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會芹
子宮內膜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的1/5~1/3,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1]。手術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但對于有高危因素者,放化療等輔助治療則必不可少。由于放化療所帶來的副反應以及患者對自身健康的擔憂,該疾病術后放化療的患者常常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近年來,隨著微信的應用及普及,微信群及公眾號作為一種新興平臺,在信息傳遞、相互溝通、思想交流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此,本研究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護理觀察子宮內膜癌術后放化療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質量等的改善情況。
回顧性選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在我院確診為子宮內膜癌并行術后放化療的14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年齡在37-66歲,平均(47.21±10.36)歲,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72例)采取常規(guī)護理+康復指導;研究組(72例)采用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兩組患者在年齡、類型、體質量指數(shù)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院外康復指導。研究組:實施基于微信的延續(xù)性護理對兩組患者進行3個月的干預,于治療前后進行各項指標比較并分析。
1.3.1 生活質量評分表
依據(jù)癌癥患者生活質量調查量表評定患者的生活狀態(tài)及質量,主要包括:飲食睡眠、心理狀況、生活狀況、疾病知識等方面。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3.2 自我護理能力
采用自我護理能力調查量表對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估,其中分值越高,自我護理能力越好。
1.3.3 自我效能量表
癌癥自我效能調查量表是目前最常用的癌癥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由2012年引入我國并進行了相應修訂,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該量表由28個項目組成,采用5級評分法,分數(shù)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強。
采用SPSS22.0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提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兩組患者干預前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明顯提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及對照組比較,*P<0.05;與干預前比較,#P>0.05。
?
通過圖1可知,對照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無明顯變化(P>0.05),而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自我效能明顯提高(P<0.05)。見圖1。
目前臨床上對于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式主要是手術切除和術后放化療。有研究發(fā)現(xiàn),放化療可以提高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轉移風險,改善患者預后。喬麗萍等研究發(fā)現(xiàn)[2],內膜癌術后放化療對患者的身心均會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不僅放化療的副作用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乏力、食欲減退等表現(xiàn),心理壓力也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境障礙。這些都會導致護理難度加大,患者的依從性、自我護理能力降低。而良好的溝通交流、心理疏導重建患者的自信心,是改善上述癥狀的關鍵。常規(guī)護理模式比較簡單,僅限于口頭宣教及簡單交流,缺乏長時間及持續(xù)性的護理,使得護理效果大打折扣。近年來,微信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以微信作為媒介進行延續(xù)性護理,可以彌補傳統(tǒng)電話、上門隨訪等的不足之處,為延續(xù)性護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微信可以進行實時互動,使得交流更加方便,隨訪及護理更加容易;通過微信可以使得患者與患者之間增進認同感,通過經(jīng)驗交流,互相鼓勵,緩解患者自身的負面情緒,樹立自信心。在本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自我效能及自我護理能力,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