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衛(wèi)
(河池市宜州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放射科 廣西 河池 546300)
當前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中會接觸到各種不良的理化因素,使得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其中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比較高,最常見的有胃癌、大腸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在臨床上的早期癥狀往往不夠典型,容易被患者誤認為是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因此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不利于患者預后[2]。因此采取有效的診斷方法早期的發(fā)現(xiàn)消化道惡性腫瘤,并給予早期有效的治療,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诖?,本研究為對比血清癌胚抗原(CEA)和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的診斷價值,選取本院2016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間收入的90 例疑似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血清CEA 和CT 檢查,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6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間收入的90例疑似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其中女39 例,男51 例,年齡35 ~76 歲,均數(shù)為(55.61±4.28)歲。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存在各種急慢性感染者、合并血液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
詳細記錄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相關的病史,采用統(tǒng)一的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我院SOMATOM Perspective 型螺旋CT(采購至德國西門子公司)動態(tài)增強掃描對其進行檢查,設置各項參數(shù)為320MAS、125KV、5mm 重建。CT 檢查主要以消化道腔內潰瘍、腫塊,壁增厚,周圍的脂肪線是否清晰,增強掃描之后病灶是否強化以及強化的程度,是否出現(xiàn)相鄰臟器的轉移和侵犯,周圍或者遠處是否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等為標準。與此同時,所以患者在入院第二天清晨,抽取空腹2ml肘正中靜脈血,以3000r/min的速度離心5分鐘,放置在0 下80℃的冰箱中待檢,血清CEA 的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血清CEA 的正常值為0-5ng/ml,當血清CEA 的值>5ng/ml 時為陽性。所有患者全部經(jīng)過手術病理的確診,將病理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評價以上兩種檢查方法。
(1)比較血清CEA 和CT 檢查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的診斷價值。(2)觀察血清CEA 聯(lián)合CT 檢查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的診斷價值,聯(lián)合檢驗的公式(并聯(lián))為:聯(lián)合靈敏度=A 靈敏度+[(1-A 靈敏度)乘以B 靈敏度],聯(lián)合特異度=A 特異度乘以B 特異度。聯(lián)合檢驗公式(串聯(lián))為聯(lián)合靈敏度=A 靈敏度乘以B 靈敏度,聯(lián)合特異度=A 特異度+[(1-A 特異度)乘以B 特異度]。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90 例疑似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中,經(jīng)過病理確診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患者有63 例,不是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患者有27 例,將此作為金標準。血清CEA 檢查的靈敏度為80.95%,特異度是59.26%,CT 檢查的靈敏度為92.06%,特異度為88.89%。其中CT 檢查的靈敏度92.06%顯著高于血清CEA 檢查的靈敏度80.95%(χ2=5.287,P=0.021),P<0.05;CT 檢 查 的 特異度88.89%顯著高于血清CEA 檢查的特異度59.26%(χ2=22.858,P=0.001),P<0.05。見表1。
表1 比較血清CEA 和CT 檢查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的診斷價值(例)
應用并聯(lián)公式計算結果得出靈敏度為98.49%,特異度為52.68%;應用串聯(lián)公式計算結果得出靈敏度為74.52%,特異度為95.47%。
當前臨床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尤其是胃癌,在男性惡性腫瘤的發(fā)病中,居于第二位,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位居發(fā)病率的第四位。臨床應采取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以便于患者能夠及時的接受有效治療,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還能夠顯著的降低病死率。
血清CEA 是大腸癌組織產(chǎn)生的一種糖蛋白,在內胚葉起源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能夠廣泛的存在,也會存在于人體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組織中,在人體正常的血清中也會有很微量的存在[3]。有研究得出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患者血清CEA 的含量顯著比消化系統(tǒng)良性腫瘤患者體內血清CEA 的含量高,認為對于消化道腫瘤良惡性的判斷可以依照血清CEA 的含量[4]。本研究結果也得出消化道惡性腫瘤采取血清CEA 檢測有一定應用價值,但是單獨采取該項檢查靈敏度和特異度都不是太高,對于腫瘤的早期判斷作用不大。當前臨床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得CT檢查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采取CT 檢查能夠精確的定位病變,再通過定性的分析,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5]。
CT 能清晰顯示消化道病灶形態(tài)及結構、病灶與周圍解剖關系,甚至能借直接顯示腫瘤位置,確定病灶位置及可能病因,尤其對內鏡難以到達的消化道區(qū)域,如空回腸等,敏感性更高。此外,消化道腫瘤可源于胃腸道各層的腫塊,常伴慢性或急性出血,臨床上以反復腹痛、黑便或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為主要表現(xiàn)。目前內窺鏡檢查依舊為消化道腫瘤檢查的首選,但因其不能對黏膜下腫瘤組織及并發(fā)癥進行詳細觀察,而導致診斷結果并不理想。CT 不僅能觀察消化道腫瘤的直接征象,如胃腸道腔內腫塊、腸壁增厚、腸腔變窄等征象,還可對是否出現(xiàn)臟器及淋巴結轉移、腸梗阻等合并癥征象進行相應診斷。利用多層螺旋CT 檢查,可確定腫塊的發(fā)生部位,并顯示病變全貌,對惡性腫塊還可確定局部有無侵犯或遠處轉移等。
有研究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進行CT 和血清CEA 檢查,結果得出CT 檢查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于血清CEA 檢查[6]。本研究得出CT 檢查的靈敏度92.06%顯著高于血清CEA 檢查的靈敏度80.95%(P<0.05);CT 檢查的特異度88.89%顯著高于血清CEA檢查的特異度59.26%(P<0.05)。與文獻報道一致,表明消化道惡性腫瘤單獨采取CT 檢查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于血清CEA 檢查,CT 檢查較血清CEA 檢查有更高的診斷價值[7]。本研究還將兩種檢查方法聯(lián)合檢驗,結果得出并聯(lián)的靈敏度為98.49%,特異度為52.68%;串聯(lián)的靈敏度為74.52%,特異度為95.47%。表明兩種檢查方法聯(lián)合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于任何單獨診斷,表明臨床對于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診斷應將兩種檢查方法聯(lián)合應用[8]。
綜上所述,消化道惡性腫瘤單獨采取CT 檢查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于血清CEA 檢查,CT 檢查的診斷價值更高,但是將兩種檢查方法聯(lián)合應用具有更好的診斷價值,因此兩種檢查方法聯(lián)合診斷可以作為臨床診斷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