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嬌
上海景觀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城市商業(yè)和居住社區(qū)的模式也隨著時代的變遷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也日以優(yōu)化。社區(qū)在滿足人們居住方面的需求同時,還要能夠滿足休閑、娛樂以及購物消費等需求,于是商業(yè)綜合體就應運而生。在本項目商業(yè)綜合體的景觀設計當中,兼顧了生態(tài)性、文化性、藝術性以及程序性的設計原則。
本項目位于重慶合川區(qū)城市主干道義烏大道西端的高校片區(qū),項目西臨培江,周邊綠地環(huán)境優(yōu)勢明顯,自然風光優(yōu)美,山清水秀。項目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達。雖然交通方便,但距離項目4km內商業(yè)區(qū)較少,僅有的重慶義烏小商品批發(fā)市場無法滿足本項目以及周邊居民步行前往休閑娛樂的需求,所以建設一座兼具觀賞性、實用性的景觀娛樂生活商業(yè)綜合體就顯得尤為重要[1]。
本項目場地整體具有較大高差,場地整體走向呈北高南低的趨勢,南北兩端最大高差處高差可達11m。本項目景觀設計的關鍵點和難點在于項目地塊西側沿商業(yè)街立面高差形式的處理方式,其可選擇的處理形式十分豐富,若處理得當則可凸顯出整體建筑形態(tài)及入戶空間形式多樣化,使整體設計具有更加豐富的層次,使屋面露臺等景觀空間得到縱向延伸,能夠更好地多維度展示景觀空間的立體感和體驗感。
古人云:“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凡事都具有它的兩面性。巨大的高差既是設計中要突出的特色,同時也是設計的難點所在,在景觀上高差的處理方法選擇上要十分小心,設計中多方面考慮,要考慮車流、人流出入便利性和安全性,盡量做到人車分流;還要考慮客戶人群使用習慣;最后還要考慮沿街立面與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統一性。設計當中稍有不慎就會影響項目整體的商業(yè)氛圍和客戶人群的使用體驗觀感。
該項目周邊商業(yè)配套服務不夠完善,亦缺少公園、廣場等可供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本項目在景觀設計營造當中可以著重考慮居民休閑娛樂的功能性需求,很好地彌補了地段周邊商業(yè)缺失和景觀缺失的現狀,吸引更多的客戶群體來此商業(yè)綜合體,是一個促進消費、提高商業(yè)綜合體經濟效益的大好良機。
由于在地形高差的處理上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臺階設計,使得可使用的布局空間被分割得較為零碎,為了讓景觀布局整體更加和諧,需要在景觀設計中做到鋪裝大界面的統一性和連續(xù)性,以減少各個局部景觀之間的割裂感。另外,由于屋頂露臺空間可用于綠化的面積比較緊張,可以考慮使用垂直綠化設計,增加立面空間的綠量。需將零碎的空間合理利用,使屋頂景觀空間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2]。
本項目景觀設計的理念主要體現為“山”、“水”、“洲”、“城”四種意象,通過景觀體現山、水、洲、城相互融合的概念。
3.1.1 意象一“山”。重慶依山而建,又被稱作山城。山體景觀形態(tài)流暢,地形高差起伏變化無窮。利用現狀的高差地形營造出一種具有活力和流動性的繁華之境,提煉山巒起伏的流暢線條,運用到場地的鋪裝、種植池、地形等方面,使各功能空間的景觀布局銜接自然、有序。
3.1.2 意象二“水”。水具有流動性,水在流動中以其柔軟的線條形成了自然有機的肌理,波浪的肌理形成了動態(tài)的富有活力的曲線,多股水流曲線的碰撞形成了便捷通達的交通流線。根據項目商業(yè)人行流線分析可知,三個商業(yè)入口人流量最大,其次為商務入口和MALL入口。為了增加人員流動的便利性項目采用了多個出入口、人車分離的設計,對針對各類人群不同需求,在流線沿途設置不同功能的設施和景觀。
3.1.3 意象三“洲”。在自然界中因為水和風的流動,從而形成了綠島或綠洲;在城市中亦有人群的流動,從而形也成了豐富的尺度空間。在屋頂活動場地和種植空間的規(guī)劃布局中,利用自然有機的肌理以及人群流動的劃分展現出空間的活力和藝術的特征,滿足各類人群駐足休憩、文創(chuàng)集市和商業(yè)活動等不同需求。
3.1.4 意象四“城”。重慶是一座立體的城市,整個城市依山而建,城市生活設施與山體地形高度協調融合,形成了重慶獨特的城市風貌和特點,在景觀設計上面也要體現出重慶與一般城市相比多一個維度的城市特色。在商業(yè)入口布置旱噴水景和商業(yè)形象IP,利用屋頂空間布置兒童活動場地,讓親子活動和運動健身場地成為屋頂樂園,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出一場奇幻之旅。
一般情況下對于景觀設計當中地形高差的處理方式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的方案:
3.2.1 方案一。方案一是將人行臺階和階梯型綠植區(qū)簡單分割開來,這種做法具有通行人流量大、形式簡潔、施工簡單方便、造價低廉等優(yōu)點;缺點是空間形式單一、乏味,缺少設計感與美感。
3.2.2 方案二。方案二是在方案一階梯型綠植區(qū)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不規(guī)則設計的休憩空間,這種方案在設計形式上相較方案一變化豐富,在功能上既能滿足人流量上的通行要求,還為人們提供了一定的休憩空間。
3.2.3 方案三。方案三也是在方案一的基礎上將階梯型綠植區(qū)的設計變形,形成S形的無障礙通道,以綠地進行分割,將無障礙通道與臺階設計相結合。其優(yōu)點是在功能上兼顧了人流量的通行能力,同時還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人群提供了便利。但這種方案在處理達到一定程度的高差時就顯得力不從心,因為過大的高差會使得無障礙通道占用過大的面積以保證通道坡度合理性,否則會因坡度過大而造成危險。
3.2.4 方案分析。由于本項目南北最大高差達到了11m,項目整體的綠化率較為緊張,故無法使用第三種方案。項目地勢多為零碎空間的高差地形,為了兼顧實用性和藝術性可以因地制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計,根據設計理念中“山”的意象采用流線的處理形式,使空間形式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合理;以臺階結合綠化和種植池設計,處理方式具有藝術感,同時結合休憩空間設計,滿足人們對商業(yè)景觀空間的需求。
為了使縱向空間高差的處理更加和諧、自然,需要使用大量的綠化帶在垂直方向上進行過渡,主要使用了兩種綠化方式即垂直綠化墻和階梯綠化墻。
3.3.1 垂直綠化墻。本項目使用的垂直綠化墻由專業(yè)廠家定制,綠植選用了四季常綠植物,易打理且生命力頑強,立面造型分割采用了古銅色鋁方通,其質地優(yōu)美、耐腐蝕性強、維護簡單、易清洗。
3.3.2 階梯綠化墻。階梯綠化墻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墻體頂端露出部分安裝300×600×50mm規(guī)格黃金麻壓頂,休憩區(qū)域地面鋪設花崗巖,上方水磨石表面鋪設1500×80×40mm規(guī)格防腐木裝飾。
本項目商業(yè)綜合體的商業(yè)區(qū)根據地理位置的高度不同主要分為底層商業(yè)區(qū)和屋頂商業(yè)區(qū)兩部分。兩部分銜接采用了線條流暢的垂直綠化墻和階梯綠化墻相結合的方案,配以合理的休憩空間和時尚多彩的潮流景觀小品予以點綴,營造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底層商業(yè)區(qū)綠化景觀設計以簡潔、大方、明快為主。喬木以落葉品種為主,選用分支點高的樹形,保證沿街商業(yè)界面的視線通透,中層植物不宜過多,選用特色的花灌營造視線焦點。如采用茶條槭為點景樹,并且搭配其他地被細葉芒、狼尾草、毛鵑等樹種,烘托入口氛圍,以大櫻花為主要景觀特色點景,形成整潔、舒展、通透的景觀效果。主要樹種的選擇有上木:無患子、樸樹、烏桕;中木:大櫻花、香柚;下木:毛鵑、金森女貞、茶梅、紫葉小檗等。
屋頂商業(yè)區(qū)綠化景觀設計以觀賞為主,靈活配置,創(chuàng)造豐富的商業(yè)景觀。采用五角楓、銀杏、白蠟、樂昌含笑等植物配置,形成多彩的景觀效果,并且搭配大雞爪槭、大櫻花等觀賞性樹。主要樹種的選擇有上木:銀杏、木槿、五角楓、樂昌含笑;中木:雞爪槭、紫薇、櫻花;下木:黃楊、毛鵑、繡球、茶梅、結香、金銀木、品種月季等。
中核·天璽一品工程景觀工程是重慶合川區(qū)培江江畔的景觀設計的典范,設計方案中根據現有的高差地勢和零碎的空間劃分,因地制宜進行了靈活多變的精心設計。本文通過對項目的設計理念、設計過程中所需要考慮的重點難點以及一些設計上的細節(jié)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對大高差下的商業(yè)綜合體景觀開放空間設計的一般方法進行了透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