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立強,周 炫
(松遼水利委員會水文局(信息中心),吉林長春 130021)
近年來,北上直接或間接影響松遼流域的臺風數(shù)量有所增加,帶來的暴雨洪澇和大風災害也非常嚴重。許多氣象學者針對臺風暴雨問題做了廣泛的研究,并得出相關結果。劉碩等[1]對2016年第10號臺風“獅子山”引發(fā)的東北地區(qū)強降水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臺風并入溫帶氣旋過程中,溫帶氣旋加強發(fā)展,帶來了增強的動力、水汽和能量的輸送,導致大暴雨的出現(xiàn)。任麗等[2]分析了2017年第10號臺風“海棠”殘余環(huán)流北上引發(fā)的東北地區(qū)北部大暴雨過程的中尺度特征,指出臺風殘余環(huán)流移入東北地區(qū)后再度加強,氣旋的快速發(fā)展和加強的變壓風輻合,是引發(fā)東北地區(qū)北部強降水的主要原因。梁釗明等[3]以一次臺風變性并入東北冷渦過程為例,總結了臺風變性并入東北冷渦過程中的熱動力結構變化特征及其物理機制。李英等[4]對不同強度高空槽影響下1997年第11號臺風“WINNIE”的變性加強過程進行了數(shù)值研究,指出較深的高空槽攜帶較強的冷平流、正渦度平流及較強的槽前高空輻散,有利于臺風的維持和變性發(fā)展。下文利用NCEP(美國國家環(huán)境預報中心)的1°×1°逐6h再分析資料和降水實況資料,對2020年第8號臺風“巴威”、第9號臺風“美莎克”和第10號臺風“海神”引發(fā)的松遼流域3場暴雨天氣過程進行對比分析。
2020年8月26日—29日,受第8號臺風“巴威”影響,松遼流域出現(xiàn)一次大范圍強降水過程,降水高值區(qū)位于鴨綠江、遼東半島、遼河干流、渾太河、西遼河中下游、東遼河、第二松花江、嫩江、松花江干流、黑龍江干流中游、烏蘇里江、綏芬河、圖們江等地。最大點雨量為松花江干流牡丹江支流石頭溝草帽頂子站(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6.0mm。面雨量較大的有遼東半島80.4mm、烏蘇里江79.9mm、松花江干流58.8mm。
2020年9月2日—4日,受第9號臺風“美莎克”影響,松遼流域又出現(xiàn)一次大范圍強降水過程,降水高值區(qū)位于鴨綠江、圖們江、綏芬河、渾太河、東遼河、第二松花江、嫩江、松花江干流等地。最大點雨量為第二松花江伊通河北湖站(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qū))213.8mm。面雨量較大的有圖們江80.3mm、第二松花江77.0mm、東遼河71.8mm、綏芬河67.3mm、嫩江64.2mm、鴨綠江61.4mm、松花江干流57.0mm。
2020年9月7日—9日,受第10號臺風“海神”影響,松遼流域再次出現(xiàn)大范圍強降水過程,降雨高值區(qū)位于鴨綠江、圖們江、綏芬河、渾太河、東遼河、第二松花江、嫩江下游、松花江干流、黑龍江干流中游、烏蘇里江等地。最大點雨量為松花江干流牡丹江支流漂湯河永平水庫站(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257.5mm。面雨量較大的有第二松花江83.8mm、圖們江79.9mm、東遼河76.9mm、綏芬河67.9mm、松花江干流64.6mm、鴨綠江61.3mm。
2020年第8號臺風“巴威”于8月22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25日上午加強為強臺風,27日8時30分左右以臺風量級在朝鮮平安北道沿海登陸,登陸后向北偏東方向移動,于27日11時左右進入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境內(nèi),強度繼續(xù)減弱,27日20時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2020年第9號臺風“美莎克”于8月28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30日夜間加強為強臺風,9月1日早晨加強為超強臺風,9月3日1時30分左右以強臺風量級在韓國慶尚南道沿海登陸,登陸后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減弱,于3日13時40分左右以熱帶風暴量級進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之后沿西北方向穿過吉林省,于3日20時左右進入黑龍江省五常市,強度繼續(xù)減弱,4日17時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2020年第10號臺風“海神”于9月1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3日夜間加強為強臺風,4日早晨加強為超強臺風,7日7時30分左右以臺風量級在韓國慶尚南道沿海登陸,登陸后繼續(xù)北上,8日2時30分左右以熱帶風暴量級進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強度繼續(xù)減弱,8日8時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1)臺風生成集中,生命史較長。3個臺風均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時間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初,生命史長達5~7d,其中,“美莎克”的生命史最長。
2)強度強,路徑相對穩(wěn)定,但登陸地點不同?!鞍屯睘閺娕_風,“美莎克”和“海神”為超強臺風。3個臺風路徑相對穩(wěn)定,均是北上登陸臺風,但登陸地點不同,“巴威”在朝鮮登陸,“美莎克”和“海神”均在韓國登陸。
3)3個臺風先后進入松遼流域后減弱停編?!鞍屯边M入遼寧省丹東市后向北移動,在吉林省境內(nèi)停止編號,在松遼流域滯留時間達9h;“美莎克”進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后向西北移動,在黑龍江省境內(nèi)停止編號,在松遼流域滯留時間達27h;“海神”進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后向北移動,在吉林省境內(nèi)停止編號,在松遼流域滯留時間達5h。
4)3個臺風給松遼流域帶來強降水天氣,降水區(qū)域重疊。臺風“巴威”“美莎克”和“海神”影響期間,松遼流域面雨量分別為35.3,42.0和31.4mm。3場臺風降雨過程中,松遼流域南部中部均為降水高值區(qū),影響區(qū)域重疊。
從2020年8月26日—9月9日500hPa平均位勢高度場上看,歐亞大陸受“兩槽兩脊”的環(huán)流型控制,兩支高空槽系統(tǒng)分別位于巴爾喀什湖和我國東北-華北-東部沿海一帶,高壓脊分別位于烏拉爾山附近和貝加爾湖東北部,巴爾喀什湖附近堆積的冷空氣不斷沿貝加爾湖東北部高壓脊前西北氣流伸入松遼流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呈塊狀分布,中心強度為592dagpm,西脊點位于33°N、134°E附近,北界伸至43°N,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北,有利于海上低值系統(tǒng)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引導氣流北上與北方冷空氣結合,產(chǎn)生強降雨過程,這也是第8號臺風“巴威”、第9號臺風“美莎克”和第10號臺風“海神”連續(xù)北上進入松遼流域的主要原因。
具體分析每場臺風過程的環(huán)流形勢,從500 hPa位勢高度場上可以看出,8月26日8時,第8號臺風“巴威”中心位于32°N、124°E附近,其西側為一寬廣的高空槽,東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呈塊狀分布,中心強度為592dagpm,北界伸至43°N,強度較強,位置偏北,第8號臺風“巴威”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偏南氣流北上,至8月27日2時,與西側高空槽結合后繼續(xù)北上影響松遼流域;9月3日2時,第9號臺風“美莎克”中心位于35°N、129°E附近,其西側華北地區(qū)有一個高空冷渦,中心強度為564dagpm,東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呈塊狀分布,中心強度為592dagpm,北界伸至47°N,強度較強,位置偏北,第9號臺風“美莎克”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偏南氣流北上,至9月3日14時,與高空冷渦合并后繼續(xù)北上影響松遼流域;9月7日8時,第10號臺風“海神”中心位于35°N、129°E附近,其西側內(nèi)蒙古東部地區(qū)有一個高空槽,東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呈塊狀分布,中心強度為596dagpm,北界伸至43°N,強度較強,位置偏北,第10號臺風“海神”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偏南氣流北上,至9月7日20時,與高空槽結合后繼續(xù)北上影響松遼流域。
2020年8月26日至9月9日半個月的時間內(nèi)接連有3個臺風影響松遼流域,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首次。這3場臺風暴雨天氣過程具有臺風生成集中、生命史較長,強度強、路徑相對穩(wěn)定,降水區(qū)域重疊等特點。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北導致3個臺風連續(xù)北上進入松遼流域,北上臺風與中緯度高空槽、高空冷渦相互結合是導致這3場臺風暴雨天氣的主要原因。通過分析2020年松遼流域臺風暴雨天氣過程特點及成因,為今后松遼流域臺風預測及防臺減災提供一定的參考。