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之瀅
許多人說:《紅樓夢》是一部可以讀一生的書。
記得小時候懵懂,嫌半文言看起來累人,百幾章回,反反復(fù)復(fù)只愛看“林黛玉拋父進(jìn)京都”和“苦絳珠魂歸離恨天”這兩回。再略長一些,愛看與自己相同年齡的黛玉寶玉卿卿我我,至于詩詞古文,不解其意,也囫圇吞棗??涩F(xiàn)在又再翻開,我卻獨迷上了最為難解又最為巧妙的第五回。
一部小說在一開始就把結(jié)局告訴讀者,這很冒險,因為如果知道結(jié)局,讀者很可能就不想看下去了。但這正是《紅樓夢》的特殊之處,借用寶玉的夢境,以詩歌判詞的形式,埋藏下那么多女性的生命結(jié)局。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凡鳥偏從末世來……哭向金陵事更哀。”讀詩像解謎,許多自己初讀甚不解,尋來蔣勛的書籍慢慢翻閱,領(lǐng)會了,千紅一窟的女孩子們,在詩中一個一個走向幻滅,不免在詩意之中又為她們的生命嘆息。
在詩和生命的印證中,不僅是人生的一種空寂:不管她們是來爭名還是奪利,最后繁華都落得一場空——真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但更是生命的一種詩意:從繁華到幻滅,結(jié)局其實不是最重要的,人怎么一步一步走向那個結(jié)局才重要。想起小時候最愛看的兩個情節(jié),正是黛玉從繁華到幻滅。絳珠草只是來還恩的,但她要用一生的眼淚來換,要對寶玉有那樣多的閑愁——探望寶釵時看見寶玉也在的那句半含酸的醋話,為寶玉細(xì)心束好頭發(fā)、戴端正斗笠,再一起回家的那種分享生命細(xì)節(jié)的真情。直至最后一句“寶玉,你好……”才生魂歸天。是黛玉一步步走向結(jié)局的路,讓她的生命有了一種凄美和用眼淚還恩的深情,方才成了“林妹妹”。
“千紅一窟,萬艷同杯”,此是第五回中寶玉被警幻仙子帶去喝的茶名。而窟同哭,杯同悲,所有紅樓女孩子的命運皆使人無限傷感,但《紅樓夢》動人之處,正是曹雪芹將她們走向結(jié)局的每一小步都寫得細(xì)膩婉轉(zhuǎn)。即便是晴雯、襲人如此一個個丫頭,在曹雪芹筆下,她們也有著對寶玉青春的真情,有一個美的生命。我們看《紅樓夢》是看家族的興衰,人的生死,卻更是在看青春,看生命。
然真正的經(jīng)典,是讓你在書中不斷看到自己。我們不只是在讀紅樓夢,我們也在讀自己這樣一個青春,一個生命,好像自然界中的一朵花,沒有比較,只有無限的贊嘆與歡喜。讀完了再回到自己,我們也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命運,一路都在歌唱著生命的贊嘆和歡喜。
千紅一窟,肉體本就是走向幻滅,但生命自會驚鴻一瞥。
[簡評]這篇讀后感猶如一條徐徐而淌的小溪,清秀且流暢,情感竭誠且細(xì)膩。在《紅樓夢》,小作者讀到了家族的興衰和人的生死;讀到了紅樓女子們青春的美麗和生命的詩意;更能由人及己,讀到了自己的一個青春與生命,具有鮮明的個人風(fēng)格和與眾不同的生活體驗。愿小作者在寫作路上繼續(xù)采擷思想中的朵朵浪花。
(指導(dǎo)教師 張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