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臨床比較常見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是器質性心臟病,導致疾病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冠狀動脈硬化,疾病的癥狀較為明顯,主要為胸痛、心慌、出汗、呼吸急促、嘔吐等,一般來說,發(fā)病比較急,而且病情變化較快,在臨床治療中,大部分患者的病程時間較長,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的威脅非常大,容易導致患者直接死亡[1]。在臨床中,針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以心電圖為常規(guī)方案,在實際檢查中,獲取到的檢查效果并不樂觀,出現的漏診情況較多,導致醫(yī)療糾紛等不良事件的出現,對患者非常不利,降低醫(yī)院的整體治療水平,隨著醫(yī)學技術進步,64 排螺旋CT 冠脈成像在檢查中應用的范圍在擴大,具有分辨率高、創(chuàng)傷小、檢查速度快等多種優(yōu)勢,提升診斷的準確度[2]?;诖?,本次實驗主要研究的是64 排螺旋CT 冠脈成像診斷冠心病的價值,具體如下:
本次試驗研究時間為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將其中250 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雙盲分兩組。每組125 例。對照組男65 例,女60 例,年齡46-78 歲,平均年齡(62.3±2.4)歲;觀察組:對照組男63 例,女62 例,年齡45-79 歲,平均年齡(62.2±2.6)歲。通過比對,兩組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并不保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本次研究對象均確診為冠心病,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定;患者以及家屬對于本次試驗不同程度支氣管且同意;有一定的溝通能力;依從性好。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基礎疾病;拒絕參與此次實驗;有精神病史,依從性較差。
患者在入院之后,均做好處理工作,在疾病檢查前,囑咐患者多休息,提升睡眠質量;兩組患者均由本院資質高的檢查人員完成相關操作,在檢查之前,做好對應的注意事項等宣教,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度,降低不良因素對患者的影響。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心電圖:囑咐患者放松,在檢查前,解開上衣,放松四肢,在檢查時,要保證呼吸平穩(wěn),對放置電極的位置進行對應的清潔和消毒,如果毛發(fā)較多,需要提前剔除,在放置電極位置,要涂抹電膏。
1.2.2 觀察組
64 排螺旋CT 冠脈成像檢查:檢查前,做好碘過敏試驗,在檢查中,應用64 排螺旋CT 掃描儀器檢查,在檢查中,患者的心率要低于70 次每分鐘,可根據患者的情況,服用倍他樂克藥物,靜脈注射碘海醇顯影劑60-90 毫升,然后注射30 毫升生理鹽水,開始造影檢查,檢查中,患者為仰臥位,雙臂高于頭頂,對患者的呼吸進行對應的指導,教會患者正確的呼吸方式,盡可能在屏氣狀態(tài)完成檢查,相關參數設定值為電壓120 千伏,管電流為850 毫安,視野范圍在150 毫米,層厚0.6 毫米,檢查范圍是氣管隆突下水平位置到心臟橫膈,檢查時間要在20 分鐘之內完成,在檢查完成之后,傳輸圖像做好后續(xù)處理,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檢查。
在檢查完成之后,對檢查結果進行整理,記錄確診、誤診、漏診例數,計算確診率。
記錄在檢查中,所需要的時間;患者和家屬對本次試驗檢查進行滿意度評分,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優(yōu)。
用SPSS21.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均數±平方差()計量資料,計數資料百分比表示,x2與t 值檢驗,若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出現漏診、誤診例數較少,確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診斷結果比對
觀察組檢查所需時間短于對照組,檢查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檢查時間、滿意度
冠心病屬于臨床心內科較為常見的疾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器官病變,在出現疾病之后,患者容易出現心絞痛、心肌缺血等不良情況,出現嚴重的身體反應,在醫(yī)學研究中發(fā)現,冠心病的負面?zhèn)Ψ浅C黠@,尤其是針對病程時間較長的老年患者,嚴重危及生命,致死率較高,在數據調查發(fā)現,該疾病的致死率僅次于腦卒中,所以對患者的生命威脅較大[3]。一般來說,該疾病早期,存在輕微疼痛感受,部分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情況,癥狀一般不嚴重,隨著病程時間的延長,對患者的負面影響會越來越大,降低生活質量,而且發(fā)病更快速,如果搶救不及時,導致嚴重后果的出現[4]。所以說,針對冠心病的臨床檢查非常有必要。目前來說,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診斷該疾病的金標準,檢查準確度高,但是對患者的身體創(chuàng)傷非常明顯,很多患者的耐受較差,導致并發(fā)癥等不良情況的出現,在檢查花費上也比較高,在實際檢查中,推廣具有一定難度[5]。隨著檢查技術不斷進步,檢查方式越來越多,包括心電圖、CT 等,其中心電圖使用較多,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在檢查中,使用方便,操作難度較低,獲取檢查結果的速度較快,但是對于冠狀動脈狹窄、血栓等檢查效果不理想,此外對于冠心病不在發(fā)作期間,心電圖可能是正常的,容易出現漏診,所以說,在實際檢查中,劣勢比較明顯,成為檢查的局限因素,在檢查中,對于部分患者,需要進行24 小時心電圖檢查,增加檢查的負擔,而且在檢查中,出現多次檢查的情況較多,增加花費,對患者來說非常不利[6]。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成熟,心臟影像學檢查在不斷進步,冠脈CT 在疾病診斷中,所發(fā)揮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其中64 排螺旋CT 冠脈成像是診斷冠心病的常用工具,在診斷心血管疾病中,比較先進、準確度也比較高,效果也比較明顯,而且在檢查中,對患者不存在創(chuàng)傷,安全度比較高,能提升檢查的依從性;檢查花費不是很高,不會增加患者的檢查負擔;可進行形態(tài)學檢查,也能進行功能形態(tài)學檢查,灌注成像等,能發(fā)現早期的腦部缺血病灶,及時開展對應的處理;在檢查中,能觀察到冠狀動脈的影像學特征,獲取到診斷疾病的更多信息,能降低診斷的難度;在檢查中,速度也較快,一次檢查所需時間12-18 秒左右,減輕患者的檢查壓力,在對圖像進行后續(xù)處理之后,能獲取到較為清晰的圖像,從多個角度對冠狀動脈情況進行觀察,了解到分支動脈的情況,顯示出肺部、胸膜、縱膈等部位的相關結構情況;在檢查中,對冠脈支架手術的治療效果能進行對應的評估,分析血管腔內的情況,更為清晰地觀察到支架的相關情況,了解到位置等相關信息,對治療效果進行對應的評估。
當然在檢查中,需要注意,高心率以及心率失常對冠狀動脈成像的質量產生影響,在研究中發(fā)現,心率較快,時間分辨率也需要加快,這樣才能獲取到更為清晰的圖像,所以在檢查中,需要對患者的心率進行必要的控制,在檢查前,需要對患者開展檢查,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藥物干預,實現對心率的控制,在檢查中,要囑咐患者做好有效的屏氣,可以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宣教,提升依從性,良好的屏氣也能提升檢查圖像的質量,囑咐患者放松身心,尤其是對于年紀較大的患者,需要做好對應的干預,避免不良因素對檢查工作產生影響;在檢查中發(fā)現,肥胖也會對檢查工作產生影響,降低成像質量,過度肥胖也會降低信噪比,圖像非常模糊,所以針對肥胖患者,需要借助迭代重建技術,并增加管電壓,提升圖像清晰度。對于冠心病來說,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不良癥狀,但是部分患者會存在潛在冠狀動脈異常情況,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存在猝死的風險,對于冠狀動脈異常的早期診治非常重要,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主要的致病因素,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要重視相應的預防,減少疾病出現的情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出現漏診、誤診情況較少,確診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檢查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檢查所需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較大差異。
綜上所述,64 排螺旋CT 冠脈成像在診斷冠心病中,具有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減少漏診、誤診情況的出現,能為疾病的診治提供更為全面的資料支持,在實際檢查中,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