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瑜
(云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41)
血栓彈力圖(TEG)檢測法是臨床上唯一一種用儀器命名的檢測方法。進行TEG 檢測可以將患者血液凝固的整個過程完整地記錄下來。目前,TEG 檢測法被廣泛地應用于指導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抗栓治療、評估其血小板活性中[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TEG 檢測法在評估急性腦梗死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療效中的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期間云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6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其均為首次發(fā)病,且發(fā)病至入院的時間均不超過48 小時。這些患者的病情均通過MRI 檢查及頭顱CT 檢查得到確診。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 例,女性患者24 例;其年齡為53 ~84 歲,平均年齡為(67.3±3.4)歲;其中,梗死部位為腦基底節(jié)區(qū)的患者有38 例,為腦葉的患者有22例;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有21 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21 例;有輕度急性腦梗死患者40 例,有中度急性腦梗死患者13 例,有重度急性腦梗死患者7 例。
這些患者入院后,均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對其進行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的用法是:每日服1 次,每次服100mg,共治療14 天。在這些患者入院時及治療14 天后,分別采集其3 ml 的肘前靜脈血。將采集到的血液標本放到樂普血栓彈力儀中進行檢測[2]。檢測指標包括凝血反應時間(R)、血液凝固時間(K)、凝固角(α)、最大振幅(MA)、綜合凝血指數(shù)(CI)。R 時間正常值的參考范圍是5 ~10 min。R 時間變長,表示凝血因子的功能出現(xiàn)障礙,血液呈低凝狀態(tài)。反之,R 時間變短,表示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凝血因子的活力增強,出現(xiàn)血栓的概率增大。K時間正常值的參考范圍是1 ~3 min。α 角正常值的參考范圍是53°~72°。α 角變小,表明纖維蛋白的功能低下。MA 正常值的參考范圍是50 ~70 mm。CI 正常值的參考范圍是-3 ~3。CI 值<-3,表示血液呈低凝狀態(tài)。CI 值>3,表示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
1)比較在入院時及治療后這些患者R 時間、K 時間、α 角、MA 值、CI 值。2)比較在入院時及治療后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患者的R 時間、K 時間、α 角、MA 值、CI 值。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 s表示,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入院時,這些患者的R 時間、K 時間、ɑ 角、MA值、CI 值 分 別 為(5.65±1.81)min、(1.70±0.54)min、(75.21±16.22)deg、(75.82±14.66)mm、(2.54±0.87)。治 療 后,這 些 患 者 的R 時 間、K 時 間、ɑ 角、MA 值、CI 值 分 別 為(6.13±2.55)min、(2.23±0.84)min、(67.93±13.45)deg、(59.61±10.16)mm、(1.80±0.77)。治療后,這些患者的R 時間、K 時間均長于入院時,P <0.05;其ɑ 角、MA 值、CI 值均小于入院時,P <0.05。
在入院時及治療后,重度急性腦梗死患者的R 時間、K 時間均短于輕度急性腦梗死患者和中度急性腦梗死患者,P <0.05;重度急性腦梗死患者的ɑ 角、MA 值、CI 值均大于輕度急性腦梗死患者和中度急性腦梗死患者,P <0.05。中度急性腦梗死患者的R 時間、K 時間均短于輕度急性腦梗死患者,P <0.05;中度急性腦梗死患者的ɑ 角、MA 值、CI 值均大于輕度急性腦梗死患者,P <0.05。如表1、表2 所示。
表1 在入院時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各項TEG 檢測指標的比較(± s )
表1 在入院時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各項TEG 檢測指標的比較(± s )
病情嚴重程度 例數(shù) R 時間(min) K 時間(min) ɑ 角(deg) MA 值(mm) CI 值輕度急性腦梗死 40 5.84±2.15 2.20±0.50 69.55±11.12 63.35±10.03 1.71±0.80中度急性腦梗死 13 5.03±2.01 1.79±0.51 71.02±13.59 71.23±10.57 2.23±0.62重度急性腦梗死 7 4.27±1.49 1.51±0.42 77.46±13.82 81.01±12.15 3.05±0.36
表2 治療后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各項TEG 檢測指標的比較(± s )
表2 治療后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各項TEG 檢測指標的比較(± s )
病情嚴重程度 例數(shù) R 時間(min) K 時間(min) ɑ 角(deg) MA 值(mm) CI 值輕度急性腦梗死 40 7.21±2.13 2.78±0.21 62.4±11.2 50.4±14.7 1.02±0.95中度急性腦梗死 13 6.05±1.05 2.02±0.24 65.2±10.5 59.5±10.9 1.17±0.70重度急性腦梗死 7 5.17±2.16 1.97±0.34 68.2±12.7 64.3±10.2 2.30±0.35
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TEG 檢測,可以動態(tài)監(jiān)測其血液凝固的整個過程,各項檢測指標可真實地反映血小板等血凝塊組成元素的功能[3-4]。進行TEG 檢測的項目主要包括R 時間、K 時間、α 角、MA 值、CI 值。R 時間是指將血液樣本置入到血栓彈力圖儀中到最初纖維蛋白形成的時間。此指標能夠綜合反映凝血因子的功能。K 時間是指從最初的纖維蛋白形成至具有一定堅固性纖維蛋白的時間。α 角是指在血凝塊形成點與曲線最大弧度上做水平線和切線所形成的角。α 角與K 時間共同體現(xiàn)了纖維蛋白的水平及血液中部分血小板的功能。K 時間與α 角呈反比。K 時間越長,α 角越小。CI 值是由R 時間、K 時間、α 角及MA 值推算出來的,可綜合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將TEG 檢測法應用于評估急性腦梗死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療效中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