qū)范縣1942 年的減租增佃運動,農民就有這樣的認識,“他們認為老輩子就這樣,減租不見得合理”。①高元貴:《冀魯豫區(qū)范縣三、四區(qū)減租增佃工作初步總結》,1942 年12 月,載《晉冀魯豫》二,第607 頁。結果便是“大家明面上敷衍你一下(所謂明減暗不減),群眾還要埋怨你。即使做到了些,頂多在群眾心目中是‘某日來了一個行俠仗義,替天行道的好人,給喧辦了個好事'而已,但群眾始終沒有形成自覺的大多數,地主一反攻,一切斗爭的果實又原樣送還,依然如故了。這樣的教訓在我們邊區(qū)還少嗎?”②黃敬:《邊區(qū)的形勢和任務——黃敬同志在區(qū)黨委高干會上的報告》,常連霆主編:《山東黨史資料文庫》第9 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380 頁。

        基于上述教訓,1946 年5 月4 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fā)布《關于消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五四指示”)。指示中指出,在華北、華中各解放區(qū)群眾以反奸、清算的形式從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實現“耕者有其田”具體的原則是:“一般不變動富農的土地”,對于中小地主的生活給予相當照顧。漢奸、豪紳、惡霸的土地拿出來后,“仍給他們留下維持生活所必須的土地”。

        為貫徹“五四指示”的精神,各解放區(qū)積極防守發(fā)動群眾向地主清算,而此時國民黨政府撕下了“假和平,真內戰(zhàn)”的幌子,向解放區(qū)發(fā)動了全面進攻。山東是重點進攻方向,因此在9 月底之前冀魯豫邊區(qū)的主要精力放在發(fā)動一切力量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上,直到9 月20 日,在局勢出現轉機的情況下,晉冀魯豫中央局才正式發(fā)布了“為貫徹‘五四指示'徹底實現耕者有其田的指示”,要求堅決貫徹“五四指示”,全黨支持群眾運動,“爭取于今冬明春在全區(qū)徹底實現耕者有其田”。③《晉冀魯豫中央局為貫徹“五四指示”徹底實現耕者有其田的指示》,中共冀魯豫邊區(qū)黨史工作組辦公室:《中共冀魯豫邊區(qū)黨史資料選編 第3 輯 文獻部分 上 1945.8-1948.5》,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 年,第139 頁。

        這里討論的第4-16 號地契即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形成的。需要說明的是,地契上僅書寫了年份,即1946年,月日付之闕如,但從上文的陳述中,我們有理由相信地契交易發(fā)生的時間是在1946 年的10 月至12 月份之間。這也可從地契的另一個線索上可到印證。第4-16 號地契上均蓋有“奉令減半價”的紅色印章,當時解放區(qū)對于征購土地的地價“由當地縣(市)政府、地主與農民代表評議規(guī)定之,一般應低于市價,并得遞減至半價征購之”。征購的土地“由地主立賣契約”,農民取得管業(yè)執(zhí)照,并另立新契,“簽字時須有雙方當事人或代理人與中人到場,并將契約與帳目向政府備案批準執(zhí)業(yè)”。④《山東省土地改革暫行條例》,常連霆主編:《山東黨的革命歷史文獻選編 1920-1949》第9 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549 頁。農民半價取得土地,并非單純的經濟行為,而主要是由政權力量的介入。當然,這一時期的土地政策仍存在不少問題,對土地的占有形式、占有的范圍也存在有償性、不徹底性等弊端,這也就決定了土改還沒有到劃終止符的時候,徹底的土改要等到建國初才最終實現。

        三、抗戰(zhàn)時期魯西地區(qū)土地流轉的國家治理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土地交易呈現出交易規(guī)模較小、地價低、受政權性質影響大等特點外,還具有一些對中國土地制度產生根本性變化的一些特點。而這些特點既受地域影響,也受時間影響,但歸根結底是農業(yè)時代的生產力、生產方式與依附在土地之上而形成的傳統(tǒng)農耕文化和家族模式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產物。具體而言,可從土地交易形式和國家監(jiān)管體系兩個方面考察抗戰(zhàn)前后魯西土地流轉的特點。

        (一)傳統(tǒng)型土地交易形式的徹底改變

        我們可以宋代作為一個分界線。宋代之前,國家通過均田、占田等制度向農民分配土地,農民向國家繳納賦稅,身死土地歸還國家,農民實際上相當于國家的佃戶,土地不得自由買賣或買賣受到極大的限制。真正意義上的土地私有是從宋代開始的,從此土地的買賣得以自由進行。

        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在中國傳統(tǒng)的農耕文明中,土地不僅是極其重要的生產資料,還通過土地傳承演化出一種中國獨特的文化類型。“土地一直是農村社區(qū)內最重要的和最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它成為安全感的唯一來源。”在農民的心目中:“地就在那里擺著。你可以天天見到它。強盜不能把它搶走。竊賊不能把它偷走。人死了地還在?!闭加型恋氐膭訖C與這種安全感有直接關系,所以“傳給兒子最好的東西就是地,地是活的家產,錢是會用光的,可是用不完的”。因此,土地的繼承既是先輩為后人福蔭的主要途徑,同時也囊括了孝的文化。因此,把從父親那里繼承來的土地賣掉,就要觸犯道德觀念?!昂脙鹤硬蛔鲞@種事。這樣做就是不孝”。①費孝通:《江村經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年,第163 頁。

        正是基于這樣的一種文化價值,農民“或以缺食,或以負債,或以疾病、死亡、婚嫁、爭訟”而不得不通過土地流通以解決燃眉之急時,往往并不是直接的出售土地,而更多的是以典、抵等形式進行,以保有對土地的回贖權?;刳H的期限法律一般規(guī)定為20 年,但在地方上習慣的力量往往高于法律,二三十年后進行贖地的情況俯拾皆是,在地契中我們經常發(fā)現兒子乃至孫子贖地的記錄。若最終無力贖地,便通過找價的方式,最終實現“絕賣”。從宋代到民國時期基本上都是采取這樣的土地買賣程序。共產黨政權則對傳統(tǒng)的土地交易形式進行了摧枯拉朽般的沖擊。其領導的土改以“實現耕者有其田”為目的,以直接沒收漢奸、豪紳、惡霸的土地、地主主動獻田為手段,農民通過無償或超低的經濟支出取得土地,傳統(tǒng)的土地交易方式徹底被推翻。共產黨要求放手發(fā)動群眾,并特別強調:“須知發(fā)動群眾一定要把舊秩序打亂,要亂一頓,這是正?,F象不可怕;有些同志因地主豪紳的叫囂,中間分子的建議,和一部分黨員的指責和批評,以致不敢放手實現土地改革,今后領導群運的干部對這些站在運動以外的叫囂,可以置之不理,建議和批評則加以解釋和教育……全黨支持群眾運動,爭取于今冬明春在全區(qū)徹底實現耕者有其田?!雹凇稌x冀魯豫中央局為貫徹“五四指示”徹底實現耕者有其田的指示》,中共冀魯豫邊區(qū)黨史工作組辦公室:《中共冀魯豫邊區(qū)黨史資料選編 第3 輯 文獻部分 上 1945.8-1948.5》,第139 頁。通過發(fā)動群眾運動,以清算的形式取得土地,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單純土地交易的經濟意義,更多的包含了政權的強力介入。

        (二)地契管理完全納入到國家政權的監(jiān)管體系

        傳統(tǒng)社會里,田賦是國家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清末民初,隨著商品經濟的大發(fā)展,商業(yè)稅收占據主要地位,但田賦仍是各級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地權的轉移直接影響到田賦能否有效征收。同時,無論宋元明清還是民國以降,土地都是一種重要的不動產,所以各代政府和國民黨、共產黨政府都制定了地權轉移的制度,這些制度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稅契和過割。

        稅契指民間土地交易成立后,到縣政府有關部門納稅備案,在古代,納稅后由縣府發(fā)給契尾粘貼于賣契之后,加蓋官印,使白契成為紅契。民國時期,納稅后由當地縣政府填發(fā)正式的買契。經過稅契過程后,這一筆交易為政府認可,得到法律的保護。晚清時期,山東實行“買九典六”的契稅率,即:買契按價納9%的稅,典契按價納6%的稅;民國時期,山東實行“買六典三”的契稅率;解放戰(zhàn)爭時期,解放區(qū)買契按價納3%的稅。①劉大可:《民國山東財政史》,北京:中華書局,1998 年,第115-117 頁。民間習慣中,農民往往拒絕經過政府即通過官契(紅契)的形式辦理土地買賣,而是廣泛的使用民契(白契),雖然歷屆政府三令五申,白契不受法律保護,但始終不能遏制民間交易使用白契的廣泛性,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在于除納稅外還要增加很重的附加捐。這樣的行為,雖然避免了納稅的負擔,但實際上并非沒有問題。因為沒有經過官契的手續(xù),便不能進行土地的過割,雖然地權實際上已經轉移,但在政府的賦役冊內仍以賣方為土地的所有者,負有向國家繳納田賦的義務,每年買方需要將田賦交給賣方,賣方再以自己的名義交納,如果買方無力交納或土地頻繁買賣,都會產生糾紛,給國家的財政收入造成損失,因此歷屆政府均是三令五申,拒絕承認白契的合法性,但法律在民間習慣面前并不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共產黨政權以強大的政權力量,大刀闊斧的進行土改,把土地管理、土地交易完全納入到政權的監(jiān)管之下,向政府辦理稅契成為承認土地所有權的唯一法律途徑,并且將稅率降低到歷史最低的3%,這一切都保障了國家對土地的絕對監(jiān)管,完成了歷史上各朝各代、歷任政府都沒有完成的一項重要土地政策的落實。

        結 語

        綜上所述,本文所持有的16 份地契雖然只是間隔十余年的土地買賣契約,卻是中國千余年土地制度演變的歷史縮影。民國之前土地的自由買賣,特別是白契在民間交易中的普遍實行,在表明國家法對民間法的力不從心以及土地市場不夠規(guī)范的同時,實際上也從反面展示出土地買賣的普遍性及簡單性。解放戰(zhàn)爭時期,解放區(qū)統(tǒng)一稅契的施行,徹底實現了國家對土地轉移的控制力,展現出人民政權的強大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雖然禁止了土地買賣,但自1988 年現行《憲法》首次修憲,增加了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的內容之后,我國的土地管理法律規(guī)范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動。其中,2019 年第三次修正的《土地管理法》增加了集體土地入市流轉的規(guī)定。隨著現代土地統(tǒng)計、土地規(guī)劃制度與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完善,土地所有和土地流轉制度都進入了新階段。但是,回顧過去的土地流轉制度仍具有現實意義,本文研究的地契作為土地所有和土地流轉制度的重要文件,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抗戰(zhàn)前后魯西土地流轉的歷史,對于研究抗戰(zhàn)前后魯西地區(qū)的土地管理制度具有極高的價值。

        欧美丝袜激情办公室在线观看| 性饥渴的农村熟妇| 正在播放东北夫妻内射| 中文亚洲日韩欧美| 超高清丝袜美腿视频在线|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伦费免费全部午夜最新|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 国产人成无码视频在线| 日本一级二级三级在线|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极品av麻豆国产在线观看| 色yeye免费视频免费看| 色综久久综合桃花网国产精品| 亚洲av日韩一卡二卡|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 av最新版天堂在资源在线| 国产高清成人午夜视频| 7m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99精品视频免费热播|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 国产精品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网站91 |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换脸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av|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亚洲裸男gv网站| 麻豆AV免费网站| 日本顶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台湾佬娱乐中文22vvvv| 中文字幕人妻系列一区尤物视频| 一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视频xxxxx| 亚洲 国产 哟|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