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錢 王振紅
浙江華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4
近海工程勘探平臺主要是海洋風電場、港口碼頭等近海工程所使用。保證勘探平臺穩(wěn)定,方可有效實施海上取樣和原位試驗,從而進一步確定地層結構、巖土體性質等。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國家海洋戰(zhàn)略的實施,海洋風電、海底隧道、深水港口等近海資源開發(fā)和工程建設不斷增多。受海上風、潮、浪等影響,海上勘探困難大,且海洋勘探市場競爭逐漸加劇,研發(fā)和設計海上勘探核心技術成為海洋工程企業(yè)和勘探工程技術人員要解決的問題。
常用的近??碧狡脚_可分為自升式勘探平臺和船載式勘探平臺。由于國內海洋工程起步晚,除海洋石油勘探以自升式勘探平臺為主外,近海工程勘探多以船載式勘探平臺為主。隨著國家海洋戰(zhàn)略的實施及涉海企業(yè)的投入,自升式勘探平臺越來越多的用于海洋工程勘探。自升式勘探平臺和船載式勘探平臺各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1]。
(1)自升式勘探平臺。自升式勘探平臺主要由樁腿、操作系統、作業(yè)平臺等組成,一般無動力系統,需要輔助船舶進行拖航。平臺主體由樁腿支撐,可自由升降,當讓樁腿上升到海水影響范圍以上時,能避免潮流、潮汐、風浪等對作業(yè)平臺所產生的影響,可有效提升海上勘探和測試能力。完成勘探作業(yè)后,再降低平臺主體至水面,使用沖撞體系將樁腿在海底中拔出、升起,拖至另一孔位,繼續(xù)進行勘探。自升式勘探平臺通常是四樁腿式和多樁腿式,升降驅動方法有齒輪齒條和頂升液壓式[2]。
(2)船載式勘探。船載式勘探平臺主要由機動船或者是駁船作為載體,一般具有自航能力,根據船型平臺被分為單體船勘探平臺、雙體船勘探平臺,定位使用錨泊形式。根據海洋作業(yè)環(huán)境不同,船載式勘探平臺使用的船舶排水量通常由數十噸到數千噸不等,由于其具有自航能力,在完成一個勘探點位后可快速移動到下一個勘探點位,效率較高。
船載式勘探平臺的成本低于自升式勘探平臺,是當前我國沿海近岸水運工程的主流,但也存在著缺點,主要表現為平臺不穩(wěn)定,特別是船舶上下浮動,無法滿足取土質量及原位測試要求;若是遇到水面上出現風、浪、潮時,會出現搖擺、傾斜現象,導致勘探質量和效率不高。這些不利要素提高了企業(yè)成本,降低了企業(yè)競爭力,因此需要對勘探平臺提出改革和創(chuàng)新[3]。
通過經濟、可行和合乎國情的原則創(chuàng)造獨特的單側懸臂式勘探平臺。經過工程改進和優(yōu)化過程,逐漸構成船載式勘探平臺體系,綜合性能要高于國外其他產品,這對于中國企業(yè)突破國外壟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1)三鉆機混合技術。三鉆機混合技術打破了傳統單鉆機鉆進技術,使用創(chuàng)新型混合鉆進法。位于平臺懸臂側的鉆機需要負責水下巖土鉆進,平臺側向雙臺輔助變速鉆機需要輪流負責上下提引工作,迅速起鉆,進而提升海上勘探效率。
(2)錨鏈交叉型拋錨法。船艏和船艉要順水流方向拋出1組角度為135度交叉型錨。若水流湍急,則需要使用一纜多錨技術,讓錨泊牢固,進而大幅度提高抗流能力。
(3)泥漿循環(huán)回收設計。旁通管接頭、管道、網狀粗細過濾網、泥漿池和泥漿泵組成了泥漿回收再利用的裝置,該裝置可以由高壓裝置把泥漿抽取上來并由過濾網把泥沙過濾出去,把抽取上來的泥漿通過鉆頭不斷地壓入孔里,泥漿不斷和土粒懸浮漿液相融合,形成泥漿,然后通過管道流至平臺作業(yè),在使用之后在經過網狀粗細過濾網進行過濾形成新的泥漿,然后達到泥漿的循環(huán)利用,實現了節(jié)能環(huán)保,其中泥漿的再利用率可高達95%以上,同時,也實現了資源的重復利用[4]。
在潮流、風浪、涌浪等復雜的海洋施工環(huán)境下,勘探作業(yè)都是依靠于單側懸臂勘測平臺系統去完成的,該系統可以高效的、準確的完成海洋環(huán)境下的勘探工作。該技術曾被應用于洋山深水港工程,該工程主要有施工環(huán)境復雜、工期短、難度大等特點。隨著我國科技的發(fā)展,對于近海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也大范圍的使用了單側懸臂勘測系統,創(chuàng)造了很大的經濟利益,其中在杭州灣跨海大橋進行施工時,曾完成勘探孔深167m,僅用時47小時。這一整套平臺系統的實踐過程中,通過不懈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功,在未來的勘測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地查漏補缺,努力完善我國的勘測技術[5]。
海洋地質勘探一般利用GPS進行定位,但由于勘探平臺定位受到潮流、波浪等因素影響較大,因此應選擇在平潮進行拋錨,船頭應朝向潮流和風浪的方向,錨重應等于或略大于噸位相當船的錨重;錨繩長度一般應大于水深的5倍且不小于200m,錨繩應采用耐蝕的尼龍繩或鋼絲繩。
浮動式平臺錨的數量應不少于4只,拋錨后鋼絲繩與水面夾角控制在10°左右,主錨鋼絲繩與船軸線夾角控制在35°~45°之間。當完成一個勘探孔后,需對平臺進行起錨移位到下一勘探點。起錨應由交通船協助,以減少起錨時間。平臺移位應選擇風浪較小時進行,當風力大于5級時,不得移動和定位。
近??碧狡脚_體系使用多種技術,有效解決海上勘探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同時降低了海洋環(huán)境的影響。在工程實踐時,平臺體系技術受到應用、完善和檢驗,從而形成設備完整、操作性強、成本低的近海工程勘探平臺體系,工程使用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